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人類在宇宙中心

本帖最後由 古月語 於 2015-8-18 18:56 編輯 巢寄生是某些鳥類將卵產在其他鳥的巢中,由其他鳥(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一種特殊的繁殖行為。

某些昆蟲也有巢寄生行為。

有些巢寄生的鳥類喜歡找與其親緣關係近的鳥作為宿主,比如非洲維達雀亞科的鳥;而另外一些則選擇其它科的與之生活習性大致相近的鳥類為宿主。無論是種間的還是種外,寄主都要選擇與自己孵化期和育雛期相似、雛鳥食性基本相同的宿主。

寄主通常只在宿主巢內產一枚卵,有時也會產下多枚。寄主多是在宿主開始孵卵前產卵,如果宿主的卵已開始孵化,寄主常常會把這些卵吃掉或扔掉,如牛鸝會用喙和爪在宿主卵上打孔,使宿主卵孵化失敗並延長宿主的孵卵時間。寄主產卵的時間往往十分短暫,如斑翅風頭鵑(Clamator jocobinus)在宿主的巢中產一枚卵僅需5秒。

寄主的雛鳥通常較宿主的雛鳥出殼早,一些巢寄生的雛鳥破殼後便本能地將宿主的卵拱出巢外,還有的如響蜜鴷的雛鳥在頜上長有尖鉤,一出巢就用它把巢內宿主鳥殺死。此外寄主鳥生長發育迅速,會佔有宿主餵食的大部分。(摘自維基百科全書)

所謂「托卵」就是這種鳥兒不築巢也不孵卵,找到一個倒楣鬼的鳥巢,偷偷的將自己的蛋下在別人的巢裡,好讓別種鳥兒當保姆幫牠孵蛋,甚至餵養小鳥以至成長。杜鵑鳥多半相中體型小的鶯亞科鳥類。鷦鶯小鳥體型大約只有筒鳥的1/4,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窩裡會多出一枚巨型的蛋?筒鳥的卵孵化期較短,先破殼的小筒鳥,天生就是一個壞胚子。眼睛還沒有睜開,就會將旁邊其他的蛋拱出巢外。如果巢中還有宿主先孵化的雛鳥,小筒鳥也會毫不留情的用利嘴咬死,再踢出巢外。最後,巢中當然只剩一隻筒鳥巨嬰,需索無度的騙取保姆的愛心。小杜鵑長大了,鳥巢根本容不下巨大的身軀,只好站在屋頂上,可憐嬌小的鷦鶯,站在巨嬰的身上,忙著將食物送進那一張貪得無厭的大嘴巴。(摘自yahoo摩奇)

古月語想說的並不是杜鵑,而是所有的生命都是造化的精彩絕倫的騙局。

鮭魚在淡水環境下出生,之後移到海水生長,又會洄遊到淡水繁殖。鮭魚會利用太陽和地球磁場的引導,游回牠自己的出生地裡進行繁殖,而研究發現游進溪流的鮭魚90%都在同一條溪流誕生。太平洋品種的鮭魚,一般在繁殖後數周便會死亡。(摘自維基百科全書)它們一生的唯一的目的就是繁殖,而且是唯一的一次繁殖。有的未及產卵受精就已經遍體鱗傷而亡,或被熊吃掉,而能夠挨到產卵受精的已經身疲力盡死亡。

生命的重頭戲是繁殖,無一能免,它們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繁殖。

雌章魚受精後,一次可產下數十萬個卵。牠會把相葡萄般的卵成串的懸掛在洞穴中的岩壁上。雌章魚很愛乾淨,為了保持卵的清潔,牠會不辭辛勞的為卵噴水。為了保護卵的安全,雌章魚更是寸步不離的守在牠們身邊,甚至不願外出覓食,所以當卵孵化後,雌章魚就會死去。

小蜘蛛孵化,還是留在卵囊裏,直到脫過一次皮,才跑出卵囊。小蜘蛛跑出卵囊後,就吐絲乘風到很遠的地方,各自分散,否則這群饑餓的小蜘蛛會自相殘殺。有些種類小蜘蛛從卵囊出來後,先把看守卵囊而疲弱不堪的母蜘蛛吃掉,才分散四處。這時母蜘蛛通常毫不抵抗的把自己的身體給孩子們吃。

明知是死路一條,仍然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宇宙間有甚麼力量可以做到這一點?

鮭魚的行為和候鳥、帝皇斑蝶的遷徙並不同。

帝王斑蝶最特別的地方是會每年進行遷徙。在北美洲,牠們會於8月至初霜向南遷徙,並於春天向北回歸。雌蝶會在遷徙時產卵。到了10月,洛磯山脈的群族會遷徙到墨西哥米卻肯州的神殿內。西方的群族會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過冬。於初夏出生的帝王斑蝶壽命只有少於兩個月,但牠們遷徙的時間卻遠遠超過這個時間。在夏天最後出生的一代會進入一個滯育期,並會活超過7個月。在滯育期,牠們會遷徙至其中一個過冬的地方。過冬的一代一般都不會繁殖,直至牠們於2-3月離開時才會繁殖。相信洛磯山脈群族春天時會向北遷徙至德克薩斯州及奧克拉荷馬州。回到美國及加拿大原住地方的已經是第二、三或四代的帝王斑蝶。牠們是如何隔幾代後仍能回到相同的過冬地點則有待研究。似乎牠們是從其生理節奏及太陽的位置而遺傳了遷徙的路線。

是甚麼力量將這些生命舞得團團轉?

生命是造化最偉大的傑作,也是最精彩絕倫的騙局。人們總要給大自然說出個道理,欲知騙局的玄妙,請聽下回分解。

生命是造化最偉大的傑作,也是最精彩絕倫的騙局。傑作也可以是一個騙局,有誰說騙局不可以是一個傑作?真實世界本身是唯一的,只是人們對它的看法或感受並不唯一而已。因此這也是它的玄乎之處。

我們都還保留孩提年代的記憶,我們都玩過泥沙,玩過七巧板,玩過積木,玩過lego。其實生命就是七巧板、積木,就是lego,只是它比七巧板、積木和lego複雜得無與倫比。不單止,積木,lego砌成之後,只要玩的人不再動作,它就不會再變。

生命卻是不同,造化用基本粒子砌成碳、氧、氫、氮、磷、硫......原子之後,在大自然力(細節至今仍然是個謎)偶然堆積下砌出有機分子,又偶然堆積下砌成氨基酸和核苷酸,氨基酸砌成蛋白質,核苷酸砌成核糖核酸,形形色色的蛋白質和核糖核酸最後砌成原始生命。

生命的出現是造化的傑作,但不單止是如此,這個生命就像被造化上鏈發條,以後可以自己變化、演化。這是我們積木沒有可能的現象。

古月語斷定當初的原始生命古靈精怪,甚麼樣的可能都出現過。但是能夠在大自然中留下的只有一種,就是具有自我複製能力,而且這種自我複製能力必須在被大自然摧毀之前就實行了的才能繼續在大自然裡流傳。例如,我們現在見到的各種各樣的寵物狗,短腿、長身,小頭,大頭的甚麼都有,但是他們不會有後代,它們之所以出現在你們的家中,是因為繁殖專家做了手腳。又例如我們現在吃的無核水果,它們也不會有後代,也是因為農藝家做了手腳才會到閣下的餐桌上。因此不是所有的生命都可以繁殖。

繁殖才是造化的關鍵,進化的關鍵。而繁殖恰恰就是蛋白質和核糖核酸組合物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能。當然,另一個功能也是不可或缺:氨基酸、核苷酸可無窮重新組合的性能。正是這兩個性能,在大自然造化最玄妙力量的驅動下,我們今天才見到地球上多姿多彩、絢麗璀璨的生命世界。

古月語要說的主題是這樣的多姿多彩、絢麗璀璨的生命世界也正是精彩絕倫的騙局。

繁殖必須有最玄妙的造化力量的驅動才能成事。難道閣下以為那些鮭魚從深海不畏艱險,前赴後繼的游向北美洲的一條小溪裡產卵是冥冥中自有定數?或是他們吃飽撐的?

科學家曾經對一個每天上午都要跑步兩三個小時的人做過訪問和科學檢驗。她說如果不跑步,或跑少些,就會周身不自在。科學家在她跑步前後都抽血檢驗,原來結果是跑步之後血液裡湧現了大量的多巴胺。

所有的癮君子為甚麼不能戒毒?就是因為毒品或尼古丁給他們體內製造了大量的偽多巴胺。

多巴胺才是生命是個精彩絕倫騙局的關鍵物質,為甚麼造化要讓生命自製多巴胺?

欲知如何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我們為甚麼在這裡?


看中華民族和西方民族的思想史。中華民族很少問為甚麼,西方民族很喜歡問為甚麼。中華民族以文學著名於史,西方民族以哲學著名於史。文學是甚麼?是抒發個人感情,哲學卻是追問世界存在的緣由。兩個民族演化的結果就成了今天的世界被扭曲篡改的局面。

閒話表過,言歸正題。

前幾天看了一集關於宇宙的紀錄片,當然是西人拍攝。問:“Why are we here?"

我們從小到大,見慣、聞慣,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父母親生下我們,我們養育下一代子女,從來如此。為甚麼追求異性?為甚麼要結婚?沒研究,自自然然的,人人都是這樣過的。關於生命,就這樣先擱一擱,因為先要解決宇宙是如何起源,人是如何思維的課題。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見到太陽、月亮、星星。我們現在知道星星還是挺複雜的,有銀河系,仙女座,大小麥哲倫星雲,等等。地球只是廣袤宇宙裡的一顆小行星。我們見不到宇宙裡存在其它的可能高級智慧。

甚麼是高級智慧?這個問題的答案,又得從我們為甚麼在這裡說起。其實,能夠問一個為甚麼正是高級智慧的一個關鍵特質。不懂得問為甚麼,即使是智慧仍然離高級一大截。

沒有生命就不可能有高級智慧。

生命是甚麼?生命是一種物件組態:一個人大約有100兆到500兆個細胞。細胞由DNA和蛋白質架構。單單是人體的一個細胞核就含有48億個鹼基對。一個鹼基對約含有50個原子,因此一個細胞核就可能含有240億個原子。蛋白質分子由氨基酸結構。一個氨基酸大約有20個原子,蛋白質的含有的氨基酸在500到30000個,因此一個蛋白質含有的原子在1000到60000個。一個細胞約含有250億個原子,一個人身上含有的原子多達12000兆億個原子以上。

宇宙裡為甚麼會有元素原子這樣的東西?

對原子概念的記述可以上溯到古印度和古希臘,這種貢獻,沒有中華民族的份。有人將印度的耆那教的原子論認定為開創者大雄在公元前6世紀提出,並將與其同時代的彼浮陀伽旃延和順世派先驅阿夷陀翅舍欽婆羅的元素思想也稱為原子論。正理派和勝論派後來發展出了原子如何組合成更複雜物體的理論。在西方,對原子的記述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留基伯(希臘文:Λεύκιππος,他的學說受到三個哲學家的影響——芝諾(希臘語:Ζήνων)、恩培多克勒(希臘語:Ἐμπεδοκλῆς)、阿那克薩哥拉(希臘語:Αναξαγόρας))和他的學生德謨克利特(希臘語:Δημόκριτος)的著作中。對於印度文化影響希臘還是反之,亦或二者獨立演化是存在爭議的。

智慧應該還有一個問題:原子的存在正是證明宇宙是離散的。宇宙為甚麼是離散的?顯然,宇宙如果不是離散的,宇宙就不能孕育出人類孕育出高級智慧,這是倒果為因的人擇原理的答案。

我們的宇宙是怎麼來的?大爆炸理論企圖說明我們生存的宇宙是一百三十七億年前從一個原點爆炸演化而成。

那麼,大爆炸為甚麼產生離散的宇宙?或許道理很簡單,一個原點大爆炸,怎麼可能不是離散的呢?為甚麼不可能不是離散的? 那麼,除了我們生存的宇宙,會不會還有其它的宇宙?「宇宙」怎麼只有一個原點?當初怎麼只有一個原點發生大爆炸?

任何解讀,任何說法都只是一些人的解讀,這樣認知問題才是一種智慧。這些人是權威嗎?

甚麼是權威?權從哪裡來?威又從哪裡來?懂得去問諸多問題的,即使是不少人都這樣認為,並且進一步去思維考證,才是高級智慧。否則只是應聲蟲。

千萬不要被自己的腦袋瓜騙了。


我們為甚麼做如是觀?

這多個月,每逢星期三晚上第三台有一個關於宇宙的科學片集,看了腦裡有好多念頭,因此這個帖子醞釀了個多月,題目改了又改,想寫的東西太多太雜。無法形成一個緊湊的結構,總是下不了筆。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古月語已經行將就木,好多時候提不起勁,人生真的好累。今天是網站建立十四週年,得做一點事了。

這個時候真的懷疑大自然在設計生命的時候顯然考慮不周(大自然這個上帝古月語都敢質疑,為甚麼GCD不可以質疑?)。看著那個駱駝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嘴嚼,不是很辛苦嗎?古月語覺得吃飯並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件苦事。

因此,古月語並不認為甚麼事都是天經地義,甚麼事都是理所當然。有人說,辛苦謀生就是要安安樂樂吃一頓飯。說這話的人是個白癡。謀生沒有選擇的可能,必然辛苦。生命如果不用謀生,當然也不用吃飯。所以古月語說,生命的設計一開始就出現岔子。 生命的設計還出現了第二個岔子:繁殖。古月語在外面吃飯的時候,見到一對年輕夫婦推著一個嬰兒車去餐廳吃飯,找嬰兒凳服侍孩子坐下來,然後一口一口的餵孩子吃飯。看到這個情景,看官知道古月語在想甚麼嗎?為了那一兩分鐘的快感,結果要辛辛苦苦的服侍孩子十八年到二十五年。

當然也有的夫婦選擇不養兒育女。在過去,人們還不懂避孕的時候,像母豬那樣養育成打的子女真的是無可奈何的事,沒辦法啦,性衝動是大自然一個並不高明的設計,讓生命不由自主的去幹那回事。昨天看了福爾摩斯探案,有一個強姦案慣犯,被強制服用prozac,被強制「化學去勢」,結果沒有再犯。但是正常人卻是寧可選擇煒哥而不是prozac。這是大自然在三十億年前給生命上了發條,沒有任何生命可以抗拒,而且樂在其中,甚至用煒哥放大快感,釋放更大量的多巴胺。

這個宇宙並不是理所當然或天經地義,而是太多莫名其妙。每週星期三的宇宙片集的主持人說了一句話:所有生命都是有同一個元件——細胞架構起來。古月語說生命都是由幾個為數不多的化學元素架構起來。何止是生命,整個宇宙都是由為數不多的基本粒子架構起來。

說真的,以種類不多的元件架構一個廣袤複雜的宇宙是一個絕對高明的想法,但如何構建而不出岔子卻又是另一回事。這個世界是分離的,而不是整塊。一塊鋼錠,其實精細結構仍然是分離的,它的原子並不互相接觸而是之間有一定空間。

這一點古月語百思不得其解。例如太陽這麼大量的物質(其實只有氫原子,更正確的說是質子)集中在一起,萬有引力將質子擠壓在一起的時候就發生了核熔融的聚合反應,釋放巨大的能量,它就是太陽光和熱的來源。天文學家將這個過程稱之為燃燒氫。

氫燃燒完之後,如果萬有引力仍然足夠大,進一步就引發氦燃燒,氦燃燒之後得到的原子是碳、跟著是氮、再接著是氧,之後是鐵。不知道為甚麼鐵不能再燃燒。因此,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燃料用盡後可能變成超新星爆炸,將碳、氮、氧、硫、鐵等元素拋到太空裡。

這些重元素因緣際會碰到一起,遇上適當的催化劑,就聚合成為有機分子,之後形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生命開始起源。 其實,元素擠壓的結果有幾種,一種是超新星爆炸,一種是形成紅矮星,白矮星。中子星,最後形成黑洞,古月語想黑洞就是所有的物質粘成一塊了,彼此不能再分割。

為甚麼兩個原子(或質子)之間不能零接觸?為甚麼兩氫原子比氦原子還要重?


高級智慧為甚麼走向自毀?


上一個帖子,驟眼看,古月語應該是老糊塗了。如果生命不需要攫取能量,生命豈不是一個永動機?宇宙裡有沒有永動機一說?

這個星期三的HUMAN UNIVERSE裡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因為假設宇宙是均勻的,所以宇宙在膨脹。膨脹需要能量,宇宙的能量從哪裡來?

所以,古月語說,大自然在設計生命的時候,應該給每一個生命設定一個足夠獲得幾十年的能量而不需要補充,能量用完,生命就終止。但是這樣的話,生命仍然需要繁殖,否則生命將會在宇宙裡消失。

生命是一個甚麼樣獨特的物件組態?當人們懂得電解水獲得氫氣和氧氣,懂得利用接枝的方法培育農作物的新品種,懂得製酸、製堿,懂得提純金屬或化學元素,沒有人指責人類扮演上帝。在2014年Johnny Depp主演的TRANSCENDENCE裡人工智能,合成幹細胞,死人可以復活的研究,都被宗教分子攻擊是企圖扮演上帝。這不是電影虛構的情節,現實生活裡,只要涉及生命的複雜研究都會被宗教分子攻擊為企圖扮演上帝。生命真的是上帝的傑作?或者是大自然在漫長的進化裡讓某些物件組態形成了生命這樣的一個獨特物件組態。這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在短暫的時間裡可以做得到。

這樣的一個結論是否是宿命論?或者在人類智慧進化的時間,當這個時間足夠長的時候,人類的智慧是否有一天可以掌握宇宙裡一切深奧的課題和技術,或者無論人類如何進化,都不可能走到這一天?

目前對人類來說,生命是一個千年不解之謎。但無論如何,千年對人類歷史來說仍然是一個有限的時間,人類是否可以無限的在宇宙裡生存下去?HUMAN UNIVERSE在探討費米悖論的時候,傾向於高級智慧有一個壽命,不可能無限。否則費米悖論就不會存在。

當人們在無限長的時間裡去將人類一個歷史階段上的見解延伸到永遠,例如,『歷史永遠沒有真相』這句話,是時間版本的『歷史之蛙』。『井底之蛙』是空間版本,它的時間版本叫『歷史之蛙』。

HUMAN UNIVERSE裡有一個見解就是高級智慧可能有自毀的傾向。例如地球上的人類現在就是在走向毀滅,海洋裡的海產已經沒有剩下多少,生物物種正在急速的滅絕,蘇門答臘島的熱帶雨林已經被砍伐殆盡,蘇門答臘虎現在只剩下200隻就是一個例子。

如果,如果而已,大自然在設計生命的時候,讓生命自帶能量,生命可以不必繁殖,或者在意外死亡,也僅僅在這個時候,可以產生另一個生命,以這種方式代替盲目的繁殖,生命才不會走向自毀。生命因為盲目繁殖所以才會自毀。

印加帝國、瑪雅文明,吳哥窟都是人口大量繁殖,榨乾自然資源,走向自毀的典型例子。


千年不解之謎——悖論


甚麼是悖論?對事物解讀的結果,和事物的現實恰恰相反。例如這句話:我是一個說謊者。如果我是說謊者,那麼這句話就是謊言,如果這句話是謊言,那麼我就不是說謊者,我是說謊者這句話是一句自相矛盾的陳述。一句陳述想表達的訊息恰恰和這句陳述相反,它就是悖論。

根據人們公認的常識對事物做出的推論,卻是和事實相反,也是一種悖論。例如費米悖論,宇宙的無限廣袤,像地球這樣能夠孕育出高級智慧的星球絕不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但為甚麼幾千年來沒有發現宇宙裡有第二個高級智慧?

第一類悖論是無解的悖論。但費米悖論這第二類悖論卻是可解的,因為人類的智慧也只有幾萬年,人類探究太空的也才是這幾十年的時間,而宇宙星球之間的距離動輒就是以數十光年計,宇宙裡的宜居帶事實上距離就不止這個距離。但地球上生命的孕育已經有三十七億年,就是說在這三十七億年裡沒有任何高級智慧曾經來過,除非他們來過卻不曾留下任何蛛絲馬跡,但這是無法理解的,人類考古學完全得不到這樣的訊息,因此人們相信外星文明在地球可及的範圍並不存在。

美國普朗克太空望遠鏡發現的kepler452b,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天文數據與地球非常相似的宜居帶,但已經比地球老15億年,初步猜測上面沒有高級智慧,但是否曾經有而現在(實際上是1400年前,因為它離地球1400光年)已經離開了,則尚待進一步分析,因為452b已經開始不適宜居住,它們的太陽已經步入死亡變成紅矮星。

高級智慧無法解釋悖論出現的原因。只能說悖論是高級智慧的衍生物。

高級智慧必須具備高階辨識率,能夠將兩個物件組態辨別為是兩個不同的物件組態。但有時候對特定物件組態的分辨率是與生俱來的,與智慧無關,例如向日葵追蹤陽光。企鵝分辨自己親生的幼雛只是一種本能,而不是智慧。

高級智慧為甚麼能夠辨別外在的世界?其實,凡是生命都必須在求生過程中具備必須的辨別能力,只是越高階的生命的識別率就越高。它們為甚麼具有這樣的能力?為甚麼越高階的生命的辨識率就越高?即使是,同樣是人,他們的辨識率也有高低之分,不然這個世界怎麼會有應聲蟲呢?

不要說這是理所當然的。在高級智慧面前並沒有理所當然的物件組態,只有愚昧的應聲蟲才對外在世界以為理所當然。這個世界裡任何物件組態的變化都至少有一個原因,高級智慧能夠解讀的原因。不存在沒有原因的變化。



喜蹚歷史渾水,尋覓智慧的足跡。。。

本帖最後由 古月語 於 2015-8-18 09:50 編輯
宇宙中心的必然結論
哲學是甚麼東西?哲學是尋根究底的東西。尋根究底分層次,最深層次的尋根究底才是哲學。

我之所以喜歡哲學,並不是它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只是它給我一種在廣袤空間,無窮的時間裡馳騁的愜意。

我們是如何來到這個廣袤的宇宙?在看不到邊際的宇宙裡,我們身在何處?因為宇宙的廣袤,我們理所當然的處在宇宙的中心(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邊緣,這是一個悖論,如果我們不處於宇宙的中心,這個宇宙就不是廣袤無窮的。這是高級智慧和宇宙的匪夷所思的關係)或者是,如果沒有高級智慧,這個宇宙存在嗎?也就是這個宇宙即使沒有出現高級智慧,它仍然存在。也因為同一個理由,我們是否可以斷定除了這個宇宙之外仍然存在著高級智慧並不認知的宇宙?

唯物主義的瞎扯淡就是因為它的答案是宇宙不會因為我們才存在,因為一切考古證據都證明了高級智慧的出現只是最近幾萬年間的事。我們憑甚麼根據這樣的證據來解讀宇宙的存在與高級智慧的存在是沒有任何關係。這樣的解讀是不是一種倒因為果的解讀?因為這一點解讀,我們顯然會相信存在一個我們無法認知的宇宙,這是想當然還是一種荒謬?

我們為甚麼能夠知道時間已經流逝的非常久遠,我們又能不能知道時間的盡頭在哪裡?

哲學必須能夠回答上面的問題。哲學必須是尋根究底,我們的每一句話都不能是一種假設,或者是想當然的認定。很多哲學家在解答自己的問題時候,幾乎是三句話裡就有一句是想當然的認定。

例如,康德,他的最偉大功勛是指出存在先驗知識。探索先驗知識是哲學,但先驗知識如何來的,(竊以為)康德卻是做出了想當然的認定。

陸象山其實也是這樣認為:吾心即是宇宙

陸九淵十三歲時,有一天對自己少兒時思考的問題忽有所悟。這天,他讀古書到宇宙二字,見解者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於是忽然省悟道:原來「無窮」便是如此啊。人與天地萬物都在無窮之中。他提筆寫下:「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年譜》,《陸九淵集》卷三十六)《陸九淵年譜》中說他「因宇宙字義,篤志聖學」,就是說他從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陸九淵立志要做儒家的聖人,而他以為,做聖人的道理不用別尋他索,其實就在自己心中,他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



陸象山也好,康德也好,歷史上任何一個哲學家也好,都不能將自以為是的想當然認定當做是理據。

不懂得生命是如何在宇宙裡起源,不懂得生命是一種蛋白質自動程式體系,自身如何運作,不懂得這個蛋白質自動程式體系是如何與外界交換訊息,就不可能理解高級智慧和宇宙之間的恰當關係,不了解這樣的關係,竊以為是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哲學家。
喜蹚歷史渾水,尋覓智慧的足跡。。。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