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巴中52年屆黎卓健校友的一生

本帖最後由 hkc 於 2019-2-23 05:11 編輯
巴中52年屆黎卓健校友的一生
    黎卓健1930年7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籍贯广东梅州,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同年入职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CSADI前身)1984-1991年任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一主要作品一
   ● 湖北省电力调度中心
   ● 湖北省中旅大厦方案
   ● 中国科学院武汉地球物理测量所
   ● 湖北省电力中心试验所
   ● 华中电网调度中心 
   ● 广州白云机场国际候机楼
   ● 深圳黄田机场航站楼及航站区工程设计
   ●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中标方案
   ● 赞比亚四个省级中博广播站
   ● 赞比亚卡布韦纺织厂生活区规划
   ● 斯里兰卡“瑞士”五星级酒店方案

   1930年,黎总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美丽的爪哇岛展玉市。他的父母在解放前苦帆南渡从广东梅县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经商。他的童年是在贫穷和战火中度过的。尽管那时家境艰难,父母仍然将他送去了当地唯一的华侨学校——展玉中华学校学习。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略的战火烧到了印度尼西亚,他被迫辍学,随家人躲进深山避难。受战争的影响,家中生计举步维艰,父亲也因病撒手人寰。生活的窘境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自小他便立志奋发图强。 战争结束后,他家的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待家中安定之后,他开始思索自己的志向。黎总自小喜爱机械,立志做一名工程师。他希望去雅加达读完中学,再找机会回国继续深造。决心已定,他告别家人,随好友前往雅加达求学。中学时代的他思维活跃,追求进步,不论学习还是文体活动他都游刃有余,而萦绕在心头的初衷却始终未曾改变,回国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坚定。他的母亲也曾鼓励他“回国接受祖国的教育才像中国人!” 

    1952年高中毕业,黎总和同学一起登上归国的航船,在太平洋上乘风破浪七天七夜,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02 万里求学 茁壮成长 1952年回国不久,黎总在北京受到当地侨联的热情接待和悉心照顾,让他倍感温暖。 “ 黎总曾说:回想起我们在国外受到的迫害、歧视还有人身自由的限制,现在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没有理由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年10月,他考取天津大学建筑系。在天津大学的求学时光是黎总最美好的一段回忆。那段时间,他勤奋刻苦地攻读各门课程,如饥似渴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由于成绩优秀,他还担任了透视专业课代表、材料力学、西洋建筑史课代表。除此之外,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担任班上的舞蹈和文艺干事,班里的黑板报他也办得有声有色。他还曾作为学生会代表出席天津市学联代表大会。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汲取着大学里波涛浩瀚的知识,更激发了这位华侨之子炽热的爱国情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黎总大学成绩 03 积攒能量 蓄势待发

    1957年大学毕业,黎总来到武汉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CSADI前身)开启了他的设计生涯。意气风发的黎总毫不犹豫地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在精心设计的图纸上印痕坚深,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点亮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

    青年时代的黎总 从一年的工地锻炼到后来在设计室工作,他深入了解整个工程设计流程,进一步熟悉建筑设计和相关政策与规范,并研习了大量设计资料。在设计室前辈的技术指导下,他先后参加了东湖饭店、武昌车站、洪山烈士陵园、电视大楼的方案深化工作,参与了汉阳钟家村百货公司门市和住宅楼立面设计,并开始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进行设计创作。 50年代中后期,他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蒲圻•陆水三峡试验坝水电站、溪水白莲河水电站、浙江圻州化工厂实验楼等多个设计项目。

    七十年代和同事在院办公楼前合影 60年代,黎总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设计总负责人,先后参与了大中型工业实验研究性和民用建筑设计项目,如653中心地下油库、荆门4127总参选址工程和4415工程的计算机机房;作为现场设计组组长,先后完成了邵阳633工程(大型国家物资储备库)、株洲汽车配件厂扩建等项目。

    第二汽车制造厂总装配间 60年代末-70年代初,黎总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三线建设。作为设计组班长和现场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参加了第二汽车厂的选址工作,并完成了其中23号厂的设计工作。

    七十年代和同事在院大礼堂前合影 这一时期,黎总除了在设计中努力积淀,还不断精进专业设计领域的学习研究。他参加了由时任院副总建筑师殷海云直接领导的武汉市城市住宅调查研究小组,并在殷总的指导下同陈立(小组组长)、黄新范(副主任工程师)共同撰写论文《闷热地区住宅平面设计研究》。1963年他与武汉院蔡德荘、郑一吼两位副总建筑师合写《武汉地区城市住宅厨房设计问题》一文,后被武汉市土建学会作为年会论文收录出版。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省市的住宅方案设计竞赛,与袁培煌(现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合作取得佳绩,其合作的“103住宅方案”经湖北省建委批准,作为“内廊Ⅲ型住7404”编入《湖北省住宅标准设计通用图》一书。 从求学归来 到投身设计 黎总默默积累着自己的设计能量 蓄势待发……

    三十多年的建筑创作历程,黎总作为一个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建筑师,始终将推进国家建设放在首位。无论项目大小、设计难易,他总是勇于冲锋陷阵的那个人。同事眼中,他的常态就是忘我地工作,连休息时间也不轻易放过。他曾在工作中由于连续加班病倒,住院期间仍然不忘工作,常常与看望他的同事和业主商讨工作。正因为这股拼劲,他的设计质量未曾有一丝瑕疵。
    民用建筑之外,他也在机场建筑上进行了创新和探索,努力在设计中找寻“民族”与“世界”的交汇点。1984年广州白云机场国际候机楼项目,黎总作为方案主持之一,为探索中国航站楼的设计新思路开了一个好头,也开启了CSADI在机场建筑领域的新篇章。1989年他受深圳机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主持设计了深圳黄田机场。凭借朴素大方的立面造型和对广东传统建筑形式的表达,他设计出了一座既有现代气派,又有岭南特点的候机楼。该项目获1993年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并被收入建设部编写的《建筑设计精粹》图集中。

    对工作如此,对待他人黎总也同样如此。1992年,他们高中同学聚会在深圳举办,黎总汗流浃背地默默为大伙儿跑前忙后,而在50周年的同学聚会上却再也没能看见他的身影。

    2000年3月,黎总突感不适,送医院急诊,经核磁共振诊断为脊椎椎管外充血。骨科手术后从他的胸7-腰3清除了血块,但自此他只能与轮椅为伴。

    如今黎总已是耆德硕老,即使未能继续在建筑设计的蓝天里翱翔,他仍然心系着祖国的建设发展。植根故土承大风,回望当年的归国路,那滚烫的赤子心、那闪光的年华都化为拔地而起的建筑,与国家共生长。

     上述"巴中52年屆黎卓健校友的一生"一文摘自
    CSADI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8-7-26
 "峥嵘岁月 " (七)----黎卓健:拳拳赤子报春晖 志高弥坚谱华章 一至二。资料由evenchan提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