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黔城旧事》读后感

[i=s] 本帖最後由 丁发 於 2021-3-2 20:57 編輯 [/i]
 


《黔城旧事》读后感

   十分感谢 RAINBOW 花很大精力、时间将《黔城旧事》及其相关资料发表以此。让我这“老贵阳”拾回六十年前的旧梦,“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黔城旧事》故事生动,真情流露,文笔流畅,朴实无华。由始至终,贯串着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和朴实的写作风格。


  回忆风华正茂,我们四百余名归侨子弟,把青春燃烧在云贵高原的筑城,无怨无悔。《黔城旧事》不仅是文学创造,又是贵州历史记录。记录了祖国和人民,国家和党尽心尽力培育我们茁壮成长。说句实话,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贵阳市绝非我们归侨子弟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初来乍到,我们生活上遇到不少困苦,但是国家和党把贵阳最好的东西和条件都给予了我们。只要条件许可,有关领导总是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记得我们就读的贵阳六中,1961年临高考前,学校领导特意把最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配给我们做辅导。恶补我们学习上欠缺的环节。这使我们应届毕业的归侨绝大多数能升读大学。这些历史事实,我们要铭记于心,且不遗余力,讲给我们的后代,讲给我们国内外的亲友。这就是《黔城旧事》值得发表和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这篇佳作的原创人是两位年轻人田坚和李强。由于他们年轻无经验,下笔时又无下苦工夫收集有关的历史资料。因此文中环节有某些差错失误。例如他们写到:“1959年,印尼政府推行了一整套反华排华政策——经济上,取消了大面额的货币,1000盾、500盾的货币作废,禁止流通,银行不予兑换,而大面额货币,大多掌握在华商手中。这样的巧取豪夺,使华商在经济上受到巨大的损失。文化上,禁止使用汉字……印尼政府完全不顾数百年来,华侨对开发南洋作出的历史贡献。1960年7月,印尼华侨学生(下简称侨生)在中国第一次撤侨行动中,从雅加达平安抵达广州。之后,按照国务院的安排,来到贵阳学习、工作、生活”云云。


  先说“撤侨行动”,这名称本身是错误的,起码用词不当。两位年轻人显然是想当然的把几年前我国从中东的撤侨行动和当年我国派接侨船的工作相提并论。中东的情况是:由于中东出现战乱,在那里工作的数以千计(万计)华侨,生命受到威胁,祖国派船把他们撤回祖国。印尼的情况是印尼有势力集团(当时我国的报刊电台不指名道姓说印尼政府)掀起反华排华浪潮,把县以下的华侨小商赶去城里(不是赶去外国)。使这数以万计的华侨小商(我国政府称之为难侨),生活上遇到极大的困苦。煎熬彷徨之际,祖国派船接他们回祖国母亲怀抱,安置他们工作或学习。此外,我们一九六零年七月二十三日回国的青年学生,不仅不是第一次,也是自掏腰包买张船票的。当时我们华侨青少年是由于受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召唤而回国!这和印尼总统十号法令(1959年十一月颁发生效)是两码事。实际上印尼总统十号法令出笼之前已经有不少青少年回国升造的。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不几年即一九五三年已经有些南洋的华人青年乘风破浪回国。印尼有势力集团的反华排华一系列政策,引起印尼华人(不仅仅是华侨)的反感和反抗。尤其我们华侨青少年绝不在印尼反动势力的压迫下,跪地求饶,而是向他们大声说“不!”,然后挺起胸,雄赳赳气昂昂,高歌一曲“再见吧妈妈”,毅然决然登上巨轮,投入祖国的怀抱,以示斗争和反抗。


  另外原创人写的1959年印尼政府“取消了大面额的货币,1000盾、500盾的货币作废,禁止流通,银行不予兑换”。这论述有误。事实是,印尼由于经济不断走下坡路,政府把印尼盾两次贬值。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政府把所有印尼盾剪成两半,右半部市值为原票值的50%,可在市面上流通。左半部不能在市面上流通(存为国家公债,三十年后由银行连本带利支付)。问题是三十年后原钞票已经贬值的成张废纸。第二次贬值记得是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晚(当时本人任职于雅加达一家某华人银行)。印尼政府晚上宣布,由即日晚上起,凡面额为500盾和1000盾的印尼币,其后面的O号无效,即贬值90%。(政府最后如何善后,由于本人不久登船回国,就不得而知)。这两次贬值措施确实是如两位原创人所说“巧取豪夺”。可是不该说“大面额货币,大多掌握在华商手中”,如此描述,无形中承认“华人都很有钱”。此外有关“禁止使用汉字”,那是苏哈托所谓“新秩序”时代(1965 -- 1998)所作所为,不是苏加诺时代发生的。


  我觉得此佳作亮点是林南生和其他全国一批归侨有幸曾受到邓小平接见并和他握手,可惜这方面两位年轻作者着墨不够。这应该要大写特写,因为这不仅是林南生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贵阳归侨的荣誉。另外,提起分配到贵阳,应该不能忘却一位功臣:凌丽莲!是她在广州华侨补校动员大会上特地由贵阳来广州并做了生动感人的报告。她以过来人以及自身的感受讲起在贵阳的生活状况,号召大家支援贵州。更主要的是后来证明,凌丽莲确确实实是一位实事求是的老实人。生活上她艰苦朴素,作风上从来不弄虚作假,不夸夸其谈,不贪功为己。她是一位好人,是值得我们归侨们敬佩的人。


  以上是我个人的读后感,愿和大家共勉。



网上资料↑




本帖最後由 rainbow 於 2020-9-24 17:15 編輯

  感謝丁發兄更正了文章里有關當年印尼的歷史背景的誤傳。

  說真的,別說是那兩位編寫文章的年輕記者不清楚當時印尼的歷史概況,就是印尼土生土長的歸僑,也未必瞭解61年前到底印尼發生了什麽事,因為當年我還只是一個14-15歲的小孩,當時未成年還不能擁有自己的護照,我是和父親合照,合用一本護照回國的。我只知道當時印尼人排荷又排華,大家都紛紛返回自己的祖籍國,個個見面就說“祖國見”。

  我阿姨嫁了荷僑,就跟老公和不足一歲的孩子坐荷蘭政府派來的接僑船回荷蘭,而之後不久,我們一家三口也坐大陸派來的光華輪回到中國,從此大家天各一方。當年想坐免費船回國的人很多,必須先申請,經過審核才能批准。家庭有經濟能力的就自費回國。

  所以我覺得那兩位記者所得到的不實信息,估計也是從像我這樣不瞭解實情的歸僑傳說中所得。時隔半個多世紀,人們有些記憶開始淡化,因此以訛傳訛的事情就容易發生。能夠更正澄清誤傳的歷史也是很有必要的。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