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4心得感悟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巴中六〇年屆
二班 溫曼瑛

一九五八年,由於印尼Bogor的華文學校遭到封閉,我在當年約十月、十一月轉讀巴中高中二年級。我是走讀生,每天乘火車來回Bogor和Jakarta,火車常誤點,“遲到”已經是家常便飯。我忙著坐火車、趕火車(詳見刊登于二〇〇一年巴中六〇年屆出版的紀念刊的本人拙作《坐火車上學》,不贅。),忙著追趕功課(尤其是物理課),認識的同學、老師寥寥無幾,對於六〇年屆毫無認識。
一九七六年來到香港後,忙於找口飯吃,除了參與六〇年屆每年的春茗和一九九〇年、一九九五年的大聯歡外,只認識本班(二班)幾位同學,沒有接觸其他班的同學,六〇年屆對我來說陌生得很。
直到二〇〇〇年,我除了打打散工外,處於退休的狀態,從那時起,參與了本屆的文娛組的文藝節目演出,第一次擔當2000年深圳大聯歡的司儀。緊接著參與了二〇〇三年印尼大聯歡、二〇〇五年假借母校于雅加達舉辦紀念創校六十周年大聯歡的時機六〇年屆也舉辦本屆的聯歡、二〇〇五年廣州嶺湖山莊大聯歡、二〇〇七年廈門大聯歡、二〇〇八年蘇州大聯歡以及今年(二〇一〇年)的紀念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的北京大聯歡等多次活動,除了擔當文藝節目的司儀這個角色和歌舞表演以外,還做其他工作,例如每年的春節聯歡、大聯歡籌備工作、本班聯絡員工作等等長達十年之久。從各項工作當中接觸到不少本屆的同學及其參與活動的配偶和親屬,通過多方面的接觸,漸漸對60年屆這個團隊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並愛上了六〇年屆這個家庭。
六〇年屆之所以能夠成功舉辦多次大型的聯歡活動且獲得好評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 才財兼備 無私奉獻

由於一九六〇年是印尼排華浪潮達到高潮的一年,我屆很多同學都走上北歸之路,這一批人散居祖國各個省市升讀大學繼而就業、組織家庭、生兒育女。到了七十年代,又出現了出國浪潮,移居到香港的六〇年屆同學數量之多應該是巴中各屆之冠。根據二〇〇七年我屆出版的通訊錄的統計,在港的六〇年屆同學共有二百六十一之多,占了全年級實際人數的一半。由于六〇年屆在香港的同學比較集中,因此但凡舉辦大型的活動時就以香港同學作為主力軍。
六〇年屆同學不但人數眾多,且具備各方面的人才(包括同學的夫婿、媳婦),略數如下(唯恐寫漏,不列出人名,請諒): (一)寫作:六〇年屆在寫各類型的文章(哲學、散文、遊記等)、詩詞、出書的人才不少,為眾校友所熟悉。這些同學有的是科班出身、受過專業訓練;有的是文學根底深厚的有才之士。此外,一到大型的聯歡活動就會出現充滿創意、賞心悅目的海報設計,譬如此次北京大聯歡的海報設計就是一例,它為大聯歡起到增彩添色的作用。
(二)網站:眾所周知巴中網站剛開始是由幾位六〇年屆的同學發起的,幾位『開荒牛』經過困難的『經營』才打開局面,進而成立《巴中在線》(明年二〇一一年七月是網站成立十周年)。活躍於網站上的不乏六〇年屆的同學,有的貼文、貼圖、貼歌,有的出錢資助,有的讓網友免費寄存圖片。有幾位同學能夠獨當一面,負責其專欄的運作。這些同學不但令六〇年屆的同學們本身收益,也讓整個巴中校友找到交流訊息、發揮才華、了解各屆校友及社會動態等等的平臺,六〇年屆的同學對網站的貢獻有目共睹、功不可沒。(三) 文藝隊伍:

1

(中西)樂器人才:鋼琴、電子琴、二胡、吉他、笛子、口琴、爵士鼓、angklung……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2

唱歌:獨唱、小組唱、大合唱都可以擺上台,伴奏也是現成的。

3

跳舞:中、外舞蹈也可隨時組團為大聯歡眾多同學表演。

(四)攝影、攝錄、制作DVD等方面的技術不斷提高,為每次大聯歡留下寶貴的紀念資料。
(五)繪畫:水平達到有資格參與內地、香港等美術協會作品展覽以及有資歷教授學生。他們為我們此次出版的紀念刊發揮才能和貢獻力量。
(六)尚有創立《社交網站》、開了多間美容中心、老人中心等於社會享有一定聲譽的六〇年屆同學。
六〇年屆有一批(請注意是一批,不是幾個)同學為了集體活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些同學又出錢又出力。 『人不到錢到,人不到酒到』的例子在多次聯歡中司空見慣、屢見不鮮。有個別同學為集體屢屢做出捐獻以後還隱姓埋名,相當熱情又非常低調,令人感動和感激。因為有了上述這批人,致使我屆每次春茗或者大聯歡都能水源充足、兵強馬壯完成每一次活動。此次為紀念高中畢業五十周年我屆舉辦了北京大聯歡以及出版紀念冊的大型活動,慷慨解囊的同學(所捐的金額有多有少)的人數眾多,達九十六位之多,所捐的金額達十萬多元。這些資助激勵了紀念刊籌備組的成員下決心一定要搞好紀念冊,不負大眾所托。同學們的熱情流露達到了空前未有的地步,可喜可賀。

二 為集體不爭名利 為大眾上下齊心

有別於其他年屆,我們的阿頭是自然形成的,不是所謂一人一票當選出來的,原來的余文聰到現在的洪喜吉都是公認的。只要他具有號召力、愿意為集體作出貢獻、在群眾享有足夠的威望、能夠領導、組織、團結大眾等等就可擔任領導。我屆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爭當阿頭而鬧得雞犬不寧、你死我活。更沒有因為某人比其他人有錢而『一人話事』(即一人說了算)。試

想一下:如果在一個團隊里出現『一人說了算』的話就會出現以下的局面:大家時時、處處都要巴結他、即使他做了不合情理的事也要昧著良心維護他,這樣的阿頭就可以為所欲為,把私人或家族的私利強加于集體利益之上,不把其他同學放在眼中,此種局面多么可怕,多么讓人心寒。我屆的所有活動是通過各班的聯絡員把經過討論決定的議案在自己班加以落實。他們確實為班上同學、為集體做了不少犧牲,如果沒有聯絡員的配合,我們所有的活動都不能完成,因此,聯絡員在整體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集體活動的順利進行每每做出不為人知的貢獻。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各班的同學們很合作、團結,能夠體諒、協助、配合本班聯絡員完成各項任務。二〇一〇年開始為了配合大聯歡以及大的活動,方便聯絡世界各地同學,經各班代表開會討論同意設立各地聯絡員專線,由印尼、內地、南半球、北半球各出一名聯絡員與當地同學聯系溝通,這樣一來全球的六〇屆同學都有人負責聯絡,無形中縮短界域的距離,辦起事來事半功倍,效果良好。
六〇年屆每次舉辦大的活動自然要有一批成員去落實工作。這一批同學形成骨幹分子,順應需求形成了籌備小組。他們為了每一次活動的成功出謀劃策、盡心盡力、身體力行,且組織能力強,辦事效力高,這一點同學們都深有感觸,一致贊同,表揚聲不絕於耳。
六〇年屆的大型活動中最為人稱道是每年在香港舉辦的春茗。自一九七三年開始至今年的二〇一〇年,六〇年屆已經舉辦了三十七次春茗,人數從開始的一席十數人到後來的十三席一百四十多人,出席者之中必有佔一席的老師們,此舉是為表達我們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六〇年屆春茗次數之多、歷史之悠久不愧是巴中各屆之冠。二〇一〇年開始為了方便接近香港的深圳、廣州的同學能夠參與,春茗改成白天舉行,此舉獲得大眾的嘉許。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三 凝聚力強:大有大聚 小有小會
六〇年屆共分為七個班,一旦舉辦大聯歡或者是春茗,都是全體動員、大多數同學參與。然這樣的活動一年只有一至兩次。
因此平時的活動由各班各自去搞,最普通的就是飲茶聚會和為歡迎外地來的同學而相聚等形式。每班的情況有所不同,有的每月定期茶聚,有的雖有茶聚;但不規定時限;有的要等到外地同學來才聚一次,各適其適。這樣一來大的團聚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有同學有感於歲月不饒人,精力大不如前,為珍惜時機,趁目前尚能走動,建議每年搞一次大型旅遊,此意真合我心,深信同學們都有同感,大表贊成。
文娛組倒是有別於各班,他/她們為了春茗或大聯歡常常排練節目,如此一來相聚的機會多了,因為文娛組是由各班愛好文藝的同學組成的,所以我們的聚會屬於全年級性質。我是成員之一,很高興通過排練去發揮自己的愛好,提高技術,大家通過節目排練可以交流心得,不失是一個互相切磋技藝的大好機會。此外,通過活動又能了解各班的動態和進行聯絡工作,譬如我本人是負責春茗工作的人員之一,分派春茗的請帖的工作,就是利用了排練文藝節目的機會把請帖分給各班聯絡員或者個別老師(再由聯絡員通過飲茶或郵寄送到同學手中),既能節省時間又可免除舟車之勞,一舉兩得。
當然,任何一個集體都不是十全十美,六〇年屆也不例外,但是只要主流是好的、健康的就是好樣的,缺點和不足并不影響整個團隊的運作。總體來看,60年屆在整個大巴中大家庭中是個有實力、較為突出的小家庭。作為六〇年屆的一分子,我熱愛這個集體,為這個團結、合作、溫馨、和諧的集體引以為豪,也愿為集體稍盡綿薄之力。但願我們的集體能夠保持慣有的優良作風,發揮每個人的長處,齊心協力。六〇年屆大集體猶如星空,而同學們就是天上的顆顆星星,愿每顆星都能為星空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讓我們的星空永遠燦爛、輝煌。(一〇年十一月廿七日完稿)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五十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裡只是不起眼的一霎那,但幾乎已經是個人的最有意義的一生了。五十年,我們在大地上即使是曾經印下足跡,也已經淹沒在人海裡。畢竟是自己的一生,有些夢想,有些際遇,即使不是耿耿於懷,有的還是難以忘懷,或者五十年人生精練成的感悟願與大家分享......

編者

巴中追憶

韶華逝水遠無邊

蕉雨椰風斷復連

少小純真留海外

青春熱血灑江天

凌雲壯志堪昭日

赤子情懷閱歲年

追憶同窗原不老

直疑歸夢再狂顛
五班
鍾聲

我這五十年
五班 李冠華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離開巴中母校已整整五十年。當年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俊男靚女們也已變成年近古稀的爺爺奶奶,有的更已離我們而去。畢業五十周年的北京聯歡會,同學相聚欣喜之餘不免令人感慨萬千。
五十年前的1960年,對巴中60屆同學來說是一個動盪的年代,那年因印尼政府的十號法令,導致回國浪潮風起雲湧。早在初中時,我就有回國升大學的打算,因此,當年也就順勢投入了這個浪潮中,並參加回國同學會的工作。以三班李官雲為主席,我班李鏡堯和我為副主席的巴中回國同學會的執委們,在最後一個學期實際上已不能正常上課,忙着為同學辦理回國護照,安排船期等回國事宜。送走了約三千名巴中、華中以及其他學校的同學之後,六月底,我們最後一批乘「美上美」輪回國參加高考。因各地補校已嚴重滿員,我們這一船同學只能到新建的昆明補校和南寧補校。因當時昆明鐵路未通,我選擇了南寧補校。當年考上了廣西大學物理系,開始了離開巴中之後的生活。大學四年正處於國家經濟困難時期,氣候和生活的不習慣,學習的繁重加上對家人的無盡思念,大學的生活可沒像在巴中時那麼愉快,那麼令人難以忘懷。四年的大學生活,乏善可陳。
人生必然的長河是由許多偶然的浪花組成的。
1964年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總部設在柳州市的廣西地球物理

4心得感悟第 1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勘探隊。這種分配有些文不對題,雖然都有「物理」兩個字,但一個是理科,一個是地質勘探,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專業,我不得不邊幹邊學以適應工作。就這樣我踏遍廣西的山山水水,從事野外勘探工作達20年。
我們回國時,正值中國共產黨犯錯誤之時,因此歸僑也免不了與全國人民一樣經受磨難。畢業不久,開始了「四清」運動與「文化大革命」。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歸橋屬於「黑五類」,加上我岳父在舊社會留學美國,時任柳州鐵路局總工程師,屬「反動學術權威」兼「美國特嫌」被專政,飽受心靈與皮肉之苦。岳母出生地主家庭,被掃地出門。而我太太是大學同學,大學生是「臭老九」加上受家庭牽連,被下放「五•七」幹校勞動,我自己則在野外,一家四口四分五裂。政治壓力和工作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這種家庭情況下,我們不想要孩子,以免孩子跟着我們受罪。所以我1967年成家,1973年才要一個孩子。
1978年我的堂兄從印尼日惹到香港旅遊,特地到廣州約見我,告知印尼家裡準備為我在香港買房,叫我赴港定居。當時文革已結束政治形勢開始好轉,加上孩子小,岳父年過八十需要照顧,客觀上離不開。更主要的是考慮到我一個文弱書生到香港能幹什麼?做生意嘛,我心太軟,發不了財;打工嘛,力氣太少,受不了;當職員嘛,有人要嗎?……考慮再三出港之事只好作罷。
歸僑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粉碎「四人幫」之後,鄧小平一句「海外關係是個好東西」,為所有歸僑僑眷解除了政治壓力,我們家也得以平反,我才舒展了眉頭。而文革

十年期間,國外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和理論已突飛猛進,大量應用了數學和物理理論。許多老物理勘探人員看不懂國外資料,我則發揮所長,進行推廣應用,在技術上為同行所公認,在國內物理勘探界小有名氣。因此1979年和1984年先後評上物探工程師和高級工程師。在廣西是較早獲得該技術職稱的人。
文革之後,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人事制度有重大改革,取消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起用一批「革命化、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的「四化」幹部。文革十年大學不招生,人才形成斷層,這「四化」幹部只能在六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中挑選,我因此在1980年被任命擔任廣西地球物理勘探隊隊長,1984年又任黨委書記。開始黨政領導工作。
1986年調位於南寧市的廣西地質局任勞動人事處處長,負責全局人事調動和勞動工資工作。
1987年,廣西新建一所大學――廣西工學院,新建單位缺領導骨幹,就調我去當副院長,而院長是巴中52屆的校友,時任柳州市市長的石琪高同學兼任。就這樣,我又從事了教育工作。
廣西是主要僑鄉之一,為了改革開放的需要,各省都加強了僑務工作和僑聯工作。僑聯須由歸僑和僑眷組成,我因歸僑身份,1989年再調到廣西僑聯負責全廣西的僑聯工作,同時以僑聯領導人身份,兼任廣西政協委員和廣西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委員等,一直到2003年工作了四十年之後,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過上了退休生活,走上人生的新起點。
這就是我的五十年。
不少同學問我,我官至廳級究竟是怎麼做的。1995年我首次回印尼探親時,弟妹們更是詫異萬分:「你怎麼能當官?你哪里

4心得感悟第 2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有官的樣子?」我不知道官應該有什麼樣子,對他們也解釋不清。其實在那個年代,人人都是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就擰在哪里,職務不分高低,只有分工不同。1993年工資改革之前,工資和福利待遇與職務並不掛勾,無論做什麼工作待遇都不變,所以工作調來調去都屬正常現象。我是個書呆子,性格內向,不喜歡出頭露面,沒有想過要當官,我更樂意從事技術工作。後來職務的升遷,都是當時形勢決定的,我個人並沒有刻意追求什麼,不管在哪一個崗位,我只是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而已。
有時我想到,如果當時我不去南寧補校而去昆明;如果畢業分配時專業對口;如果我赴港定居;如果……那麼我現在狀況會如何?結果很難想像。一件偶然的事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我不相信什麼命,只講緣分,那麼就一切隨緣吧。人生很難有第二個五十年,今後,我也將採取這個態度,不強求、不攀比,處事不驚,處驚不變,知足常樂,笑對人生,高高興興安享晚年。
過去的路,雖然不全是坦途,有波折、有坎坷,但我得到家人的愛,同學的愛,師長的愛,同事的愛,得到祖國的關懷與培養,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我對人們充滿感恩之心,感到幸福快樂。
如今我們的祖國日新月異,蒸蒸日上,與當年我們回國時不可同日而語。今天,當我們分享祖國的光榮和尊嚴,分享著改革開放成果的時候,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曾為祖國的今天貢獻了青春和力量。這時我更忘不了正是巴中母校的培育才使我走到了今天。
我永遠愛你,巴中!

4心得感悟第 3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我的乒乓緣
六班 鄭纪益


我的一生可分三個階段: 十九年在印尼,十六年在大陸,三十五年在香港。三個階段都与乒乓结緣。

幸福的童年


我出身於小康之家,父親在印尼雅加達僑界小有名气。兄弟姐妹共八個,我排行老三,父親早出晚歸忙做生意,母親在家忙着打理家務,把我们拉扯大。我上有老大下有老幺,似乎也很難照顧到我這老三。從小我就野,無王管,整天放學後抛下書包就顧着玩,所有儿童玩的玩意兒,風箏,陀螺,彈珠,彈弓,鬥蟋蟀﹝蛐蛐兒﹞等等,我都算是童黨中的高手。 有一天,路过我家附近Tongkangan大街,那里有一間叫「同益社」搞文藝體育的社團,看到有人在裡頭打乒乓球,一下我就看得入迷,回家就央求父親給我買球拍,父親爽快答應。原來他是當時的椰城(雅加達舊稱)華僑乒協主席,也是「同益社」創班人之一。我樂得招呼我的童党們一起打球。從此注定我這一生与乒乓球結下不解之緣了。
1955 年我首次入選椰選選手,1956年 至1959年連續當上椰城冠军。迷上乒乓後常常為了到外阜比赛而影響了學習,但父親還是一直支持我。
1957年日本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和亞軍田中利明來訪椰城,
我有幸在當時的「快樂世界」球館与他們比赛,結果我都以非常接近的比分輸了,但心裡并不太服气,心想世界冠軍也无非如此而已。1959年在梭羅的全印尼錦標赛上我奪得團體冠军及單打亞軍,同年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这两件事激勵了我投奔祖国深造的决心。

報效祖國


1960年6月我搭上美上美號抵廣州黄埔港。8月趕到福州福建省體育學院運動系,其實那不是大學而是全福建省體育專業隊伍的营地。當時許多印尼歸僑運動員都在那裡,有羽毛球精英王文教、陳福壽、湯仙虎等等。到福州的第二天,恰逢福建省乒乓球錦標賽開賽,我臨時僅参加單打一項,取得全省冠军。
1961年底,我被調去國家隊。國家隊裡高手如雲,才知道自己未曾經過系統訓練,基本功薄弱,經過努力還能跟上去,直到1973年 我被提升任國家隊教練。
1973至1976 年當上國家女队教練,成绩比當運動員時好很多,带出了三届女單全國冠军。1973至1976年的反右傾翻案風中,由於我站在保鄧的一派,被當時的極左當權派逼我下課。心灰意冷之下,很無奈地申請出國。

香港創業

1976年10月,携妻及6歲女兒伫立在羅湖橋上良久,感慨萬千。向北望似乎已無我立脚之地,向南望前途茫茫不知往後該如何安生,心中無限彷徨。

4心得感悟第 4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1977 年我代表香港参加英聯邦乒乓球锦标赛取得團體冠軍,回港後受到港督麥理浩的接見,可喜的是借此我找到了一間中學體育老師的工作。課餘時間我還做港大、理工學院及另外4間中學的乒乓球教練,收入尚算稳定1984年,印尼和馬來西亞乒協為了1985年的曼谷東南亞運動會,同时邀请我當他們的國家乒乓球隊教練。父親為了能一家團聚極力要我去印尼,但我考慮到印尼隊已是强隊每屆都拿七項冠军,我去了無非是锦上添花,没有意义,馬來西亞却没拿過金牌,我决心要雪中送炭挑戰自己的能力。结果我真给馬來西亞取得了男團金牌,女團铜牌,男單银牌的空前好成绩。
1987年我和朋友合資開了一間乒乓器材專賣店,一邊賣器材一邊開班授徒,積累了一點資金,1988年和天津橡膠研究所合資生產及代理友誼「729」 品牌,出口外銷。
1991年在秦皇岛獨自開廠創立自己品牌PALIO(拍里奥)還獨家代理日本著名品牌「YASAKA」,以馬琳任品牌代言人,至今生意還算稳定。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與體育精神
六班 鄭紀益


70年初周總理提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當時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取得在聯合國的合

法地位,體育要為政治服務,通過體育比賽爭取友誼尤其是亞非拉各國的支持。因此在這個時期提出這樣的口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便是這樣,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許多偏差,有時是正面的有時是負面的。為什麼?因為友誼和比賽是不能被劃分為第一或第二。
體育競賽必須在公開,公平,透明,全力以赴,不摻假的環境下進行。它必須符合奧運精神那是:更快,更高,更強。通過比賽體現友誼和團結。請看奧運五環會徽它象徵了五大洲各民族的團結和友誼。我認為友誼和比賽沒有第一或第二,它是融合在一體的。
當時我在國家隊親身體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現在想起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往往有許多偏差,有時取的很好的效果,有時反而違背了高尚的體育精神。

勝之不武

1971年 第31屆名古屋世乒賽,李富榮對匈牙利約尼爾,決勝局打到20:19 李領先一分,約尼爾發球插網,他向裁判舉手示意要求重發,裁判沒有表示,他或許看不見是插網球,李看裁判無表示當然必須接著打下去(否則要丟分),李扣殺得分,結束比賽。約尼爾非常氣憤,在簽字時大力打了一個X,此事外電媒體都有強烈報導。回國後周總理及部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南海接見國乒隊全體。周總理點名李富榮,問他當時處理這個球是什麼想法,李想了半晌,頭上直冒冷汗,回答說:總理,我錯了,我當時太想贏了,我有私心雜念,我應該告訴裁判這是擦網球。周總理立即起立大力鼓掌說:年輕人有勇氣知認錯,我們要向他學習!(大意)。此事教育了我們全隊。

4心得感悟第 5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許多乒乓球迷都知道張燮林有一個秘密武器 – 長顆粒膠,日本隊見到就像見了鬼似的,輸的很莫名其妙。後來林慧卿,鄭敏之,梁戈亮也都用了一時間稱霸乒壇。周總理知道後,下令不能搞秘密武器要把武器公開,要公平競爭,否則「勝之不武」。
1975年我帶隊到日本訪問,為貫徹總理指示臨走前隊裡讓我帶一包長膠去送日本隊。訪問結束後我把一包長膠膠皮贈送給了日本乒協的原藤先生。他先是驚訝萬分然後九十度鞠躬,感激涕零,非常佩服中國隊能把秘密武器送給他們。

比賽碰上政治需要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被邀訪華,震驚全球,各方媒體嚴重關注。
當時美國乒乓球隊的水準與中國隊是相差的太遠了,怎打比賽?真打一定是剃光頭,如果這樣,似乎太不給美國面子太難看,也不符合中國的傳統「禮讓」之待客之道。眾所周知,結果中國隊5:1 「禮讓」了一場。美國隊也很滿意,乒乓外交也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似乎是很正面的結果。
但是,同樣的「禮讓」發生在 1973年夏天,瑞典隊訪華。在全國巡迴共打了7場友誼比賽,前6場全部0:5被剃了光頭。最後一場在天津,當場上比分0:4時眼看又將是0:5結束,瑞典隊的7場來華訪問結果即將是0:35被剃光頭回家了。此時中國隊決定“禮讓”,給瑞典留點面子。這時場邊的瑞典隊教練及運動員發現端倪,中國隊要「放水」打假球,他們立即起身離開場地表示抗議,他們認為你讓球不盡全力就是侮辱,非常不滿。顯然「禮讓」適得其反,產生非常壞的負面效果。

反思


友誼第一是否意味著可以打假球?打假球是否符合體育精神?政治是否可以凌駕於體育精神之上?友誼和比賽是否一定要被劃分為第一和第二?它們之間是否不能融合?
除了政治,體育精神還常常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企業利益,等產生矛盾。目前讓球,假球,「黑哨」,興奮劑等等風氣已充斥體育市場,體育競賽常被冠以冠冕堂皇的藉口,它已演變成越來越多骯髒交易的平臺,扭曲及違背了奧運精神。這還不值得讓人深思嗎!

4心得感悟第 6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我們應該反省
五班 張超

我們都生長在印尼,度過可算滿意的青少年時代,感謝第二故鄉山水的恩情。
在國籍上印尼、中國都採用血統主義,我們因此都是兩重國籍。高中畢業後對北歸的同學們都不成問題,但像我要留在印尼的人要歸化印尼籍,改名換姓,要有印尼護照才能出國留學。
高中畢業後花了近兩年才取得印尼籍,以印尼籍的身份留學日本時才感到我到底是甚麼人?
自小父母為不要我們忘自己的老家,在家都講福建話,在學校是用中文,很少接觸印尼文的機會。我才感到當時的中文學校都太不重視印尼文和有關印尼的歷史、地理的教育。我們受的教育以中文、中國為中心,但身在印尼的我們都不瞭解印尼。
沒充分交流,這也或許是排華的一個原因,我們去瞭解對方並非意味著同化。我們住在印尼,但我們一向拒絕印尼的文化。
我們在無形中已經已能講印尼文,是一個大的財產。我才感到當時的印尼文及印尼的歷史、地理的教學時間太短,印尼文、印尼歷史、印尼地理的課應該用印尼文教,這會更加強我們的印尼文能力,有關印尼方面的課也可以請印尼人來教,吸收
他們的好處,也可減少兩個民族之間的摩擦。我現在能感到有這一反省是因為持印尼護照留學日本意味自己是印尼國民,日本人當然會問有關印尼的自然、風土、歷史,但感到我都不能滿足解答。住在印尼二十年,受中文教育,但不知中國,也不

理解印尼,所以我說我到底是甚麼人?
現在印尼開始有中文教育,很感高興,但願能有光明的前途,以以往的經驗,不能有政治色彩才能取得好效果。
印尼是一回教大國,我們當然要尊重對方的宗教自由,我有一想法,中國若派回教徒的大使來印尼或許友好關係會更加鞏固。
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寫於日本

4心得感悟第 7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五十年,我的反思

一班 林民祥

親情,愛情,友情,這是人生最可貴的感情。我們在異鄉的香港,舉目無親,三十年來同學不斷聚會,正是這種感情的堅持。
對母校巴中 ,我想反思的是︰
它的辦學目標對嗎?
它的教學素質如何?
它對師生負責嗎?
巴中的辦學目標是『為祖國培養建設人才』 。它全盤照搬當時內地的教科書,與橋居地,及世界脫軌。沒有著重於讓學生學到在當地謀生的本領,或者到除大陸以外的國家求學。對照八華大家就清楚了。
我們現在不能要求當時巴中辦學者的辦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人才』,但是我們必須反思。不然後人又要重蹈覆轍。
對於印尼華人社會的進化史不必追溯到更遠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我們所知道的,這些知名華校的辦學者,不是逃避國共政治鬥爭就是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戰火到了南洋的。我們也不必說那些已經在印尼生活了幾代的華人,他們絕大多數都已經被印尼原住民同化了,後期在荷蘭殖民印尼時期,一些富裕的華人都接受了荷蘭殖民者的教育。除了這個情況,在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大陸的政權之前,大部分華人辦校的簡單目的是要想讓自己的子女免受印尼人教育,保留

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免得變成『番鬼』,他們甚至叫已經被原住民同化了的華人為『baba』以示區別。在中國共產黨打敗了蔣介石的國民黨奪取了中國大陸的政權之後,影響所及,印尼華人社會也分化為『死硬派』和『新派』,華校也就陣營分明了。
巴中的辦學者深受中華民族積弱悲哀的驅使,我們的族人從滿清末期就背負了振興民族的沉重包袱,他們避難到南洋仍然深怕被人指稱『數典忘祖』,深怕被人指稱『不愛國』,其實甚麼是『愛國』他們都語焉不詳。所以才會有『為祖國培養建設人才』的想法。所以才會促成了巴中的這一段歷史,在七十年代間接促成了巴中學子流落在香港的局面。今天,我們有的人又忘記了以前民族積弱的日子,竟然飄飄然想到去異族的家園裡弘揚華夏文化,而不是入鄉隨俗,將自己融入當地的主流社會的前提下,促進文化的交融。
教學素質在數理化方面比較其他華校是好,尤其是物理實驗室設備上更是當時華校之冠,這歸功於在這領域的老師的努力。 但理論教學可能連『八華』 都比不上。
文科方面乏善可陳,語言很差,歷史更糟,近代史是歪曲的(這當然是教科書的問題)但某些老師還加上整篇謊言的《紅旗飄飄》這本書。(早已被禁)。
歷史是何等重要, 知道過去才知道現在,知道現在才能洞察未來。其實,巴中應該讓我們在變幻的世事中學會獨立思考,做出自己的選擇。
一直到了香港在這有言論,出版,新聞自由的環境下,我才能一點一滴不斷澄清所學過的歷史。不然就一 輩子蒙在鼓裡。,想起來都感到悲哀。

4心得感悟第 8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紅與專』 在巴中 :
『表現好』 的學生就會被請去參加大使館的宴會,喝通化葡萄酒,看電影《女籃五號》,《女跳水隊員》一片太平盛世,那裡知道當時在國內因『 三面紅旗』人禍,生活物資匱乏。
美國電影不可看,美國流行曲不能聽,真的不知道憑的是甚麼。
高中畢業時,我們陷入一場政治漩渦。我們愚蠢到簽下『 永遠不回印尼』的誓言。學校借出地方讓我們辦理簽名。我也參加了這工作,想起真愧疚。
我相信學校的高層是在清楚內地的實況下執行上級的指示 。好在當時並不是所有華人都陷入這漩渦裡。
印尼是我們的出生地,是我們的第二故鄉(Fatherland)。 豈可輕言放棄。這是我們流落在香港的一個原因。
我們這是斷了後路,別了最寶貴的親情。當我們滾了一身泥,幸運到得了香港,但我們卻是一無所有。我們沒有了青春,我們拉家帶口,在異鄉從新開始, 歷經了艱辛困難!
回國浪潮吹進了左派華校。
巴中有義務向我們介紹祖國的政治現狀,介紹政府以無產階級專政,階級分析,階級鬥爭為綱來統治人民,使我們有思想準備。
直到我踏上祖國的大地,要我填寫檔案,還要寫朋友的,大家互相寫,然後劃定階級成分,到那時才知道不對頭。
我們的很多人在自己的祖國(Mother Land)被邊緣化,這是無法容忍的。

我要寫那些不幸的老師,我知道的有限,這裡舉幾個例子:陸並培老師被批鬥,到他逝世時都沒有平反 !還有對徐先右,、溫悲鷗等老師的種種不幸遭遇,那些拿到一官半職的老師們有沒有伸出援手?溫悲鷗老師和〇〇〇在同一個農場勞動,前者拿工分,後者拿工資 ,知道了都令人心酸、心寒。
再說沒有回國的韋同芳老師,他大半輩子的心血放在物理教學和實驗室的設置,晚年時(當時巴中還未關門)一股文革之風竟然吹到隔洋的母校,他被孤立,心力交瘁,黯然離去。有些同學是知之甚詳。
蘇格拉底說過『沒有反思的人生,是空洞的。』
我始終緬懷珍惜同學之間的友情,永遠銘記在我心中。巴中,僅僅是我和同學之間的一段歷史媒介,一段緣分的媒介,任何人,不論是他讀甚麼學校,都一樣會有這樣的一個歷史的和緣分的媒介,所以,我們不必以自己是巴中人而特別感到自豪,一樣的,我也不會以自己是巴中人而沮喪。
這是基於平等的普世觀念,世界上沒有一個種族、沒有一個民族,也沒有一個社群和地區可以凌駕在其它種族、民族、社群或地區之上。一個種族、民族、社群或地區出現一個或幾個對人類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這並不證明其它種族、民族、社群或地區不可能有這樣的成果,並不能證明這個社群比其它社群更優越,也不能證明這些傑出人物是這個社群孕育出來,一個傑出人物的產生和地區即社群的關係純屬巧合,純是緣分而已,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在世界上,我們還沒有看到傑出的社會人物僅僅來自一個社群。因此為了所謂的自

4心得感悟第 9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豪而去塑造或掩飾一些東西,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的全球化的開放環境下,完全是多餘的。
請大家深思印尼的『建國五項原則』PANCASILA(三民主義加人道主義和信仰自由) 國徽『鷹』GARUDA抓住的格言『BINEKA TUNGGAL IKA』這裡包含的哲理,價值觀,人性,多元和包容……是多麼兼容並蓄!
所以我反對的是不恰當的歌頌成為政治棋子的巴中,而不是反對緬懷我們同窗之情的活動。至於中華民族幾千年『尊師重道』的傳統思想,在新的時代,有新的演繹,這裡不談了。我是傳統眼光裡的炎黃子孫,我對故土和華夏文化有自己的感情,我反思和思考的唯一目的是為自己大半生經歷如實說出心裡話,並願與同學共勉,不對之處請指正。謝謝。
寫於加拿大

三十春秋再回首

一班詹月紅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三十年春秋,彈指一揮間。
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走過了30年歷程。這30年,給我們留下無數難忘的記憶。30年來滄桑巨變,城鄉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見證了這段歷史,我們參與了變革,我們親歷了開放,我們感受了變化。回首30年,我們每個人有多少心理話要訴說,我們每個人有多少難忘的人和事要描寫,我們每個人有多少興奮激動的情懷要表達。
我是一名印尼歸國華僑。由於家庭的薰陶,加上小時候一直在雅加達華人學校讀書,所以在我幼小的心靈裡早就埋下祖國情結——中國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根!尤其是進入當時充滿非常進步思想的巴城中學就讀後,一批愛國僑領,經常向我們講述解放後新中國的美好前景和欣欣向榮的面貌,使我們這群熱血青年更加憧憬嚮往美麗的祖國,並進而產生渴望回國的激情。於是1958年初中畢業後,當時才15歲的我,毅然告別竭力勸阻的父母,跟隨老師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
回國後,我先後就讀於北京華僑學校、南京師大附中。1961年夏,考取南京醫學院醫療系。當時國內各方面條件都較差,又正是經濟困難時期,物質生活條件差,根本無法同國外優裕的家庭生活相比。但那時的領導和老師對我們歸僑十分關懷照顧,使我們深深感受到溫暖。
大學畢業後,服從分配到了基層醫院。剛去時,不是在醫院

4心得感悟第 10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上班,而是先到農村去勞動鍛煉,接受再教育。我下鄉和農民實行「三同」。挑擔、除草、揀棉花、睡灶間、洗河水浴,但我從來未覺得苦。就是在10年「文革」那段動盪的歲月裡,知識份子被看成「臭老九」,僑字型大小的人被那頂「海外關係」帽子壓得幾乎透不過氣來。我自己也感到非常壓抑,但執着地堅守建設新中國的信念。我確信:天空中這片烏雲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過去,我的祖國一定會好起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改革開放以後,落實了知識份子和僑務政策,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得到重視。在恢復醫療職稱評定之後,我由做了20多年的住院醫生先後晉升為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處在復原期。由於醫療人才的斷層,那些日子,我和我愛人每天經常工作到深更半夜,兩個小孩子不得不扔在家中。我遵循「從醫為人民,一心為病員」的宗旨,工作一貫認真負責,鑽研業務,認真做好醫學學生的實習教學工作,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對患者一視同仁,精心診治。經常深入病房,觀察分析病情,有時親自為重危病人吸痰、插胃管、腰穿、陪同做CT等檢查,關心生活困難的農村和外地病員,還給個別特殊困難病人捐款予以經濟幫助。本着「治病先治心」的原則,經常關心體貼病人,除了積極的醫藥治療外,我還根據他們的不同情況作耐心細緻的解釋、疏導、寬慰工作,及時化解神經科疾患給病員和家屬帶來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深得病家好評。我多次榮獲醫

院白求恩杯競賽先進個人獎和周文軒醫學教育科研基金獎。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準日益提高,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條件不亞於國外。我和我愛人都是主任醫師,兒子和女兒都在國外留學深造,是一個普通的醫生家庭,如今已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記得80年代初,父母首次回國看望我。他們帶的禮物裡有許多的生活用品。接過這些東西的那一刹,我的心裡有辛酸還有苦澀。我跟他們解釋,國內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差啊。在敘說了分別二十多年的親情後,父母親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勸我出國,或到香港弟弟那裡去。他們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一話題。我都一次又一次地婉言拒絕了。我向他們解釋,生活在祖國的土地上,感覺心裡踏實,人站得直。我跟我的祖國,經歷了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我的身體和靈魂,都已經深深融入了這片土地中,再也割捨不開了。中國富強了,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尊重,海外華人也揚眉吐氣。今後,中國將更加富強,我去印尼探望你們很方便,你們有一個在繁榮強大祖國的女兒,也是很榮耀的啊!兩位老人破涕為笑了。
在後來的歲月裡,中國的經濟狀況日新月異,人民的生活水準顯著提高,告別了票證時代。衣食住行,這三十年變化太大了。我原來住房只有二十幾個平方米,現在搬進一百二十幾平方米新居。改革開放之初,我和我愛人每月一共只有85元的工資,現在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工資翻了幾十倍。在我花甲之年,學習駕駛獲得駕照,開着私家車上班,雙休日駕

4心得感悟第 11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車郊遊,這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已成為現實。
多年來習慣了節儉的生活,以前過苦日子的時候,我就不愛與別人爭什麼。發現平平淡淡不鋪張浪費的日子過得最實在最舒心。
雖然我不十分富裕,但我有一顆幫人之愛心。我是這樣做的,也這樣教育我的兒女。以前我資助過的大學生,每年教師節,她都會寄個明信片給我。其中,有一句話最讓我感動:您是我最好的老師,我卻不是您最好的學生。資助一個優秀的大學生,並幫助她完成學業,這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大事,但卻可以改變她的命運。
我踏上祖國的大地已經50年了,是一名老歸僑, 現在成長為醫務界的一個高級知識份子、歸僑中的一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歲月流逝,世事變遷,我願盡餘生精力,不懈努力,為全面推進偉大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繼續努力奮進!

4心得感悟第 12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近十年大型活動

她 們 在 幕 後三班 許瓊玲

我臨時被拉來當曼瑛的配角,只參加5月21日半天的總排練,當晚演出後,因為錯過了地鐵時間,我留在賓館一晚,前後看到了許多同學是如何盡心盡力為晚會演出而出力,非常受感動。許多細緻的工作,大家在台前看不到,我記錄下來,讓大家知道這些同學是如何默默無聞地工作,因為她們的奉獻精神才使晚會順利進行。

總策劃李若蘭

先前沒有跟李若蘭接觸過,這次才覺得她是個很有責任感的人,做事很細心,樣樣考慮得很周到。5月18日她就抵達下榻的賓館,第一件事就是和晉香去看演出的場地。一看,換裝的地方都沒有,她們便向賓館要求必須有換裝的地方。賓館答應給出與場地相連的辦公室作為換裝的地方。可是,女生必須和男生分開,而賓館實在是沒有第二間與場地相連的房間了。最後,她們便讓賓館在舞臺的一側,臨時圍起屏風,男生就在那裡換裝,和司儀及女演員同在一處進出。
到北京的第二天上午,在黎建國的帶領下,她和晉香去琴行看樂器,雖然北京同學早已和琴行預定好,她們必須親自看

後才放心。這一看,果然發現問題。原來琴行給的是立式琴,外行人不懂其中的差別。她們考慮演出效果,要求換成三腳大型琴。幾經交涉,通過提高租金和搬運費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表演鋼琴獨奏的麗良和鋼琴伴奏的柏蘭對三角鋼琴很滿意。沒有人知道為了換琴,若蘭和晉香費了很多唇舌和時間。
20日一天,她和晉香為彩排的事情與酒店經理進行了協商,還為運來的樂器、舞臺設計、燈光、音響忙了一天。 21日上午,彩排到十二點多才結束,若蘭還一邊跟其他人協商調整節目的事,沒吃上幾口飯,又處理樂器的事,到下午只剩一點點是屬於她的時間,她才匆匆和幾位女生出去做頭髮。下午她回來後,已經沒有時間休息了,趕快催演員化妝…… 她自己也參加演出,所以雖然住在深圳,香港文娛組排練時,她都去香港,來來去去香港,還與各地聯絡員聯繫,電話不斷;每個節目用什麼幻燈背景、每個節目的服裝,她得過問。從排練到正式演出,演員們都很辛苦,花時間、花精力、花錢,有的同學有時難免因安排的矛盾有意見或有怨氣,若蘭都能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寬容待人,這種以大局為重的責任心和付出,是很難得的啊!

舞臺監督黃晉香

這些年很多次團聚我都沒參加,也不知道黃晉香每次演出都是後臺缺少不了的人,這次才知道她的作用。她也是提前來北京,來北京後就去檢查樂器是否合格,幾次跑樂器商那裡換。

大型活動第 76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近十年大型活動

20日晚上,陸續抵達的同學都在巴渝大餐廳吃飯,我一直沒看到晉香和若蘭,大家吃到過半,她們才姍姍來遲。我問晉香:怎麼那麼晚才來?她說:這一整天都忙着樂器和後臺,去了琴行那裡才回來,剛才還用電話跟琴行交涉了半天,對方才答應把電子鼓換成爵士鼓。21日上午總排練時,看到晉香總是在臺上動動這、看看那,別的同學告訴我:晉香平時經常接觸樂器,所以對樂器的好壞是很內行的。 21日中午吃完飯,若蘭叫大家都去休息,我就去祝利的房間,晉香一直沒回來,我就在她的床位休息了。到三點多,我們起來準備洗澡,晉香才回來,問她哪去了,怎麼不休息。她說和月玲、惠玲一起去琴行,換了二胡的拉弓、爵士鼓的踏板和電子琴的大功效穩壓器,還追回了琴行多算的租金。
後來我才知道,賓館給的幻燈機很小,投影也不清楚,晉香找經理都無法解決,臨時要從外面租用也不知道哪兒有,晉香很着急。她瞭解到,在我們的晚會之前,有一個部級單位租用多功能廳,他們租用的幻燈機效果較好,晉香就找到那個單位的負責人協商是否可以使用他們所用的幻燈機,結果得到他們的熱心支援,這樣才解決了幻燈的問題。演出時,大家看到背景幻燈配合得很好,卻不知是晉香花了不少心思。雖然她沒有直接參與製作,但是這個舞臺監督卻起了很大作用。
那晚演出結束,我們回房間已經是十一點半都過了,匆匆卸了妝,我感到很累,雖然睡不着,躺下也覺得舒服。房間裡又少了晉香,她大概到十二點半左右才回來。問她幹嗎去了,她說,琴行來收回樂器,要一個一個驗收,她給簽的字。琴行是做生意的,錢要拿,樂器卻只給次品,能對付過

去就算,豈料我們有懂行的晉香把關,她是個很認真的人,她所做的就是這些幕後的預備工作,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沒有她在演出之前的幕後跑動,沒有她做這些默默無聞的事,演出的效果就沒那麼好,樂器演出的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吳月玲的無私奉獻

Angklung 演出很有特色,也是成功的,讓大家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印尼樂器。可是沒有人知道這個節目月玲的付出最多,功勞最大。這種樂器只有印尼才有,月玲是自己花錢托同學從印尼買了帶到香港,再分給每個演員,還由她親自教怎樣搖、怎樣配合。帶來北京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這玩意兒雖然很輕,可是很佔地方,幾個Angklung 就得裝一個大皮箱,只好分幾位同學來帶。月玲還是樂器組主要骨幹,排練時,她樣樣帶頭;她也是多面手,寫總譜、彈電子琴、打爵士鼓樣樣在行。個人愛好只是一個方面,還要有為60屆這個集體出力的精神才能這樣無私奉獻。這次大聯歡最讓我感動的是,畢業五十年了,離校半個世紀了, 60年屆還是有凝聚力的,這種凝聚力來自很多同學願意為這個集體做出無私的奉獻。

陳祝利的新角色

高中時期,因為祝利在文娛方面很活躍,是學生會的文娛骨幹,我才認識她。畢業30周年,內地同學被邀請到香港,祝利又唱又跳,臺上少不了她。後來看到她長胖了,但是仍然很活

大型活動第 77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近十年大型活動

躍。我知道每次團聚,祝利總會有節目。這次,只見她參加Angklung演奏,舞蹈節目再沒有她的身影了。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的腿關節老化,跳不起來了,只好告別喜愛的舞蹈。那晚,晚會進行中,臺下常與臺上相呼應,或喝彩或鼓掌,黃俊利唱完《Sing Sing So》,掌聲雷動;《Gembala Sapi》演出時,演員跳到高興處,激情充分顯露出來,動作也放得開,臺下便有節奏的喝彩,原來是祝利在臺下鼓動。她雖然不能跳了,卻給自己找到另一個新角色——默默地給演員加油。這也是一個為60屆集體甘願在幕後盡力而為的人,她不是很可愛嗎?

60屆媳婦黃惠玲

大聯歡選定北京後,身體好的黎建國便義不容辭擔當起主要責任。他的夫人黃惠玲一向積極參加巴中校友的活動,被稱作巴中媳婦,當然這次也是夫唱婦隨了。找旅行社、找賓館、找合適的活動地點等等,兩人常頂風冒嚴寒,騎自行車到處跑,惠玲毫無怨言。接待剛抵達賓館的同學,惠玲和大家一樣餓着肚子。她性格開朗,笑口常開,很多同學認識這位元60屆的好媳婦。

教練姊譚美蘭

這次聯歡我才認識譚美蘭,她是巴中56年屆的,也不是誰的家屬,怎麼來參加我們的大聯歡呢?原來她是香港文娛組的舞蹈教練,《燈籠舞》、《Gembala Sapi》幾個舞蹈都是她

創作的,還由她親自教。《燈籠舞》因為缺人,她也上臺演出。七十出頭的人了,精力還那麼充沛,從早到晚跟比她小幾歲的「年輕人」又跳又蹦,真難得!美蘭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原來是搞音樂的,她也是多才多藝,對舞蹈頗愛好,就自己創作舞蹈,沒想卻得到大家的認可,好幾屆校友都請她去教。祝賀她,並希望她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大型活動第 78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近十年大型活動

盡情歌舞 歡樂良宵

——巴中60年屆慶祝畢業五十周年聯歡晚會紀實
三班 許瓊玲


「巴城中學屹立南洋 / 為我華僑首創 / 賢師益友教學相長 / 融融歡樂一堂 / 願我同學努力自強 / 前程萬里無量 / 祝我巴中聲教遠揚 / 蔚為祖國榮光」
半個多世紀以前唱的《巴中校歌》,5月21日晚回蕩在北京東郊一座賓館的多功能大廳裡。是夜,燈光璀璨,鮮花芬芳,巴中60年屆來自中國大陸各地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香港等各地區的同學及家屬共二百多人歡集一堂,慶祝畢業五十周年聯歡晚會,全國僑聯副主席北京市僑聯主席李昭玲、北京市僑聯聯絡部部長史立臣、北京市僑聯辦公室主任李登新、北京印尼歸僑聯誼會執行主席王廣河等領導光臨現場,還有在北京的巴中老師和各屆校友代表,共度歡樂良宵。
多功能大廳舞臺之前掛起醒目的大橫幅,上寫:“印尼巴中60年屆慶祝畢業五十周年聯歡晚會”,舞臺正中央一副白色的布幕暫時空白,那是演出的背景,將配合節目的進行映出相應的幻燈;舞臺兩側是慶祝畢業五十周年大聯歡的標誌。30台大圓桌座無虛席,大家一邊享用佳餚一邊暢談歡笑。有的同學是第一次參加畢業後的大聯歡,沒有經歷過這樣熱烈的場面,更覺得意想不到。整個聯歡會洋溢著熱烈歡樂的氣氛,雖然離校半個世紀,那份同窗情誼依然在心頭激蕩,這份

同窗情也是巴中情。
餐後,撤去了大圓桌,現場很快變成了觀看演出的大劇院。在歡樂的鑼鼓聲中,燈籠舞出場,為晚會營造了熱烈歡快的氣氛。領導講話之前先來一個開場節目,這樣的安排別具匠心。因為中國的傳統習慣,在喜慶節日裡,總是以舞龍舞獅來表示歡慶,我們沒有龍獅,就用燈籠代替,晚會在歡樂與祥和中拉開了帷幕。
60年屆自畢業30周年大團聚之後,這次是第八次大團聚,也是最隆重的一次,市僑聯主席李昭玲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更給這次團聚增輝。她說,今年正值中國和印尼建交60周年,她代表市僑聯祝賀巴中60年屆畢業五十周年,她肯定了回國後的巴中校友們幾十年來,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新篇章;身居國外的校友也為中印友好交往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她說“您們的青春和熱血,已經融入到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之中”,如今北京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們生活幸福,“這其中就有各位校友們做出的重要貢獻”。 她說“希望還在海外的巴中校友常回家看看”, 勉勵廣大歸僑僑眷在新形勢下,同心同德,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晚會由各地同學表演了18個精彩的節目,為晚會增添歡樂和色彩,給參加晚會的每個人留下美好的記憶。
大合唱的第一支歌是《巴中校歌》,此時此刻,我們最懷念的是母校巴中,雖然離開母校半個世紀,但是我們念念不忘巴中是培育我們成長的搖籃。演員們來自各地,沒有時間合練就站在了臺上,但是唱起校歌,歌聲仍然整齊嘹亮,展現

大型活動第 79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近十年大型活動

了60年屆的精神風貌和這個集體的凝聚力。
許瓊玲朗誦了她為60年屆畢業五十周年寫的《獻詩》,表達了每個人的心聲。
60年屆人才濟濟,今晚是他們顯露才藝的好機會,十八個節目多樣化,包括吹拉彈唱跳、朗誦和劍術;樂器也很齊全:西洋樂器的三腳大鋼琴、電子琴、全套的爵士鼓、中國樂器笛子、印尼的Angklung等。節目個個精彩,男女聲小組唱、舞蹈、獨舞、獨唱、Angklung 演奏、電子琴獨奏合奏、中西樂器合奏,還有香港文娛組大膽的嘗試——Angklung和西洋樂器合奏,讓大家大飽眼福。演出人員都年近古稀,有的都超過了70歲,他們在臺上表演得很認真,情緒熱情飽滿,博得陣陣掌聲。這是60年屆演出最精彩的一次。為了這次演出,香港文娛組做了充分的準備,每個人都花了很多時間排練,來回的交通費是自己掏,連樂器也是自己花錢買。還有那些在幕後組織的同學,都為大聯歡默默地做出奉獻。
精彩的表演使晚會屢次出現高潮。黃俊利獨唱原汁原味的印尼歌曲Sing Sing So ,他那遼闊的音域、富有磁性的音質、感情豐富的歌聲使全場迷醉了,他的歌聲把大家帶回千島之國,熱烈的掌聲四起,60年屆歌王又獻唱一支《在路上》。舞蹈中的Gembala Sapi ,男女演員跳得很有激情,台下觀眾也情不自禁跟著節奏跳起Joget, 臺上台下很自然的互動,把晚會氣氛推向了又一個高潮 。
晚會在全體演員齊唱《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結束。晚會為這次大聯歡開了個好頭,人人精神煥發,並不覺得古稀之年意味著衰老,正如唐詩“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每

次聯歡給我們留下美好的記憶,讓我們珍惜健康,下次再來相聚。
60年屆這次慶祝畢業五十周年大聯歡,在北京逗留四天,故宮、長城、天安門、頤和園是必遊之地,國家大劇場、奧林匹克公園的鳥巢和水立方也成了新的遊覽景點;之後,還去承德避暑山莊、秦皇島等地遊覽。

大型活動第 80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馬到休言成,天涯路漫漫

── 關於創作駿馬、彌勒、鍾馗系列

一班 章民生


中國歷代畫駿馬、彌勒、鍾馗者眾,其中不乏大師和高手。然目前由於商業社會的影響,不少畫家將此題材畫成「風水」畫,充斥畫壇。故為繼承發揚文人畫創作的理念,如何在畫的形式、題材賦於新的內容,結合現代個人的情感加以創新,既有傳統又有個人風格、時代感的作品,這就是我畫此系列畫的目的,起抛磚引玉的作用,供觀者、同道探討研究指正。
生於千島之國--印尼,自幼喜丹青,父親早期和同鄉翁福林及李曼峰合作搞廣告社畫電影海報,後來父親自己開廣告社,當時有温悲鷗、楊權昌老師幫手畫電影海報,在家庭影響下和畫結下不解之緣,走上自己喜歡的專業而又是艱辛的路!
回想自己的成長受李曼峰、徐悲鴻二位大師的影響。水墨國畫要用宣紙,當時印尼連宣紙什麼樣都沒見過,記得小學六年級把普通圖畫紙用水刷濕,乘沒乾用毛筆畫馬,於是水墨淋漓的馬呈現在普通的畫紙上,使我興奮不已,還登在香港的兒童畫報。
中學肄業,回國浪潮下回大陸北京學藝,畢業後留校任教和進行丹青創作生涯廿多載,歷經風風雨雨,為追求自由的創作新天地,全家移居香港,在港居住十三年後,一九九四年以藝術家身份移居美國。從東方到西方數十載的游子生涯,對馬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畫馬以抒遊子情懷,只要認清方向,像駿馬一樣勇往向前奔馳,永不言倦和停頓!有人問我

為什麼畫的馬總是在奔馳,很少停下來靜靜的吃草?這也許是赤子浪跡天涯的自我寫照吧!
一九七九年我帶中央美院國畫系研究生赴敦煌臨摹壁畫三個月,當來到這藝術寶庫,被歷代民間畫工偉大藝術成就所震撼!在諸佛像前,令人肅然起敬。回想數十載的經歷和遭遇,以及在臨摹當中發生連串神奇之事(在此不加細說),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似乎冥冥之中已有定數。使我產生一種特別想畫彌勒、鍾馗的激情和使命感,心靈有所寄托,為自己和人類祈福,願眾生幸福世界和平!我愛鍾馗的愛憎分明的立塲,為人們迎福去邪除害,對妖魔鬼怪毫不留情……傳説中他外表醜陋兇惡但內心却善良可愛,由人變神的他又通過畫家具體的人去描繪和塑造心中的神。
彌勒佛俗稱笑和尚,他那慈祥開懐大笑的形像已深入民心,他給人們帶來關愛和歡樂、和諧包容的社會,使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我畫他是為了和大家一起分享這份感覺,心中有佛永伴此生!
藝海無涯默默耕耘,不斷求索求變求精,為此奮鬥終生在所不惜。最後,以打油詩結束:
丹青伴此生,馬到休言成;
天涯漫漫路,快馬加鞭闖。
歲在庚寅夏 民生有感寫此。

4心得感悟第 13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丹青世家章民生
三班 阮衍章

我小時候喜歡畫畫,大概源自連環畫書(小人書),看多了,手癢癢,躍躍欲試,於是關起門來,搜出母親的搽臉粉餅,掰成碎塊當粉筆,在桌上塗鴉。後來在新華中小學校參加出黑板報的工作,偶爾還繪上幾筆,但苦於沒有畫家指路、培訓基本功,頂多向同窗學友偷師,所以並無甚麼長進。
章民生是我偷師學畫的對象之一。少時,我愛看《世界兒童》、《中學生》雜誌,其中不乏有填色、教畫和登載少年繪畫作品,我常依葫蘆畫瓢,而那時章民生已是繪畫園地的「小畫家」,登有「飛鷹」、「雛雞」、「奔馬」等習作。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出身於畫師之家。父親章白華早年開廣告公司,專繪電影海報,與當年名噪一時的李曼峰及溫悲鷗、楊權昌先生世交,常來常往,民生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耳濡目染,本來就有畫畫天賦的他,經畫師的指點、訓練。很快就上手。他回憶小時候偷偷地在他父親的電影海報上畫上幾筆,被發現了,非但沒被責罵,反而鼓勵他畫畫。
李曼峰先生來做客,章父叫民生把練習的畫作拿出來向李叔叔討教,民生還記得李叔叔說的一句話:「睜眼看細部,瞇眼看整體。」在學校又受教於美術老師李秋霜、丁競修老師。可以說在他啟蒙階段,已如幼苗得到園藝師的倍加澆灌、施肥而冒尖發芽,茁莊成長。我則似荒地一株草,沒有甘露滋潤,終而一事無成。
我真正認識章民生倒是考進巴中讀高中的時候,我們雖不同班,卻是同屆同在下午班,抬頭不見低頭見。正巧又在一起辦黑板報。每每出報,我繕寫,他插畫。不知我在新華當繕寫員的一段古如何外洩的,一進巴中便被吸納為辦黑板報的成員。民生自不用說,早在初中,他這「畫家」的名銜已路人皆知,無人不曉。

在黑板報上畫畫,自然駕輕就熟。記得那時,我們幾個人七手八腳擦拭上期黑板報的內容,拉線畫版位、分欄地時,多半見不到民生的身影,待寫得差不多了,他纔姍姍來遲,慢條斯理地抽幾根彩色粉筆,在水泥地磨平個斜面,削尖了筆頭,只見他用粉筆斜面着色,以筆尖勾勒細部,左一筆,右一劃,只消一會兒功夫,就把他打好的腹稿搬上黑板預先留給他的報頭;文字篇幅的題目框區,畫點小飾物作題圖,篇末開窗口位或補個小朵花點綴,或畫個花邊加以分割、美化。末了,他退後幾步,拉開距離那麼一站,瞇着眼一瞄,眼看新一期黑板報問世了,便覺大功告成,拍拍手上的粉屑,撿起書包就走了。清場、收尾工作向來沒他的份兒,全由我們經手。
有的人學畫、練琴是被家長「望子成龍」或留多一樣「一技之長」的思想逼的。民生畫畫卻是發自內心的興趣、愛好,手一不動筆則覺奇癢難耐,畫癮一上,就是在上課時,他也會開小差,堂上「寫生」,時而繪畫老師檯上板書或講課用手比劃的姿勢;時而速寫鄰桌同學張口入神聽課的神態,再不然,弄個惡作劇,把誰的特徵誇大而勾勒出漫畫醜圖,送個諢名「一撮毛」;給善跑名將的女生畫個「豬蹄兒」,戲謔為「豬腳」,不料此雅號流傳至今還沒被人淡忘。
當年略微注意美術界動態的,想必對李曼峰先生的大名並不陌生,他是印華美術界的多產畫家,素描、油畫,甚至國畫樣樣都畫得,尤以寫實而著稱。記得1957年在南洋大旅館迎賓館舉辦中國旅行寫生畫展,展出不少中國觀光作品,再現祖國名勝古蹟,反映工礦勞動生活的場面寫真,好評如潮,連蘇加諾總統也選購他的一幀展品。
民生得到李曼峰先生指導頗多,受其影響也很大。尚在唸小學的時候就參加印尼華僑組織的椰城青年美術研究會,與一羣愛好者進行戶外景物速寫,室內模特兒寫生,後來更加入了由李曼峰先生為主席的印華美術協會,那時候已有習作參加展出。例如《風景》、《小販》、《釣魚》等,用色明朗、奔放,人物明快、動人。

4心得感悟第 14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在那個年代,一位印華社會畫匠,光靠畫廣告、海報,收入還不夠一家大小七口人糊口,後來章父不得不放棄丹青生涯而改行經營鐵牀、門簾生意,因此,民生常聽父親教誨:要學李叔叔那樣(李曼峰先生留學荷蘭,專修繪畫藝術),有朝一日越洋深造,學得一套本事……少年民生早已樹立了獻身藝術、服務社會的遠大志向。
1960年的回國浪潮中,民生和一批雅華回國同學會會友早我兩個月赴北京,順利考上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主修人物畫。上蒼不負有心人,修業三年,他以優異的成績領得畢業證書而留在母校執教鞭。
在動盪歲月裏,不少同學學非所用,學成而不務正業者,比比皆是。民生有幸還能如己所願,一路搖着畫筆桿子,不下鄉下廠,專門繪編漫畫大批判,連環晝,其後,曾應《僑務報》之約,刊出一組連環畫集《華僑在祖國土地上》。他始終不離本行,學以致用,令他的專業知識、技能得到持續鞏固和發展。1964年他調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任教,1974年到中央美術學院(大專)國畫系授課,次年榮升高級講師。
首都大畫家雲集,方便民生向各路名師討教,他先是拜葉淺予、蔣兆和為師,後又常找李可染、向雪石等前輩登門求教,一起觀畫、論藝。1979年更隨陸鴻年和研究生一道到敦煌臨摹壁畫,為中國畫的古為今用和創新奠定了基礎。
名師出高徒,章民生既有師承,又有創新。他牢牢銘記齊白石的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實踐中既學進去,又能跳出來,創造自己的風格,獨樹一幟。
民生擅長畫人物、山水、走獸,以寫意為最,題材廣泛,尤其突出的是在人物畫的造詣。比如《睡吧,寶貝!》、《踏花歸來》等,普羅大眾生活氣息濃烈,幾乎無處不留椰林蕉雨風情的痕跡,顯然是他在第二故鄉生活的烙印,取材於自己曾長期相處又息息相關的朋友鄉里,技法又流露少年素描寫生打下的基礎,我們看了特別感到親切,大有似曾相識之感。

另類人物畫則是古裝造型,以官民、神仙為多,其中畫大腹便便、眉開眼笑的彌勒佛和紅袍黑帽、大眼倒鬚的鍾馗造像,前者以《長樂圖》為代表,勸人解愁開懷;後者以《五福歸堂》為代表,助人驅鬼引福,很受歡迎,知己朋友中不乏收到民生餽贈畫多屬此類,特別是逢年過節,便如獲至寶,皆大歡喜,只因懸掛之可以期求來年福星高照,財運亨通。這類畫配以題詞如「笑口常開福就來」、「不如意事常八九,唯有笑佛解千愁,阿彌陀佛」最合張掛在居舍廳堂之作。這種詩配畫還常見於他借古諷今、痛砭時弊的雜文式畫作裡,佳作有《妙在不言中》,諷刺受賄貪官;《米顛拜石成癡,而今世人拜金成狂》,挖苦財迷;《拍馬勿近》,警告擦鞋小人小心挨馬後蹄踢爆。
畫中人物造形不易,比畫物寫景難度大得多,而民生畫人嫻熟到能形似而傳神,他特別注意神態的表現,他的學生十分佩服他的神手妙筆,每當畫得不成樣時,經他畫筆一點一揮,便如有起死回生之妙。若非功力深厚到家,絕做不到此功夫。
他畫的飛禽走獸,雖有丹頂鶴、鷺鷥、獼猴、耕牛,但最多當是畫馬。他師承徐悲鴻,除水墨之外還擅用水粉。有單騎、雙駒、八駿乃至最近準備參加印尼畫展的《百駿圖》達十一張紙幅長卷,連貫而又可各自獨立,點畫流暢,百多騎馬形態各異,有情趣,有韻律美。更難能可貴者,形神兼備,形而傳神,他的馬奔放、豪邁、無拘無束,寄寓作者的理想,不管天馬行空,還是凌波踏浪,均氣勢磅礴,別具一格。你看那《凌波八馬圖》匹匹馬躍然紙上,由遠處直衝向眼前撲面而來,揚蹄疾奔,好一派萬馬奔騰、排山倒海之勢,令人看了為之一震,精神抖擻。
常言道:成功要訣「三分天才,七分勤奮。」章民生雖出身丹青之家,但他在自己丹青生涯中,向來努力苦練、付出不少心血和汗水,才有今天。可他謙虛地說:「在外靠朋友」,多虧巴中同學從物質到精神上的鼎力支持,這倒也道出了他「廣交朋友多知心」的一面。

4心得感悟第 15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有時我們真不能不信「緣分」。章民生這位畫家子弟,千里迢迢、翻山越洋去升學就業,學的是畫,教的是畫,找愛人也離不開畫,他認定了藝術研究所的繪畫教授左輝(原名楊凝)和女名畫家姜燕的閨女楊南基結合組成新的畫家之家。一個擅長人物、山水、走獸,一個專攻工筆花鳥,業務上的合作更能相得益彰。以這樣的家庭辦起一所繪畫學校,師資實力是相當雄厚的。
他們果真如此做了。1981年底,一家三口來港定居,民生一邊任職於香港萬里出版社,分管封面設計和文稿插圖;一邊業餘教授繪畫,培養學生。副業還曾在《快報》副刊上闢漫畫專欄《遊俠八胡叔》。
他來港次年就被吸納為香港美術研究會會員。他曾以《小紅紅的奇遇》榮獲香港市政局舉辦的兒童讀物創作獎。接着,幾乎年年參加各種形式的畫展,乃至遠涉第二故鄉開美展,也參加過南韓舉辦的亞細亞藝術展覽。去年在香港舉行的章民生楊南基師生畫展中陣容相當可觀,他的學生年長者有幾近與他同齡的成人,年少者僅14歲的中學生,職業上有經商的商賈,有大專院校的講師。他們學成後,有擔任美術老師,有任職大會堂的美術顧問、某廣告公司美術設計員,也有遠涉美加開廣告公司的,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可喜的是,他們的兒子海恩,也是畫家的好苗子,他的畫作初露鋒芒,筆下可見其父之風範,承其母的細膩。光身材,已超越雙親猛抽拔高,這是否預示着他在畫技上也具潛在因素?我們且拭目以待。
1994年底,章民生一家有幸以藝術家的資格申請專業移民美國獲批,舉家移民鳳凰城,自置家園。跟着,他們兩口的五幅畫入選參加今年春在臺北舉行的弼富邑春季拍賣會,隨同張大千、劉海粟、林風眠等頂級大師的畫作一道展出、拍賣,若未達一定水準是絕不會作此安排的。
最後,但願章民生同學移居美國後,他的丹青生涯開創新的里程,藝術創作成就更上一層樓。

4心得感悟第 16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我的懷念

二班 黃麗良

每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總是思潮起伏,腦海里涌現出我那已離開人世的母親的音容笑貌。
媽媽,是您老人家在我少年時期不辭辛苦,四處打聽,為我尋找當時雅加達最優秀的鋼琴老師——匈牙利藉的Szabo老師作為我的鋼琴老師。記得那時我學得很辛苦,既要完成學校的功課,還要騰出時間刻苦練琴,以完成鋼琴老師布置的作業,免得手板挨打。
萬萬沒有想到,媽媽的苦心、老師為我打下的鋼琴基礎,到了香港後大起作用,學理科的我竟然改行當起鋼琴老師。
每次回印尼,媽媽總要我彈琴給她和她的朋友聽,并且很自豪地對她的朋友說:「我這個女兒是個鋼琴老師呀!」
媽媽的腳有毛病,不良于行,但是一聽到我彈琴,就自己推著輪椅坐在我的身旁,全神貫注聽我彈琴。在香港每次彈起給媽媽聽的曲子時,我情不自禁熱淚盈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爸爸是位僑領,他老人家熱心公益,為辦校、為僑界做了很多工作。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做人要有愛心,要有責任感,要為社會服務。在港多年來,我不單刻苦學習,提高自己的琴藝,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年輕的鋼琴老師作為接班人。

借此機會,我要感謝養育我的父母,感謝我的母校——八華和巴中,感謝祖國的培養和教育,使我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干一行,愛一行,面對困難要勇敢堅強。

4心得感悟第 17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成事在天 謀事在人

──謝源盛和陳銀英傳奇經歷

五班 謝源盛
一、苦難的經歷


姻緣天注定。我的家是兩個半條命的人結成的家,一直經歷着許多疾病和災難,得到上蒼眷顧,全家五口人全是死裏逃生的倖存者。
童年的我,三次闖禍昏死而獲救,滿頭傷疤,足以見證;我愛妻銀英曾因大吐血驚動校園,幸獲及時救治,撿回半條命,又拼了這半條命歸國,之後六年仍不時不省人事,卻都能安然渡過。說實話,中學時我倆絕無私會戀情,美麗的誤會(以為她早對我有意)因而有諸多紅娘牽線,結果反而促使我由同情漸漸地變成愛戀,甚至下決心讓她下半生過幸福生活,多麼盲目!她或許只剩半條命,多愚蠢!
人算不如天算。歸國第二年,我「不幸」患哮喘病,我想起祖父因該病英年早逝,我或許也會像他、像銀英一樣只剩半條命呢?痛苦絕望之餘,正面想想,又覺得這倒沒錯,兩個半條命的人結合或許可以同病相憐,福同享,難同擋,共進退,同步走完人生歷程,多好,多浪漫!
婚後,她奇蹟般地康復,活像黃牛般不知倦怠地操持家務,照顧一家大小。我病發時常近乎窒息,要由她用單車載我去醫院施救,婚前一心以為可照顧她,殊不知,倒反要她照顧我,真羞愧萬份!
三個孩子幼年時都經受諸如肝x, 肺xx疾病及重度貧血營養不良的折磨;老二較幸運,只是鼻敏感,長年流涕,困擾了三十多年後顯神跡般地不藥而癒。而三姐弟都曾同時食物中毒,醫院發出三份病危通知後倖免於難。



二、福禍共存 得失難分


文革中我曾因說過毛思想也應「一分為二」,「無一例外」的話,差些變「牛鬼」,武鬥中也差些扛槍「造反」。復課後,我在教學中成績突出,備受嘉獎。春風得意之際,銀英卻因反「出身論」而遭駐軍迫害,借備戰要調我全家往山區工作,銀英氣得罷工數月並天天往市、區黨委辦公室門口靜坐要求解決,憤而提出申請來港,再也不願留在傷心地。而我卻很為難,又憂慮在港病發時無法謀生養家,她卻開出免責條款,願意送老三給人養,又一口應允承擔養家責任,甚至離婚她也幹!如此不惜一切的決心,我也只得屈從了。
令人欣慰的是,大女八歲就已可在萬人觀眾大舞台上表演高難度的手風琴獨奏曲《我愛北京天安門》,而老二七歲時獲廣西體委栽培成為武術選手,準備參加區級繼而全國武術比賽。1977年底來港前,區體委多名要員家訪曾試圖勸說我們出國時留下孩子參賽,可見其受器重程度!可惜,因怕誤入歧途沒讓他在港習武,其姐也沒能學琴,俗語說:「塞翁失馬,安知禍福?」得失難料,姐弟因此可一心勤奮學習,先後奪取了官小畢業一年一度的獎學金足供中學五年學雜費而有餘。最幸運的是自過境羅湖橋抵港,我的病至今未發作過。

4心得感悟第 18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1979年底就因怕病發難養家,所以毅然以當時本人半薪水準應聘成為公務員(當時無一技之長或不願拼搏的人才當公務員),殊不知很快升級提薪,就遠遠拋離了市塲勞工薪酬水平,從此生活無憂無慮!本人獲破格提升後,很快引起土生土長下屬員工不滿和抵制,歧視大陸來港人士,甚至公然在我名下中文通告欄上寫上「請譯成英文」字樣,我只得趕緊上夜校並在兩年後參加會考(與子女同屆),先後取得中英數良好合格成績,從此再沒有下屬公然蔑視這個「阿燦」上司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老二中四時獲評選成為代表本港傑出青年學生免費赴日親善大使,但出發前一週,卻意外踢球跌倒昏迷致腦振盪,差點不成行;中五會考又成為當年狀元,全家為此受訪成為電視報章新聞並出短片(15 分鐘)專輯表揚,為移民家庭子弟同樣可出人頭地的樣板。中六時更獲頒發港府教育基金留美獎學金,同時獲多間名牌大學錄取,最終選讀麻省理工電腦專業並獲獎學金,碩士畢業後工作五年便回港發展IT事業,現已享有小名氣。其姐同年獲本港慈善家羅嘉穗女士無條件提供十萬元,鼓勵她放棄本港設計學位課程改留學英國攻讀會計,畢業結婚後夫婦留英倫合營電腦買賣服務行業,生活優閑安適。姐弟同年留學,經濟壓力沉重,我們只得一邊開辦補習社,一邊輸入水菓做批發。其弟則畢業於城大電子工程專業(1997年),現任機管局電腦工程師。姐弟留學期間沒有要求回港團聚(度假),他們很懂事地克服了思親念頭,留下打工賺取生活費,所以他們留學並沒花我們父母的錢,也難為他們了。他們真很可憐!誰叫我們窮啊!也很奇妙,他們姐弟竟然神推鬼磨地遂了我當年報考數學系電子計算機專業的心願,從軟件、維修、買賣硬件全套行業一條龍,也都實現了兒時諾言,為自己、為父母置業安居。



三、無語問蒼天


為何上天借海嘯、地震、天災人禍將數千萬無辜的人瞬間毀滅?據傳因罪賜死,又說「蒙主寵召」,更有人說是脫離苦海,是「福份」!是嗎?為何許許多多的幾輩子苦難的人都仍享不到後福?如牛如馬地過日子?我倆是無神論者,為人中規中矩,一生人都不敢踫運氣,從不玩馬,也不買六合彩,連購物抽獎都懶得理睬,卻想不到獲得上天厚愛和眷顧,全家五口多次大難不死,失「馬」計無數,如今怕也算是享後福吧?1975年在國內時我困擾了15年的鼻敏感惡疾一夜之間痊癒,困擾了17年的哮喘病也在一夜之間消失無踪,而困擾了三十多年鼻敏感的兒子據說因教友祈禱而痊癒,都屬神跡般的奇人奇事,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究經是甚麼原因?天意弄人嗎?我想答案應是「天知道」!
何謂「福」?有人認為生個仔、抱個孫是福,倖免於難是福,中獎是福,上名校、升職加薪是福。教友更樂觀,疾病苦難是上天考驗,遇難身亡是「蒙主寵召」、「主懷安息」,不能流淚、不可悲傷!事事都能一分為二,精神上得到安慰、滿足,甚至取得「勝利」!這就是宗教的巨大效用,但願人人能「既來之、則安之」,樂觀面對人生!

4心得感悟第 19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網站創建略憶
紀念巴中六○屆網站創建二週年
二班 廖苾梅
◇建站之倡議◇

大概是二〇〇一年二月份吧,其時編輯階段中的《巴中六○屆四十週年紀念冊》已經接近尾聲,準備把其中圖片部份分發給分色公司分色製版。有一天,在上環金佑大廈黎明公司辦公室內,編委之一的蔡昌斐提出要創建一個網站作為同學之間聯絡、聊天、發表評論、詩文的園地,被鼓動的對象是編委黃惠生、阮衍章和我。當時,除了昌斐,我們幾個剛剛學會中文輸入法,略懂上網開設E-mail信箱互相傳遞文章、照片和訊息的辦法而已,其他有關電腦和網站的各種知識一無所知,自然感到驚奇和茫然。我們難免要往難度和經費方面想多一些,另一方面也不宜在紀念冊出版之前分散精力,所以談論不深,沒有達成共識。我勸導昌斐暫時將此議擱一擱,等紀念冊分到大家手上時再考慮。

◇小將們的衝擊◇

三月下旬我去了美國L.A探親,四月上旬回到香港時情況大變。黎明公司辦公室因故被業主收了回去,紀念冊編委會從此沒有辦公的地點了,只好將公用電腦搬到昌斐家中,黃惠生的電腦榮歸屯門居所,文字稿和版面設計稿分別存儲在阮衍章和我自己家裏的電腦內,平時各搞各的,必要時才聚首,一直到紀念冊殺青面世,是謂『打游擊』時期。
有一天到昌斐家校對,他再扯起網站,興奮地告訴我說,他的小外甥和小女孩各自開設了自己的網頁,而且不花一分錢。出於好奇,我要他開了他女兒的網頁給我看。哇,十歲的小妮子還頗有編輯和設計創意。她不僅把小時候的照片掃描後貼上去,還畫上了圖畫,編寫一段文字,配上了自己喜歡的音樂,
旁邊還有入網頁者的統計數字呢。原來她把網址告訴了學校裏的同學和親友,所以就有一批小擁躉捧場呢。
當時,我頗有感觸,除了佩服小將們的好動好學和敢於闖蕩電腦高科技領域的勇氣和實踐之外,也佩服其父昌斐兄的言教身傳功夫精湛,他不是在培養因故會讀書成績好的乖乖女,而是有意訓練因故肯動腦筋肯學肯鑽、敢想敢闖的未來一代人才。 我深深感覺到了一股很強有力的衝擊波,它不僅在衝擊著我們的昌斐兄,此時也把我沖得有點自慚滯後了。古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訓,此時明白昌斐兄所以要倡議創辦六○屆網站的良苦用心了。
六○屆同窗校友們,那怕步入花甲之年,也還可以繼續學點新東西,繼續開闊自己的眼界。這要互相鼓勵,互相推動,建立網站不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嗎?

◇錢之謎◇

在現實社會裏,不花一分一毫而能辦點實事,幾乎是『天方夜譚』。我開始不相信,後來亦半信半疑。昌斐兄解釋說,辦個網站可以不花一分錢,但不是任何時間都行,必須等待時機。時機一到,就可以手到擒來。
何謂時機?說說白了就是當一個新的大網站面世,歡迎你免費註冊小網站,或讓你申請一個免費留言板的時候,這就是機會。
當初,等了又等,先後碰上了幾個機會,先免費註冊了『巴中六○屆網站』站名,又免費申請到了一個又一個按上不同欄目名的免費留言板,然後把它們拼湊到一塊來。說得透徹點,『巴中六○屆網站』是一個組裝的組合櫃,或是用不同地點不同工廠生產出來的免費無形零件組裝起來的無形產品。
時至今日,不難在上『巴中六○屆網站』時,看到提供免費伺服器服務的一些網站名,有香港的,也有台灣等地方的。這些

4心得感悟第 20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網站有些是以廣告收益養站的,它們願意讓許多免費者使用伺服器的目的就是要追求不斷進入網站瀏覽者的高統計數字,十分有利於它們的廣告招攬宣傳。
但不同的網站伺服器質素不平均,速度有快慢之別,容量有大小之分,穩定性有強有弱。當其中一個網站的伺服器遇故障進行維修時,時間一長,就會一連幾日影響到我們的一些欄目上不了網或很難進入。(昌斐兄是無能為力改變狀況的)。
所以不花一分錢組建起來的網站有利有弊,它也常有頭痛、腳痛、自動門鎖失靈的時候。

從網絡時代看自己的進化位置
二班 蔡昌斐
人類和其它物種不同的地方是人類會使用語言,可以組合鏡像訊息,同時使用語言傳遞鏡像訊息。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就是說,接收鏡像訊息的另一個人不需要接觸源訊息,就可以通過接收到的鏡像訊息猶如親身接觸源訊息一樣而獲得了鏡像訊息。這樣就節省了每個人要獲得鏡像訊息所用的資源,所以人類的進化從此飛快地拋離了其它物種,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成了萬物之靈。
有了語言的十幾萬年之後,一些古文明的部族發明了文字。文字在兩方面彌補了語言的不足:辨識率和傳遞的空間及時間跨度。辨識率是人們區分兩件事物的最低能力。語言是由聲調的高低組合而成,這種組合有限。只要想一想,一個讀音對應的文字可以有多少種寫法就可想而知。一個讀音,你不一定明白說話的人要表達的意思,但看他寫的字,就可以立刻知道他的意思。例如,「复」這個音,或這個簡體字,你不知道他想表達甚麼,但如果他寫的是「複」,立刻就知道是表達了「多個相同(類型)」的意思。這個正是漢語拼音不能取代漢字,漢字簡化走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聲音傳遞的空間有限,可以印在
腦海裡的時間就更短暫,聲音消失了就永遠消失了。從人類學會使用語言到可以錄音已經過了上萬年,一代一代的語言傳遞,最後都是語焉不詳,古代留下的神話傳說就是例子。文字的傳遞幾乎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為可以重抄,也清晰得多了,最多一些旁證或闡釋會引起爭議而已。

4心得感悟第 21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工業發達之後,可以大量的印刷定期刊物書籍傳遞信息。知識的累積得更容易,傳遞得更加廣泛。近代可調制無線電波的發現,有了廣播電臺和收音機,日報也應運而生。還有後來的電視和傳真機,影印機,信息傳遞的失真度趨於零,更是瞬間而至,無遠弗屆。人類累積的資訊開始暴漲。從此,三百年間人類的知識累積遠遠超越了自古以來幾千年知識的累積,使人類的社會智慧有了一個飛躍,今天我們對人類社會進化的認知擺脫了專制制度的封閉,禁制和愚昧,我們在社會上的選擇已遠遠超越了專制制度下人們的無奈和愚昧。
遠不止於此,上個世紀最後的十多年,電腦走向民用,互聯網技術誕生了。為甚麼叫互聯網?它的特點就是信息的傳遞不再是直線,不再是兩點之間的傳遞。例如,從一個香港電腦傳遞信息到北京,如果香港到北京的直接通道截斷,信息可以繞道到莫斯科,再從莫斯科到北京。因此叫互聯網。衛星電話,或衛星電訊,已經可以不通過固網線路從太空繞道而過。
過去所有的信息傳遞都是單向的,都是由上至下的。網站的建立幾乎已經不需要甚麼成本,這樣,信息的傳遞已經改變了幾千年來模式,真正成了互動。人們要對任何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或發表著作,已經不再仰賴任何權貴的鼻息了。
現在人們還不知道互聯網還有多少潛力仍然沒有被發掘出來,互聯網的能量仍然讓人著迷。我們不必期待自己像古哥或靦叔(facebook,面書)那樣在互聯網挖到金礦。網上有無限的免費資源供窮書生使用。在互聯網上只要懂得掌握關鍵詞、使用的強勁搜索器、免費在線詞典和一部在線百科全書,及一個得心應手的輸入法工具,當然還得有一臺電腦,只須在鍵盤上移動

手指,任何資料即可應聲呈現在面前,去圖書館都沒有這樣方便。因此,想寫甚麼論文,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戶。所以我說,現在可以不需要去死記一大堆資料,我們只須記得幾個關鍵詞就知道哪些資料能夠在哪裡尋找得到。尤其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想記也記不了那麼多。現在正在發展一種叫「雲端」的伺服器,只要你手中有一臺輕便的電腦,不論身在何處,你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這裡要說一句公道的話,我們為甚麼可以在互聯網上無條件的分享到人類的知識寶庫?第一正是當年開發互聯網技術的人(例如Sir Timothy John "Tim" Berners-Lee)無私的奉獻了自己的發明,互聯網沒有中央控制,以及網際網路協議非私有的特質。第二,有一大批無私奉獻者,他們建立了諸如百科資料庫、詞典資料庫等等讓網上客免費使用。這些人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社會進化的光明前景,比任何冠冕堂皇的、偽善的說教還要實際得多。所以,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進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同時,互聯網的出現宣告了對訊息流通的肆意攔截時代的結束.資訊大爆炸已經發生了,同時因為互聯網的互動,人和人之間交流的距離拉近了,這樣,人的素質水平也會因為無時無刻的互動而被拉平。真正的平等由於互聯網,已經變得指日可待。
希望人們善用觸手可得的資訊,認真搜索一切正反資料,全面的去思考問題。我們閱讀某些資料只是因為該資料可能提供的對問題的佐證或證明模式,而不是因為提供者的身份。我們如何看待一個資訊媒介,這裡面涉及了一個根本

4心得感悟第 22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的哲學問題:是看物件的標簽還是看實質的交換?拋棄那個害人不淺的階級分析方法吧,不要再為自己愚昧無知的偏見沾沾自喜了。
所以,如果以水比喻在互聯網上的交換,我們可以這樣說: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所以,只要你在互聯網上亮相,你的形象就已經在網上流傳了。你對自己形象的刻意經營、塑造或掩飾都是徒勞的。你的亮相就是跟網上的網友進行交換,交換就像神奇的水,只要你是一個認真的治學者,它會洗去身上的污穢(不自知的)、偽裝(不刻意的)。
如果你自我封閉,倒過來看世界,你在網上的形象就不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即使你是一個權貴,在網上,也徒勞.所以說,互聯網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修為,一個人的素質.
有幸的是,在這個巨變的年代,我們的同學也因緣際會,幾乎貼近了時代的步伐,建立了自己網站,建立了校友交流互動的平臺,以從來沒有在社會上出現過的老年人罕有的意氣風發貼近了時代的巨變。
前面為甚麼要花篇幅說了很多「語言(訊息)」的傳遞模式和人類社會進化的關係?實際上我們對訊息的心態顯示了自己在社會進化的位置,也展示了自己的胸襟和情懷。
長期的專制制度讓人們對訊息的流通養成了一種要不得的控制欲,這恰恰是抵觸了互聯網核心涵義:自由開放。在網上馳騁,參與網站的維持和運作正是實實在在的考驗我們對訊息流通的潛意識,顯示自己在社會進化上的位置。

「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要維護你的發言權」這句不知是哪位名人的名言一直以來在爭論中常常被人引用。這裡我想說的是,權威人士說出來的仍然是鏡像訊息,「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要維護你的發言權」這句話既容易誤導他人,也老是被人誤解,引用這句話的人一定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鏡像訊息)是恰當的,而且這種恰當是無條件的,我並不認為任何鏡像訊息的恰當性是無條件的。所以斗膽認為這句名話如果要引用,恰如其分的表達應該是這樣:「我反對你的觀點,但我要維護你的發言權,因為我的觀點將來也可能被證明並非恰當。」發言權並非僅僅是一種權利,用以炫耀的權利,發言權是讓人們不要漏了真正可以恰當反映這個世界的觀點、想法(鏡像訊息),而這個自古以來就已經證明了不是任何一個人,一個權威可以決定甚麼樣的鏡像訊息才是恰當的,它是要在人們長期的、自由的、充分的交換(包括發言表達)中才可以實現。在爭論中,我認為我的鏡像訊息是恰當的反映了世界,對方的觀點並不能恰當的反映這個世界,但是也許有一天,不但是對方的鏡像訊息,甚至我自己的鏡像訊息有可能在一個更深入的層次上被證明也並不是完全恰當的。我們必須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去理解這句名言。
這個正是我參與維持和運作網站活動最根本的態度,這也是我對社會智慧一個基本理解.
所以十年來,靠網友自己的修為,實現了一個自由開放,不需要某個人意志控制的小社群,陶冶自己的社會智慧。

4心得感悟第 23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十年一Click間
五班 陳平永

香港電視劇《巾幗梟雄》裏男主角柴九有一句話成了「名言」︰「人生有幾個十年?!」用「日月如梭」「白駒過隙」「光陰似箭」等等這些古人成語來形容時間的逝去似乎不夠「現代化」,只有感概我們《巴中在線》的「網生」,在一Click間居然有了第一個十年!當然,十年中的酸甜苦辣非一Click間能道盡。當年的網站,經網站同人的不懈努力,如今不局限於巴中六〇年屆和巴中校友而發展成更具特色的網站,並一網打盡海內外的有緣人,殊不簡單。
WF說得對,「如果以水比喻在互聯網上的交換,我可以這樣說: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水有河水井水,但水之大者為海,故有「海納百川,有容為大」,我們的網站要真正成為水之大者,可能是奢望,但能在一滴水裏看到千變萬化的世界,在不斷的每滴水裏維繫我們的情誼應該不是奢望! WF提到法國先哲伏爾泰的金句︰「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 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深得我心,當然這「說話的權利」我以為不應包括駡人或用語言文字作人身攻擊,否則海之大也難容核電站泄漏的核幅射!
在此容我炒一炒冷飯,稍作刪減,重載八年前的留言︰
巴中六〇網站開張至今,很快就會達到二萬人次的點擊率。對於一個基本面只是三百幾十位老校友的網站而言,能維持至今

至今並有如此成績已屬難能可貴。開電腦上網畢竟是近幾年的時髦玩意,不比開電視看看節目、打電話講講話那麼容易那麼普及。對上了五六十歲年紀的人來說,操作一部電腦往往像對付怪獸一樣令人視為畏途,更何況輸入中文的困難,更使不少校友們了無興趣,因而也就減弱了網站應有的互動優越性。加上電腦這新玩意,往往是家裏孩子的寵物,你要是動了它而令它有三長兩短時,難免會招來孩子的責怪:「老豆(或老媽子)你怎麼搞的?」一瓢冷水潑下來,之後要麼不再沾電腦的邊,要麼下決心學會用電腦、打中文字並另購一部自用。
可是歲月不饒人,老有老的苦處、難處和懶處,能下如此決心且有興緻有時間把電腦當電視或電話來用的校友,恐怕還是不多。故此每日能保持五六十人次上此網頁,也該是一項不錯的記錄。
衷心佩服網站主持人的一片苦心和熱心,也甚欽佩如XX…等諸兄義無反顧的熱情捧場者。然而面對年齡越來越大、人數只會越來越少而又無現存母校的校友,想起都會使人氣餒。若無熱心主持人以及熱情捧場者,的確是難於維持下去。熱心主持和熱情捧場都要一個「熱」字,俗語有云:「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要不斷拾柴,火焰一高,熱才能持久。望能有更多愛護此網站的朋友們拾柴,個個一天拾一根或半根,火就不會熄了。在此預祝巴中60網站很快突破標誌性的20,000人次大關!祝網站越開越旺!

4心得感悟第 24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團結、奉獻、關愛
二班 黃麗良


我們六〇年屆五十周年北京大聯歡雖然已經曲終人散,然而它不單給我們參加的同學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也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感觸。對我來說,我很熱愛這個大集體,希望它永葆青春,永遠給我們帶來歡樂、友愛!
這次北京大聯歡也體現了我們六〇年屆團結、奉獻、關愛的精神。我們這一群步入『七十高齡』,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願意到遙遠的北京團聚,一同旅遊,是因為我們不忘十幾年同窗共讀之情,不忘幾十年的友情,希望藉此機會歡聚,這一點,籌備小組的全體同學,尤其是秘書處的工作功不可沒。在『團結』的旗幟下,每個人都在默默地工作,不計得失,負責統籌、策劃,安排交通接待,住宿…,以至文娛組,大家任勞任怨,各盡所能,各展所長。我看在眼裡,甜在心裡…無限地感動!
記得廈門大聯歡時,我彈奏了一曲舒曼的《奉獻》,這首樂曲真能表達了我們六〇年屆同學最寶貴的精神。從開始,許多同學熱心捐獻,出錢出力…。我們文娛組感受最深,我們的ANGKLUNG節目之所以能夠演出成功,不只是因為每位參與演出的同學不辭勞苦,不怕路途遙遠,堅持排練之外,貢獻ANG KLUNG的吳月玲同學,保養ANGKLUNG的廖童興同學,為採購ANGKLUNG而奔波,為提供資料及指導ANGKLUNG的黃俊利、黃愛德、黃柏蘭、黃晉香等同學,及這次運送ANGKLUNG(需要保護)到北京的同學等等,都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

這裡我想要提一下的是大家看了我們的演出之後,都說我們的演員漂亮、服裝靚,演出緊湊…。原來有幾位在後臺一直默默無聞的工作,犧牲了欣賞節目機會的同學,例如在胡芬妮、劉月圓的『巧手』下,我們每位女同學都改頭換面,年輕了十幾歲,『又美麗又可愛』、陳銀英同學上上下下奔忙,幫每位同學換裝。您知道,我們很少穿KEBAYA和SARUNG(印尼民族服裝),可以說『不會穿』。如果沒有陳銀英同學幫手,那麼換裝就成問題了,節目不會那麼緊湊…,真謝謝她了。
我從溫曼瑛同學的《半世紀情緣》的報道,也深深感觸到她不惜花費很多寶貴時間和精力來做義務報道,讓沒有參加大聯歡的同學也感受到我們的歡樂。還有提供許多相片的劉燥麟、洪立天、阮衍章等同學,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東奔西跑取景,我們就無法欣賞到那麼多的相片…,此外,負責投影的張漢泉同學,辛苦您了。…
這次旅行也洋溢著我們這個團隊由來已久的關愛精神。這次大聯歡,不同往年,我們既『高齡』,又有好多行動不便的男女同學,在角上長城旅遊時,當時天正下著毛毛雨,但我們『人老心不老』,打著雨傘,三三兩兩的走,我扶你、你扶我,走到了刻有毛主席『不到長城非好漢』題詞的石碑前留影,有的同學更攀登到了角上長城的高峰,如李國華、熊南申同學等等…,我真羨慕他們!在山海關當我走下斜坡,眼看又陡又滑的一長斜坡,我有點心虛膽怯,蕭緒民同學及時扶我一把,在下面看到此情景的平安旅行社的幾個年輕導遊第一時間沖上來問長問短,搶著扶我…,真使我感到這個家庭的溫暖,同時也感受到平安旅行社職員的敬業精神。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平安旅行社的老板和伙計們與我們的頭兒們合影留念


我這個人很愛玩,很愛照相,走路又慢,老是掉在隊伍後面。有一次,我們要膜拜千手觀音,大隊人馬已經上去了,只剩我一個人爬幾十個階梯,我在半途歇口氣,往上一看,還遠著呢,可往下一瞧,嘩,好高啊!不上不下的,怎辦呢?憑著一顆虔誠膜拜的心,我爬上去了。可是,下來時怎麼辦呢?很高呀,頭都暈,這時和我不太熟悉的黎建國同學伸出友誼之手,他說:『你別怕,我扶你。』我說:『謝謝,我會自己走,只是你要走在我前面,別讓我往下看到那麼多階梯…』(我心中害怕…)於是我兩手扶在欄桿,在黎建國同學的『保護』下,一步步往下走,安全到達地面。甫一下來,在地面上未上去的同學都鼓起掌來,大喊:『好!黃麗良,你真不簡單呀…』君不知,其實,我也是心驚膽戰地上去下來的呀…! (本文相片由劉燥麟提供)

黃碧玲 黃麗良 謝國英 饒宜康

我們四個人是從小學開始一直都是同學,這次在北京大聯歡,以年近七十的高齡又相聚一起,正是:

小學同窗情意真

融融歡聚在北京

六〇年屆五十周年大聯歡感受深

願我同學永葆青春健安康


黃麗良題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我的巴中情緣
三班葉金雀

回憶起當年我入學巴中的情景,至今仍常在三班同學茶聚時,遭衍章同學聊起的趣事:"她像個小妞妞被父親領着來到課室門口報到﹍﹍"逗得大家一樂。
原來我是新加坡人,小學就讀於南洋女中附小,母親是南洋女中師範畢業留校執教的教師,後隨經商到印尼井里汶的父親遷往印尼,作為插班生入讀汶華中學唸完初中。父親為我報考了兩間學校,一是萬隆僑中,一是椰加達巴中。先是獲萬隆僑中通知錄取,便去萬隆報到。十天後喜獲巴中錄取書,即馬上趕往雅加達報到。
那天我懷着敬仰而惶恐的心情,捧着純粹一幀白紙的心扉,隨父親來到了譽滿千島的學府殿堂。學校正上第一節課,神聖而肅穆!心想這學府學生學業程度很高,校紀很嚴,暗忖自己要花多少努力才能趕上功課呢。想着想着,鐘聲響了,學校開始上課,我們穿過了寂靜的長廊,聽見了各間教室傳來的授課聲,屏住呼吸輕步到了班室門口,等候呈上報到書,出來迎接見我們的是班主任丘華燊老師,引見了班長阮衍章出來帶領入座﹍﹍從此掀開了我在巴中學習生活新篇章!
聲稱高等學府的巴中名不虛傳,師資陣容鼎盛,教師風采盡顯。如教英文的黃城溫老師,生動風趣解說單詞,令你容易記牢;教地理的徐先佑老師愛用長棍一指,令你得馬上放眼世界,須快速地在大掛圖上點出那目標如"好望角"來;教語文的畢家岩老師性格豪放;教歷史的黃允賦老師擅長將中國近代史講得有聲有色;教化學的李習生老師風度翩翩,講授化學元素符號及其他教幾何三角代數等的蕭孟安、丘華燊、溫馥玲老師等等,各領風騷!特別值得驕傲是我們能享受到巴中擁有全城一流的物理、生化的實驗室設備,韋同芳、丘潤民、李習生老師教我們做實驗報告的過程中,增進了如許寶貴的機會,讓

理論付諸於實踐,收益良多。
除學習外課餘文體活動蓬勃發展,由於自小嗜愛文學,即加入班裏每週出版黑板報活動及學生會的習作組,學習交流閱讀文學作品的心得,加入詩歌朗誦組,記得高年班領頭的有曹深賢、許貴欽。我班的有阮衍章、曹光賢、丘智安、許瓊玲、林玉蘭等人。成功的演出過話劇"相親記"一次,也由此與同好文學的許瓊玲、林玉蘭,三人結成被同學戲稱「三劍客」,每當下午做完實驗則結伴吃Asinan珍多冰Es jendol, Jam麵,再返校出板報,熱心者自是齊集一堂,分工合作。畫報頭的衍章,插圖的國祥,得力的繕寫員好些是作者本人,瓊玲、光賢都是一手好字哩!我們也輪流去佔塲地打羽毛球,或週末看塲電影。如長城製片的《家》、《春》、《秋》、《雷雨》、《日出》,肯定捧場,然後,「三劍客」會倚躺在寢室內,描述自己的感悟及對未來歸國升學的憧憬﹍﹍。我們就是這樣在"巴中"的搖籃裏渡過了同窗共讀的美好時光!可謂充滿友愛、團結,賢師益友,相得益彰!
如今回首五十年前,往事依稀浮現,而今物換星移,人事已非,似有如古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欲重遊巴中,已不見伊人踪影,所幸我等巴中學子,如今已是撒滿天下的桃李,遍及世界各地,雖歷盡艱辛,
卻煉得一身能耐,才財智兼備,在各自領域內發光、發熱、造福社群,繼續弘揚"樂觀、進取、合作、奉獻"的"巴中精神!
最後願與同學們共勉,用「只爭朝夕」的精神,去愛護自己的身體、享受自己所愛的項目、追尋我們的理想,祝大家健康、平安、快樂!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赤 子 之 心
二班 谢国英

經過五十年的歲月,六〇年同學們在北京歡聚一堂。
相見歡的無限喜悅,因著歲月的洗禮,沉澱,昇華更發出光輝。五月二十日晚上,同學們在巴渝賓館相聚,一片喜氣洋洋,彼此問候,聚舊,拍照留念。因著有幸參加這一次大聯歡無比高興。
五月二十一晚,北京大聯歡的文藝晚會,節目豐富,多姿多彩。顯示出六十屆同學們人才濟濟,各展才華。文藝組的各位同學在幕後,台下,無私地奉獻出他們的時間,精神,心血,金錢;多少日子的舟車勞頓,風雨不改地排練;才能在這難忘的一晚,為同學們獻出他們傑出的成果。實在感謝你們,辛苦啦,同學們!
我在台下專心一意地欣賞表演,最令我感動的是同學們在大合唱,在演奏Angklung及各種樂器,在載歌載舞時,臉上流露那麼純潔美麗的笑容。他們的專注投入,發自內心的喜悅,雖然經過半個世紀的滄桑,赤子之心不受一丁點沾染,活現在每一張可愛的臉龐上。
麗良同學的鋼琴演奏是有口皆碑。特別在她表達她對母親的懷念的心聲時,把我帶回五十多年前的時光隧道。一九五五年,我剛從香港移居印尼,就讀初中二年級。麗良同學是我們班上的班長。我初來乍到,許多不懂的事,功課上的問題,語言上的困擾都得到她的指點教導。同學們的年紀相仿,但她一直都像一個大姐一樣,亦師亦友的幫助同學直到如今。而且當年每次請她到我們教會的青年團契鋼琴演奏,她都有求必應,從不推辭。給我們的團契增添了光彩歡樂。聽著她美妙的琴聲,我的心滿載感動感激之情。

許利華同學的舞姿,豐富的表情,發自內心的歡樂。因為妳勇敢地面對生活,我為妳喝彩鼓掌。
有機會一睹心儀已久的許瓊玲同學是一大樂事。看見妳和溫曼瑛同學在臺上的風采,詞鋒,把整個晚會帶入歡樂熱烈的氣氛中。來自茂物的同學,好樣的!少年時期每天趕車的勞累把你們造就得特別出色。大會期間,我有機會把《椰子樹下的故事》全讀了一遍,心中那份感動使我更珍惜我們今天能團聚一堂,實在來之不易。
在大會的歡樂日子中,我默默地欣賞好幾位作為領導的同學。他們比所有的人勞苦,睡得少,做得多。但仍然謙虛,忍耐地操勞,面帶笑容地解決同學們的問題,著實有大將之風,令人佩服。這些領袖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北京大聯歡的成功,他們一年來的奉獻,付出,勞苦,功不可沒。因為他們的辛勞,帶給我們全體的快樂,借此機會向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六〇年届的同学们,我心存感恩,因为能成为你们中间的一员,彼此拥有少年时期的情怀,最纯真的同窗友谊。在此祝福你们每一位,珍重,直到再相见。

4心得感悟第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回 眸 往 事

── 六〇年屆回國同學會拾掇

三班 李官雲

前 言

五十年前在巴中讀完了高中,六〇年屆的許多同學在北京歡聚,熱烈紀念畢業的日子,我覺得這很有意義。但我因身體欠佳未能前去參加,深感遺憾。一個人上了年紀,難免常常會回憶往事,尤其我也是當時回國同學會當事人之一,事情雖然已過了五十年,時過境遷了,但其大小事仍歷歷在目,在腦海中不斷縈回。記得多年前,曾有同學要我執筆寫這段經歷,我寫過一些片言字語但不盡然,主要還是因為時間久了有些事記不清,怕寫出來不能完全符合事實,有的真怕說得太好又會產生「不虞之譽」。但又覺得趁此「金禧之年」拾掇其中的二、三事作個回憶,並對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作一些交代也是有必要的。我不求此文面面俱到,只求能平實白描地寫下來。

背 景

五十年前我們正讀高中三年級,印尼局勢驟然動蕩,總統頒佈了十號法令(PP.10),公然限制縣以下外籍公民從事正當的商業活動,迫使成千上萬縣以下的中國僑民的阿弄店(warung)被強行關閉以致生活無着落,面臨喪失家園而淪為難僑。中國政府為了維護印尼華僑的正當權利,安置好難僑的基本生活,特地成立遷(接)僑委員會,遣派巨輪遷(接)送難僑回國定居和安排就業。59年,巴中校園還如平靜湖水無漣漪,到了下半年暴風驟雨般掀起了翻騰波浪。當時時局緊張令人不安,直接影響了仍在校讀書的華僑學生。大家心裡惶惶不可終日,有如一葉輕舟,風雨漂搖,何去何從,前途令人堪憂。高中即將畢業的同學面臨對個人前途的選擇,或留下來繼承家業,或北歸祖國繼

續深造,這已經成為每屆高中畢業生的慣例。但此年不同,其他年級的學生也一樣不得安寧,似乎一聲令下掀起了回國的巨大浪潮,洶湧澎湃不可阻擋。

重 任

記得有一天,曹雪賢老師通知我馬上到教務主任(代校長)劉宏謙老師的辦公室。劉宏謙老師平時很少找我談話,這次找我談話諒必有要緊的事,為此,我忐忑不安走進了他的辦公室。他知道我在高二學期末因病休學了一年,這學期才繼讀高三。他面帶笑容並和善問我的學習與身體狀況,我如實回答了他的話,他似乎滿意地點點頭。然後接着說,你也知道,目前局勢動盪不安,大批難僑遷送回國,我們巴中校園也不得安寧,同學們似乎不能再安下心來讀書,紛紛要求回國,學生家長也來反映。學校考慮要認定目前形勢,滿足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要求,由學校組織學生回國…。為了辦好學生回國事宜,學校開會決定成立這屆回國同學會,由你牽頭組建…。我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所以當時聽後不知如何回答,想後我說我不熟悉這方面的工作,恐怕我沒有這方面的工作能力,我說阮衍章能力比我強,由他當這個角色更好。他聽後說,我們也曾考慮過叫衍章負責組建,但他現任學校學生會主席又兼任班長,工作很重。你現在是學生會秘書,還能分出心來,由你牽頭比較合適,這可是重任,希望你能承擔,不要退辭了。他還說了一些鼓勵我的話,我聽後無言以對,只好同意接受,但滿腦空空落落地離開他的辦公室。

班 子

第二天,我又到劉宏謙老師的辦公室,直接了當問他回國同學會應如何組建?他說你事先要考慮組建班子,提出班子人選名單報學校審批。他還說回國要辦很多手續,你沒有搞過這方面的工作自然不熟悉,你們最好請黃啟雄幫忙,他在歷屆回國同

4心得感悟第 1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學會任過職,對回國事務非常有經驗,相信他會樂於助你們一臂之力,學校會幫你們出面跟他談……,如工作遇到困難你們也可以請示中遷委(即中國駐雅加達遷僑委員會)……。然後他問我執行委員需要一些什麼人。我說,我們回國事務涉及內外工作協調,外部工作主要是跑政府「衙門」辦手續,必要與當地政府宮員打交道;內部工作是在家整理證件並組織同學回國等事宜。為此,我們必要配備兩套工作班子:對外工作班子和內部工作班子。對外工作班子,人員要多一些、強一些,最好由一些能流利說當地方言的同學擔任;內部工作班子。最好找些工作扎實又善於協調的同學擔任,他聽後點頭表示贊同,但他說這套班子主要考慮高三的同學,別年級的學生還得安心讀書,一般不宜擔任。他最後督促我抓緊時間完成。
接着幾天,我完全投入到組建班子工作中,絲亳沒有任何鬆懈。我首先找黃啟雄(顧問)啇量,問他前屆的班子怎樣組建?設幾個部門?各部門需什麼樣的人?他中肯回答我並指導我如何去組建班子……。然後我便去找指導主任曹輝賢老師和各班班主任老師,他們很詳細地介紹並推薦了一些同學。我心中對班子的人選有底了,幾天後我把人選名單列出來並上報劉宏謙老師審批。

執 委

各部的執委基本上由高三己決定回國的同學擔任,並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和能力安排工作崗位。各部的工作人員可適當安排低年級的同學,甚至安排個別不準備回國的同學。這主要考慮高三的執委工作變化大不固定,他們辦完手續後即要登船回國,人走了其崗位不能空缺,必須有人補上頂替,所以很有必要配備足夠的後備力量。

我經多方瞭解高三(5)班李冠華同學為人謙虛謹慎、善於協調、學習成績優秀、工作扎實……,他完全適合負責內務工作,建議

他當回國同學會第一副主席;高三(5)班李鏡堯同學的當地方言說得流利,待人接物態度誠懇、又平易近人,具有較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完全具備負責外務工作,建議他當回國同學會第二副主席。其他委員經調研清楚後安排部門崗位。記得執行委員中除我們三李(即我和冠華、鏡堯)外還有文聰、喜吉、麗良、俊輝、肓民、彩英、祝利、月玲、美蘭、惠生、緒民、孟如、炳煌、國英、順昌等不一而足,每個班都有1-3人選,加上工作人員共約三十多人。(附:六〇年屆雅中(巴中) 回國同學會執委會合影照片)。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回國同學會執行委員名單經學校審批後,我們立即召開大會宣佈。學校提供了生物實驗室作為辦公室,禮堂及物理梯形教室作為召集大小會議的場所,各項工作由此全面展開。回國同學會猶如一輛嶄新的機器,迅速而有效地運轉起來。

4心得感悟第 2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手 續

一個人回國要辦的手續和程序相當繁雜,事先每個人必須去稅務局交外僑稅(Pajek Orang Asing)、到中國領事館申辦護照、然後才能去政府註銷戶口 (Cabut Nama)、移民廳申辦移民證(Imigrasi)、警察局檢查犯罪記錄 (Sekrining)…,辦完了以上手續後還得到海關經辦行李運輸(Laplan),最後體檢並上檢察(法)院每人按五個手指印以表單程出境(保證從此不再重返印尼)等等手續。程序一環扣一環,而且首尾相應,不可倒置。
我們每天要處理的事務總有一大堆。白天要到政府各個衙門跑幾趟,晚上還得在辦公室裡整理或填寫好需經辦的雜亂證件和表格,並清點大筆的款項…。我們是一些不是官員的「清官」,出外辦事除用私家車外,一般都是騎自行車或坐三輪車(becak),在外誤時自掏腰包吃便飯……。我們直至深夜都有幹不完的活,加班加點是家常事。大家餓了就隨便吃盒飯(nasi padang、nasi udek…)充饑,到了晚上,生物實驗室就成了我們的臥室,大家搭個臨鋪呼呼大睡。
我們是一群初出茅廬的「書呆子」,都是一些不諳世事的中學生,不少同學從未搞過社會工作,不懂得社會工作的困難與複雜性,往往憑個人熱情和興趣辦事,所以最令人擔心是工作上容易出差錯,必須時時加以督促和檢查。有些小差錯好解決,返工重做即可。有些大差錯就不好解決了,譬如丟失證件就不是什麼好玩意兒,不但會耽誤同學的回國船期,更嚴重還會直接影響他能否回國的大事,幸得這樣的大差錯從未發生過,這說明各部執委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謹慎扎實。在李冠華的領導下,內務工作從未發生半點差錯。外部工作主要由李鏡堯負責,經他經辦的手續都能按時完成。內外工作緊密協調,雖然不能說做到「天衣無縫」,但內部工作做得有條不紊,把各種表格、證件、費用等整理清楚並無一缺漏交給外部工作人員

上報「衙門」,基本沒有多少被退重改的現象。經大家共同努力,短時間內就辦好近百人的回國手續,並很快安排首批同學登上芝萬宜萬噸巨輪北歸祖國。沒有想到工作進展這麼順利。這時候,我們的內、外部工作都己經完全打開了局面。


苦 力

首批同學登程回國後,華僑社會震動很大,雅加達其他中學的高中生甚至低年級的初中生也紛紛來報名。回國同學會辦公室每天都「客流如潮」,有時一天就要接待數百人之多。申請回國的同學不斷增多,我們的工作也就更加繁忙,以致目不暇給,須加班加點地工作。以後每個月都陸續有一、二次船期,每次船期約安排三、五百人回國。
每逢船期一到我們都要組織把堆積如山的行李先放進中轉倉庫,然後用大卡車運到Tanjung Periuk碼頭。這些大鐵箱、大藤籃重約千斤,外請搬運工不但費用高還怕不慎摔壞受損,所以只好動用我們自己人擔當「苦力工」。我們叫這些身強力壯的「苦力工」為糾察隊,他們不但要把堆積如山的大小行李一件不少並完整無損地運到碼頭(Tanjung Periuk),搬上輪船,還要日以繼夜地在中轉倉庫守衛這大批成堆行李,並負責同學們上船的安全保衛工作,作為一個「苦力工」,工作很辛苦但功勞不小。參加「苦力工」的這些同學是沒有任何嚴密組織的,大家自願參加,都是名符其實熱心的「志願者」,從不計任何報酬。差不多船期一到就會有數千件繁重的行李搬運,參加「苦力工」的這些同學每個班級都有,多至上百人,一聲令下他們就自覺地集中起來,動作快速又協調,沒有一個人當逃兵。他們召之既來,來之能戰,服務精神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4心得感悟第 3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雅 華

後來回國同學會遇到了一個大問題,就是租船非常困難。我們的船票原由中遷委安排的。中遷委向香港租賃芝利華和芝萬宜兩艘萬噸巨輪,主要用以遣送難僑。每艘船都載滿了難僑,留給我們的船票很少,只能「見縫插針」,遠不能滿足要求,加上船期比較長。讓人等急。我們內、外工作局面打開後,手續經辦得順利快速,基本上每月可辦好三、四百人的手續。可是辦好手續後買不到船票,不能按時回國,怎麼辦?光急不能解決問題,我只好親自到中遷委交涉,有關負責人答覆正在想辦法解決,中國政府將向丹麥租船,船期將會縮短云云。不過,他說你們巴中,華中之間爭船票引起很多矛盾,我們實難協調解決……。他建議我們兩家聯合,合而為一,成為一家人,這樣矛盾就好解決了。我回去向執委會彙報,大家認為有道理,船票一定要儘快解決,不能再等待,與華中聯合是勢在必行。
幾天後,中遷委打電話叫我們即刻去中華僑團總會(中遷會設處),我和冠華、鏡堯及幾個執委立即趕去,華中回國同學會的主席和幾個執委已等在那裡,我們進行了有關聯合的談判,大家一拍即合,意見一致。「兄弟」合成一家,不必象國與國之間要擬訂《協議》、簽署《聲明》,我們口頭說好就算聯合了。
巴中、華中聯合後名稱叫雅華回國同學會(簡稱雅華),對外聯合行動,內部工作仍保持獨立等等。這次聯合非常重要,從此後由雅華出資包租一艘丹麥船「美上美」,船票也由雅華自行安排,船票問題因而「迎刃而解」。華中方面還同意用他們的大禮堂作為我們雅華堆放行李的中轉倉庫,這樣就根本解決了巴中無中轉倉庫的大難題。中遷會建議巴中任雅華主席單位,華中為副主席單位,彼此表示無意見。其他執行委員不變就在原地辦公,但工作必須加強聯繫。由於中、西爪哇有些地方不

靠海,中遷委要求我們負責安排那裡華校的學生從Tanjung Periuk碼頭上船,也由雅華安排船期。直到此時,我們共安排約三千多名巴中、華中及中、西爪哇各地華校學生登上「美上美」北行回國。
「美上美」僅三千多噸,可載七、八百人,與豪華萬噸客輪芝利華和芝萬宜相比差多了。「美上美」是一艘貨輪,沒有任何「豪華」設施,分上艙和內艙,旅客為躲雨一般進住內艙。內艙常堆滿雜物,空間小很悶熱,讓人感覺十分不舒暢。當時我們曾向中遷會反映,要求另外租賃比較大的客船。但他們說目前租船很困難,中國南海受美國封鎖和禁運,沒有哪個國家敢去中國。說實在,如沒有中遷會出面,連丹麥人的「美上美」都很難租賃。似乎只要平安回到祖國,能上「美上美」這樣的小貨船已是「萬幸」了。

護 照

由於申請回國的同學人數劇增,有時一天有一、二百人到辦公室報名,大多數是低年級的同學來報名,常見家長帶孩子來,人數多了把辦公室圍得「水泄不通」。當時雅華約有會員二千多人,還不包括已送回國的同學。此時,我們又遇到大難題,即中國領事館護照告罄,不能象過去每人發一個護照。為保證每個同學能在國內開學前回國繼續升學,我們必須數人合用一個護照(簡稱集體護照)。我們聽後立即組織四、五個同學合照,並有意把高中班的學生和一些不到辦證年齡的低年級學生合照一張相,就象大哥大姐帶小弟小妹一家人一同回國。但四、五人合起來一同辦證麻煩事多了,印尼有些「衙門」不理解,他們又不知道該如何收費等等,確實出現很多問題不好辦。這件事經過「好事多磨」總算得到較好的解決,現在回想起來真不簡單。我們對外工作的同學象關雲長一樣「過關斬」將,本領真大令人不能不佩服。

4心得感悟第 4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四、五人合起來的手續辦好了,大哥大姐帶小弟小妹回國又有不少的麻煩事。他們之間孰不相識,各人情況不一,大哥大姐如何能帶好小弟小妹遠渡重洋北歸祖國問題不少,這裡不多贅述。臨走前小弟小妹的家長千叮嚀、萬囑咐,要求大哥大姐好生照顧小弟小妹,平安抵達祖國……。大哥大姐都懂得這個要求的份量有多重。但遺憾是進了國門後,大哥大姐自顧不暇,從廣州分配到祖國各地,各自經歷著風風雨雨,走著不同的人生道路,如何再能照顧好小弟小妹?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以後彼此見面既無、通訊亦少,每思至此,大哥大姐內疚之情油然而生。
後來,中領館採用「執照」(certificate)代替護照,除了不到辦證年齡的同學還需辦「集體護照」外,一般同學又可辦一人一個「執照」,與護照一樣方便有效。

募 捐

高三同學絕大多數都自費回國,但有少部分同學家境貪困,回國路費昂貴,加上付不起沉重的外僑稅而無力申辦手續。我們反覆磋商,決定向社會募捐。社會各界人士聞風紛紛解囊相助,家境較富裕的同學也積極伸出援助之手。記得黃鐘全同學的父親經營多家電影院,他慷慨拿出新版的電影考貝接連數日舉辦電影招待會,把全部票房收入捐出來作為回國同學會的資助基金。有的同學也積極動員家長大力捐資,有錢出錢、有物出物。錢可多可少,但情意是同樣可貴的。記得彩英、麗良、鐘全等同學捐錢最多,在同學中數一數二,受到回國同學會的表揚。在回國同學會的大力幫助下,遂使有經濟困難的同學都能如願以償和大家一起回國,無一人「掉隊」。這些人在祖國大地上生根、開花、結果,在各自的行業默默奉獻,卓有成者,不計其數。重返國外的大多同學也己成家立業並作出了驕人的業績。

讀 書

五九年下半年至六〇年上半年是我們高三班在巴中讀書的最後一年,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將影響每個同學能否畢業、能否回國考大學,總而言之,這一年將涉及到每個人前途和命運的一年。可是巴中回國同學會的執委和工作人員大多數是臨近畢業的高三同學。大家白天要到政府「衙門」去幾趟,留在家裡辦公也忙這忙那忙個不停,個個都是「工作狂」,誰再有空暇坐在教室裡安心上課讀書?讀書太難,缺課多了成績哪能不下降?不少同學還闖了「紅燈」,考試鬧了不及格。按照巴中的規定學生只要一、兩門功課考試不及格就得留級,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許多執委異常緊張,嚴重影響了工作情緒。當時形勢逼人,回國事宜不容半點耽誤,可安下心來讀書根本不可能。讀書與社會工作難於做到「兩全齊美」,顧此必會失彼,這成了大家一大心病。
我把情況向劉宏謙老師如實反映,並希望學校在學期末考試能開個「綠燈」,讓回國同學會的執委和工作人員免考並准予畢業,發給每個同學畢業證書好考大學……。劉宏謙老師認為這要求不盡合理,學校不能同意,我很失望離開他的辦公室。翌日,各班開會,班主任要求我們不可荒廢學業,一定要擠出時間學好功課,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問老師直至弄懂為止,老師個別輔導也行,什麼時候問都行。從此後,同學們除了忙於工作外,一有空就爭着去上課,有的同學甚至把課本和作業本帶在身上,抓住一切時間,分秒必爭地複習功課,做好作業。我不記得學期末是否舉行畢業考,學校在回國前每人都發了畢業證書,但並沒有舉行畢業儀式,也沒有留下畢業照。有了畢業證書,大部分同學回國後都考進了大學,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顧 問

4心得感悟第 5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巴中回國同學會的執委也好,工作人員也好,包括我本人可說都是缺少社會工作經驗,尤其印尼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不是我們這些「血氣方剛」的學生所想像那麼單純,那麼清白。由於不諳世事,沒有辦過回國手續,應辦的程序最初全然不熟悉。所以非常需要有前人引路。學校給我們推薦了兩個顧問,一個是黃啟雄;另一個是徐毓梅 (老前輩,我們尊稱他阿梅伯)。下面我對這兩個顧問作簡單介紹:
黃啟雄原是前屆畢業的同學,據說他曾當過58屆回國同學會的顧問,為繼承家業一直沒有回國深造。他為人熱情大方、平易近人又助人為樂。他很有一套工作經驗,並認識不少當地政府官員。他平時很忙,但有暇常來辦公室指導我們的工作,開始時他主要帶我們上「衙門」,並介紹我們認識當地一些政府官員。
黃啟雄工作熱情負責,有勇有謀。我記得有一個晚上,為了解決某件急事,黃啟雄親自帶我和彩英等三人到Kebayoran baru一位政府官員的豪宅,把我們介紹給這位有權有勢的官員,談了很久才解決問題。夜己深,我們高高興興地駕車趕回家,從Kebayoran baru到市區要經過Menteng。當時路上行車很少。為我們駕車的司機急於開車,無意中超越了一輛大轎車,大轎車司機似乎很惱火,立即加足馬力追趕。我們的司機慌了,在大街小巷加大油門亂闖。我們也很緊張,彩英似乎更緊張,連說怎麼辦?怎麼辦?大驕車滿載行為可疑的大漢,這些人顯然都是當地黑道流氓,這有險情,我們要千方百計儘快脫掉尾巴。黃啟雄卻一直都很鎮定,他叫我們的司機不要慌亂,要選擇在小巷裡闖…。由於黑道大轎車過不了小巷,我們總於溜掉了。大家虛驚一場,回想起來還心有餘悸呢。
我們的各項工作局面能很快就打開,以後的工作也能順利開展,這與黃啟雄的熱情和耐心幫助分不開的!

阿梅伯是個大老闆、愛國僑領、振強學校校董,據說他又是中華僑團總會的委員和中遷委委員。他這個人的本事很大,我們有什麼事找中遷委由他「搭橋」,租船、海關、員警、運輸等他都有熟人,靠他幫忙萬無一失。每有船期他都會親自帶我們去碼頭,他對那裡的官員很熟悉,所以有他在好辦事……。還有,一些棘手的事沒有他指點是不好弄的,這裡不多贅述。阿梅伯對我們的工作幫助也很大,他也不愧是我們的好顧問!
各項工作上手後,我們這兩位顧問就不多插手了,他倆放開手讓我們這些”不怕虎的牛犢”在複雜的印尼社會中闖過不知多少「險灘」與「暗礁」。

回 國

學期末,巴中教室裡上課人數越來越少,有許多坐位都是空的,但老師們仍在堅持教書,一節課也不少,精神實在可嘉。
每逢船期,李冠華就把辦好手續同學的名單列出公佈,清點證件及行李款項。我們把這批人召集開會組成團,說明注意事項,並指定正、副團長及委員。然後集中行李,由糾察隊負責運到碼頭搬上船。我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至六月初,雅華回國同學會已送走六批同學登船回國,包括外地一些華校學生約三千多人,所有申請回國同學的手續也已經基本辦妥,正待一、二批船期即可送完。
國內高考考期己近,雅華的執委大多是高三同學,應按時回國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統考。我們決定安排這些同學隨同第七批船期回國,我把工作交給了丘淦傑,他欣然接收,據說他很好地完成這些結尾煩瑣的工作任務。與我同船的除了部份的執行委員,還有李冠華和李鏡堯同學。我們這些中學生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終算完成了一項難於想像的社會重任,大家經過一番考驗和磨練,現在終於如釋重負登程北歸祖國,這段經歷實在讓人難於忘懷。我們上船後由於隨身行李被拒帶與船副發生

4心得感悟第 6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嚴重爭執,經中遷委派人交涉才平息,在此不贅。
「美上美」一聲長鳴,緩緩離開碼頭……。它如一艘輕舟在茫茫中國南海上下不停地顛簸,它禁不起大風大浪,很多同學都暈船並且嘔吐不止。從Tanjung Periuk 碼頭到廣州黃埔港雖僅幾天的海上行程,但我們總覺得非一般的艱難。幾天過後,風平浪靜,我們走出內艙坐在甲板上遙望無際的浩瀚大海,還有湛藍的天空和飄浮不定的雲朵,心潮澎湃。有的同學高唱激情的「革命歌曲」:「再見吧!媽媽,革命的號角己吹響……」, 有的同學卻低聲唱起了讓人心醉的「情歌」:「深深的海洋,你為何不平靜?不平靜就像我愛人那一顆動搖的心……」。各有所想,各有所思,我則回想起上船離開碼頭的情景,此時此景,年老父母含淚的囑託,親友聲聲的祝福如歷歷在目。我倚在欄杆上望着大海默默地說:「自古忠孝總難兩全,尊敬如父母,必當知曉我的拳拳之心」。此時遠離親人,何日才能再相見?實難意料.想到人生叵測,「生離死別」總歸難免,心中十分沉重.
「美上美」不停向北方航行,它把我們帶到我們日夜神往的新生的祖圍。而在我們心中仍在「魂牽夢繞」着生我養我的「第二故鄉」。再見了親人,再見了印尼,再見了雅加達!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此文經李冠華、李鏡堯校閱後定稿)

4心得感悟第 7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巴中電學組
----追憶半個世紀前巴中僑校的課餘活動
二班 饒宜康 (撰寫)、 七班 江宗龍(補充)
二〇一〇年四月
引言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到六十年代初期巴中同學的課餘活動可謂多姿多彩﹑百花齊放﹐各類課餘活動組織從體育﹑舞蹈至文藝和學藝都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師長的指導和各屆﹑級同學的熱烈參與下有如雨後春筍般組織起來。新中國教育提倡學生向多面性的發展﹐帶動了華僑學校課外文﹑體﹑智育活動廣闊的開展﹐校內﹑校際間的籃球﹑羽毛球和田徑團隊經常有比賽﹑觀摩﹐有多年還在華中的運動場舉行全市僑校的運動會。校內有各種學育競賽﹐舞蹈﹑芭蕾舞練習班﹐壁報。每逢週日很多同學都返新﹑舊兩校校園搞他(她)們的課外活動。 這些活動讓正當青少年期的同學們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過他們的課外活動﹐減少家長們對子女活動﹑交友的擔懮﹐在他們關鍵成長的時期培養起個人的愛好﹐提高參與和組織的能力﹐獲得更全面的德﹑智﹑體三育的教養。
電學組(無線電學習小組)在巴中眾多的課餘活動組織裡﹐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組織。它在校內倡導當時熱門的科普知識﹐組織學員協助學校搞好校內音響﹑播音設備﹐義務安排校外社團搞活動時的舞台燈光﹑音響的佈置。59-60年難僑返國時期參與裝置和管理在雅加達海口通關時的廣播器材。在當時做出了它在校和僑社的貢獻。
今值巴中建校65週年紀念﹐謹想在此將我們記憶中50年前的巴中電學組活動做一簡短的介紹﹐做為我們懷舊的一頁。
電學組的起始背景
上世紀50年代中末期﹐印荷圓桌會議達成移交政權協議﹐印尼

完全獨立﹐國家建設即將開展,國民經濟有著相對穩定﹐對在大﹑中城市經商的華人家庭﹐生活也相對平穩,以中﹑小商人為主的巴中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開支也較鬆動﹐巴中學生的課餘活動能很活躍的開展有賴以這種經濟環境。
無線電和攝影為當時熱門和時興的業餘愛好技術﹐國外短波電臺播送的新聞和音樂節目為我們家人追蹤新聞和娛樂消遣的項目﹐雅加達長波段的私人電臺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很快給封閉)﹐更引發起我們對無線電技術的興趣。好多家庭購置了多波段的落地式收﹑唱機﹐錄音機等的新電氣玩意兒(Gadgets)。為了更好操縱這些器材﹐獲得家中父老等的贊頌﹐後輩的小孩都拼命來學習此等電氣玩意的操作和其原理。1957年蘇聯衛星上天﹐轟動全球﹐也帶動了我們十來歲(teenagers)的小伙子對科技的興趣。

從礦石收音機到超外差型真空管收音機
物以類聚﹐在56年左右﹐一群志趣相投的幾位初二級學生 -- 林善國﹐陳德福﹐江宗龍﹐陸仁雄和饒宜康等常聚集在一起討論功課和無線電﹐宗龍從少年刊物看到一位署名溫文所寫介紹製作礦石收音機的文章。該篇文成為我們投入無線電愛好的啟蒙文章﹐真正激起我們對礦石收音機制做的興趣﹐很想一試﹐可惜單看文章無師指導而無從著手。很湊巧的﹐宗龍獲悉“溫文”即為我校師範班高年級的溫金文學兄,更巧的是學兄就寄宿在巴中新校的宿舍,我們立即找到了他﹐討教于他並拜他為師。溫學兄很欣然的接收我們﹐願意給我們指導。
在溫老師的指導下﹐礦石機的制做有了頭緒﹐我們到處到街邊的收買佬(tukang loa)的藤蘿裡"尋寶"﹐買到漆包線﹐廢棄的軍用聽筒和礦石。溫老師教我們繞線圈﹐制做礦石檢波器的架子﹐我們爬上宿舍屋頂﹐引伸天線入老師所居宿舍床位的窗口。萬事具備﹐當我們接上天線到礦石機﹐溫老師把檢波器一

4心得感悟第 8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調﹐聽筒裡就傳出了雅加達印尼廣播電臺中波(126米)的廣播節目﹐大家無不雀躍。溫老師﹑宗龍﹑仁雄﹑善國和宜康等數人見證了我們首部礦石收音機的啟用。
礦石收音機不用電卻能聽到廣播,有吸引力.(印尼有人叫它 Radio Angin) 首部礦石收音機的成功啟用﹐給我們莫大的鼓舞﹐各人見獵心喜﹐紛紛討出零用錢或向長輩要錢買零件自己動手各做一部。當時﹐城裡班芝蘭 - Glodok 電車路邊的攤商(現已拆除)可以買到現成的檢波器﹐聽筒等各項零件﹐在家裡另拉高衝天空的天線﹐繞好線圈﹐把新裝好的礦石機示範給長輩們鑒賞和評價。長輩們看到我們的杰做﹐極力稱讚﹐倍加鼓勵﹐也給我們更大的信心賞試製作更為複雜的機種。當然﹐有了“業績”向長輩交代﹐我們的科研資金(零用錢)更是充裕。
有了礦石機﹐溫老師建議我們裝配更為複雜的真空管電子收音機﹐開始﹐他教我們如何裝置高壓整流電源器﹐有了”供電“的能源﹐我們先做單管高頻訊號放大器(single tube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續而裝置二管﹑多管電子真空管收音機到五管的超外差型收音機﹐裝配成有當時市面上最先進的商用機的同等效果的收音機。時值暑假期間﹐我們費寢忘食﹐日夜在溫老師的宿舍裡待。
50年代末﹐印尼還沒有收音機裝配工業﹐坊間如班芝蘭的電器攤只售賣修理備件﹐比較高級的零件像好的變壓器還得往當時的荷華商洋行如Pin-Ho(在Hayam Wuruk)﹐新巴殺的電器商購買。買不同阻值﹑電容量的電容器或電阻器要跑好多間店舖﹐跑多趟才能買齊。
裝配電子管收音機﹐使用的工具簡單﹐但要有好的手工技巧﹐要成為一個電子靈便手(handyman in electronics)才易勝任。學好焊接﹐保證接觸良好﹐優化器件和導線的擺布﹐減低高頻無線電波的干擾是裝配成功的要點。我們邊做邊學﹐手指給電

烙鐵燙過無數次﹐聞吸了不知多少芳香揮發性的PVC增塑劑(plasticizer)和焊接用的松香和酸性氧化劑﹐手指還給300V高壓直流電電擊過幾次後﹐終於掌握了這手工技巧。
在暑假的白天﹐零配件買回來後﹐我們在巴中新校溫老師的宿舍焊接收音機﹐等到日落後﹐大氣無線電波短波接收條件變好後﹐開始我們收音機的調校工作。在宿舍﹐我們得寸進尺﹐佔據了多張學生自習的書檯做我們的實驗桌﹐幸好那時是假期﹐溫老師的房友大都回家了﹐只有周國政老師(後來成為我們的物理老師)是沒回家的留宿生﹐他有時給我們調校收音機的雜聲搞得不耐煩跑到鄰室或者課室裡暫避。我們經常都搞到深夜才回家﹐那時候﹐雅加達治安良好﹐深夜騎單車歸家﹐自己感到很安全﹐家長都放心。

擴展成全校性的課餘活動組織
56-57 年新學期﹐學生會和學校領導看到我們暑期活動的成果﹐感到很欣慰﹐肯定了小組活動﹐認為學校裡有一個以技術手藝為宗旨的課餘組織﹐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將有利于他們將來的就業。為此曹輝賢老師(當時的學生指導)和劉耀曾副校長﹐劉宏謙主任討論後﹐傳達了學校領導的看法﹐鼓勵我們把活動範圍擴大﹐讓全校有興趣的學生都能參加。為籌劃擴大組織﹐我們由溫老師牽頭為技術領導﹐仁雄﹑宗龍和宜康負責組織工作﹐59屆的李新曾同學聞名而來成為電學組的新領導之一。新曾同學曾在外學習過無線電科﹐又在城裡的電器行做過無線電修理員﹐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他熱心的參與給電學組的領導層帶來一個生力軍。善國在57年暑期初三畢業即將往澳洲留學﹐在電學組擴大活動時逐漸淡出了。
擴大的電學組很快成為學生會裡一個新的課餘組織。一個以熱門的﹑新型技術為主題的科普課餘活動組織很快吸引了很多同學來參加。在巔峰期每個週末有過百的同學來參加這活動。星

4心得感悟第 9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期日巴中新校校園成了同學們課餘活動的大本營。龐大的電學組成員﹐舞蹈班學員練舞﹐壁報寫作者在出版新版﹐各類活動把校園擠得滿滿。

小組活動面面觀(一九五七-一九六〇)
電學組吸引了從初二班到高二班的同學﹐初三(60屆)﹐高一(59屆)班的學員是其主要的成員。男女學員都有。授課和裝配實驗是小組活動的基本項目。活動從每週日上午開始先上近一小時的課﹐稍休息後再做裝配實驗。
由于學員眾多﹐各項活動都分組進行。教課分多班進行﹐二三十人一班。溫老師﹑新曾﹑宗龍和仁雄均為授課員。講解的主題有無線電傳播原理﹐電離層﹐礦石檢波原理﹐真空管電子束放大原理﹐基本收音機的線路和音響放大器的線路﹐設計原理等。教材選自香港和國內的通俗書籍和一些無線電有關的雜誌。我們還參考一些英文雜誌如Popular Electrionics 所提供的新式線路為實驗線路參考。
在實習方面﹐我們開始先讓一隊以60屆為主的學員學習好基本的裝配技巧﹐培養他(她)們為我們的實驗輔導員﹐帶動其它學員做裝配實驗。丘智安﹐李秀芬﹐李常怡﹐陳德福和黃明宵等同學均曾擔當過輔導員。大部份的學員都自裝過礦石收音機﹐因為這是最經濟和易裝的玩意﹐還可帶回家給家中父老示範。對于單管和多管線性放大和檢波的收音機﹐組裡提供電源﹑真空管和電導線﹐學員要自買鋁板(自已做底板)﹑電阻﹑電容器和接線架等不能公用的器材在校裝配和實驗。至于更複雜的多管超外差式收音機和擴音機﹐只有幾位少數成為無線電發燒友亦是我們電學組的骨幹分子的學員才有做到那樣深入的玩法。
電學組的活動除了獲得校領導和學生會的支持外﹐校內的師長﹐特別是數理科的師長亦很關心和支持我們的活動。物理系

的韋同芳老師和多位助教更慷慨借出電表等貴重儀器讓我們做測試用。化學科的李習生老師很熱心的把他收集的外文圖書雜誌借給我們參閱﹐他還將他收集到的100多支RCA名牌的各類真空管以低于(非名牌品)市價的來價成本售賣給我們。

由興盛到衰落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事物都有其興衰過程﹐朝氣蓬勃的電學組也經受不了印尼排華引發的回國浪潮致學員大量流失而走向衰落到解散。
電學組剛開始開展其全校活動不久﹐溫老師剛好完成他在巴中的師範培訓﹐結業返回萬隆市接受他的新的教學任務。他的離開對電學組是一莫大的損失。幸好在其它主持人的努力下﹐小組活動一樣繼續進行。宜康也接替一份授課的工作。
1957年政府頒令不准印尼國籍的華人學生就讀華僑學校﹐该法令在1958年一月一日生效。此后巴中印尼籍的學生被安排到由八华校友会辦的JPP學校(Sekolah Jajasan Pengadjaran & Pendidikan)就讀。中印籍學生分家的事件也給電學組不少衝擊。仁雄和宗龍等同學被分到JPP。幸好﹐學生會對這事採取中印一家親﹐不排斥已被分出巴中的學生參加原有的課餘活動﹐致使電學組能照常活動。不僅如此﹐仁雄和宗龍還是一本往日﹐很積極的參與和領導電學組的各項活動。
1959年新曾同學畢業回國﹐我們又失去一個臺柱。很快總統第十號法令(PP-10)﹐禁止外僑在鄉下營商﹐中印關係惡化﹐在59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開始接受受難華僑回國﹐印尼排華形勢更趨嚴峻。回國浪潮也很快的捲到學校﹐同學們很多也投入了協助學生和難僑回國的各項義務活動。在這新形勢下﹐學生會的課餘活動大幅減少﹐積極的電學組學員也轉投入義務的社會活動﹐很難兼顧在校的活動。直到1960年隨著宗龍和仁雄等領導及後期的學員回國﹐電學組已後繼無人而解散。

4心得感悟第 10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參與校內﹑外活動 - 走向社會
電學組在為很多巴中同學普及新興的無線電知識的同時﹐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愛好無線電和電器的骨幹分子。這一群骨幹分子亦變成校裡的電工和廣播事務的專人﹐負責管理校內外的舞台燈光和廣播器材。為學校和社團做出他們的貢獻。
在校內﹐我們組織電工﹑廣播組的成員負責新﹑舊校的多項廣播工作﹐例如配合體育教練播放廣播體操的音樂﹐學校領導的週會講話等。那時﹐一位熱心的僑領由國外帶回一部最新型的磁帶GRUNDIG錄音機捐贈給學校﹐這可方便和增進了不少校園的廣播工作。有了這部錄音機﹐組員一大早可在家把中國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音樂節目錄下﹐將錄好的音樂帶帶回學校在上課和體操前播放出﹐在校園裡唱出了當時流行的中國民歌和革命歌曲。
以往﹐學校的週會講話多在校內的運動場舉行﹐隨著校園的擴大﹐校長或訓導主任每星期要在每個校園上﹑下午分別做四次重複的講話。有了錄音技術﹐我們將校長或劉宏謙訓導主任的講話先預錄然後在兩校舍按時播放。同學可以在教室裡聆聽﹐不必在大熱天下站立在籃球場聽報告。這是我們在半個世紀前活學活用當代的科技為校務服務的實例﹐也是我們這些小伙子的創新表現。
電學組的電工成員也很積極的參加學校裡舉辦的多項文娛和體育活動。除了負責在校內舉行的文體活動的廣播工作﹐我們帶隊籌劃和執行多項在校外的文娛﹑體育活動的廣播和舞台燈光的工作。有好多次僑校的校際籃球賽在快樂世界籃球場舉行﹐讓我們心情緊張的是在開場時我們必需正確無誤地把手動留聲機的唱頭準確地放在旋轉中的唱片的起始位罝將中、印兩國國歌完整地播出。這是我們小組成員面對的社會任務和壓力。
學生會舉辦過多次校內和校際的大型文娛表演晚會﹐曾在新華

中學大禮堂和新巴殺的市立戲院舉行。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和不同班級及不同校的同學一起籌辦和共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和學習到調和不同群體間的矛盾的方法。我們很敬佩當時的學生會主席鄒允貞(五七屆)和李治安等人對籌辦這些大型活動的領導能力﹐把這些活動搞得非常成功。
在半個世紀前﹐我們用基本科學原理和原始的電器技術在新華中學大禮堂的舞臺搞燈光。協和中學的員工王福熹有好多舞臺燈光和廣播工作的經驗﹐他教我們用鹽水桶和金屬板及木制絕緣棒當大功率可變電阻器來控制燈光的明暗。我們分配兩個人一組﹐分別用木絕緣棒移動金屬板在鹽水中的距離達到控制舞臺燈光明暗的效果。不懂得強電流的危險﹐我們真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冒險去做了。
當我們搞這些大型活動面臨資源缺乏時﹐我們得想法去克服。有次我們向Lindetives 的和平電器行商借揚聲器和擴音機﹐店東看到學校發出的公函很樂意的免費借給我們使用。想起來﹐在那個時代﹐華人社會是那樣樸實﹐無私﹐華商和華校能同舟共濟﹑相互協助。

社會活動
如本文序言所述﹐1950年代後期﹐印尼經濟的相對穩定也帶動了很多華人參與各類社團活動。雅加達中華僑團總會(僑總)成立﹐統籌協調華僑團體的活動。巴中很多課餘活動團體也在僑總統籌下擴大了它的接觸面﹐參與多項僑界的活動﹐例如舞蹈班參加僑界舉辦的中國喜慶文娛表演﹐體育隊參加校際比賽等。我們的電工廣播組也因此被邀去做播音或舞臺燈光的義務工作。至總統第10號法令頒布及中蘇關系交惡前,中印、中蘇關系,特別是中國和印尼親華的文化團體之交往達到空前的密切。為資助一些印尼文化團體到中國做文化交流,僑總在快樂世界球場安排了多場文化表演來籌款並娛樂僑胞及印尼當地人

4心得感悟第 11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士。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尼蘇北文化訪問團的演出。後來在華人世界聞名的“星星索”這首歌也是在當時首次向雅加達人士唱出,隨後當他們到中國訪問時介紹給中國的觀眾。
蘇聯烏茲別克文化訪問團到印尼時也曾在快樂世界球場演出,除演出一些她們民族的傳統文娛節目,也給觀眾演唱出多首印尼民歌,以做交流。這些活動,我們電學組的一些骨干也被招去協助安排他們演出的音響。1959年楊成武上將率中國軍事訪問團訪印,黃鎮大使在使館設宴招待印尼軍方人士,我們亦被招去使館搞招待會上的音響。黃鎮大使還親切的和我們交談過。后來黃鎮大使任滿回國,臨行前僑總舉行盛大歡送會,也請了“星星索”的原唱者從Batak來獻唱, 電學組亦被召去搞大會的播音工作. 參加這些活動,讓我們見到社會不同層次人士的活動場面,為日後進入社會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全僑皆歸的回國浪潮
1959年下半年印尼政府開始嚴厲執行總統第10號法令,將鄉間、小地方的華人強迫遷移(迫遷運動),中國政府向印尼政府多次交涉無效,決定派船把受影響的僑胞接回國內安置。這是印尼獨立後首次大規模的反華人措施,兩國對抗,迅即掀起大規模的全僑皆歸的回國浪潮,不僅是受影響的華裔、華人僑胞由中國政府接回,學生和家長也被動員離開家園回中國。接僑歸國是一件大規模的社會工程,需要用上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巴中同學,特別是60和61屆的學生很多都給動員來參加遣僑、歸國的工作。在回國浪潮下,學生會很多同學在正校生物實驗室當辦公室日以繼夜為同學辦理回國證件。多批同學給派去協助搬運受難人士的行李,貨車把行李從被迫遷地運來雅加達,存放在愛國僑商的貨倉,待船期確定後,再有貨倉運到海口上船,同學們都當上義務的搬運工。我們電學組的成員分組給召去海口協助離境難僑通關。通關點是臨時安排在接僑

船停泊的碼頭邊的貨倉,我們在通關的地方架起播音喇叭,在鐵籠圍住的貨倉內室安放播音設備,按通關官員通知,叫喚排隊的難僑通關上船。可憐的是看到很多難僑在烈日下排隊,等候叫喚,要等到他們離開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地,上了船才能獲的安歇。一大堆的藤蘿-難僑辛苦一生積累的所有值錢財物,也跟著離境者在海關監視下過關上船。我們工作的環境很惡劣,經常早上出發要工作到晚上,船開離岸後才能回家。有一次,管理海口的海軍陸戰隊頭頭,突然發威,即刻一路驅散等候離境排隊的難僑,呼喝所有工作人員馬上離開,我們得很倉惶的拆下設備,整隊離開。這一切,見證了1960年代初期中國政府接僑歸國艱辛的一頁。
參加遣僑工作犧牲了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讀書時刻。高三那一年,很多同學都沒有上過過半的課。學校、老師認識這一重大的社會任務,對我們的學習格外放寬。沒上過的課程雖無時間再補課,但師長們還是讓我們補考,在成績上特別通融,網開一面,讓我們順利畢業。但是當我們回國後,高考成績大受影響,惟國內省市各級高等院校也在僑辦的指示下,盡量安插我們到各院校就讀。

半個世紀後的回思
光陰似箭,一瞬間我們離開巴中已經過了50年,這半個世紀,世界事物的變化之大真是一言難盡。科技的進步,更是大躍進,創造出一件件新的物件。我们中學時代視為先進的真空管無線電收音機遂給半導體,集成電路器,微處理機為技術骨干的數碼收音機一項項地替代,當年無線電通訊的中長短波調幅(AM)收音機已被音響效果更好的調頻(FM)取代、從地面的傳播到用衛星來接收,黑白電視在我們離開印尼後才出現,很快的給彩色電視,高清電視取代。真空管收音機已進入了古董。

4心得感悟第 12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課餘活動是中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能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處事能力和人際關系。十餘歲的中學生,精力充沛,能有一個課餘活動可以將他們的精力疏導在健康的方向。我們慶幸我們的中學時代,有過那美好的時刻,可以有機會參加學校的多項課餘活動,充實自己。當然,還有不少同學因居所離校遠或因家境關系不能參加各類課外活動,現在回想起來,當會感到無限惋惜。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中學對於學生的課餘活動倍加重視,已將之制度化,成為正規教育以外的另類教育。歐美地區的中學,學校行政當局、教師和家長都大力支持這類活動,學生們可按其愛好,組織各類的活動小組,讓他們盡能發揮其潛在所長,成為他們進入大學或社會前的一個訓練園地。不過,讓學生過度參與社會活動也許是當時印華社會的弊病,因為很多工作例如各類音響、影音的安排,現在已可以聘請專業人士來籌辦,而當時這些專業分工都還未出現。

後記
多年前我們離散在各地的電學組成員在校友會組織的慶典裏均有機會歡聚一堂,共同敘舊。將近10年前當筆者提筆撰寫本初稿時,預想可以將本文提供給組員做為一份回憶錄讓大家共享。沒想到,多年來,李秀芬、丘智安和陸仁雄同學相繼離世,現在,應校刊編委之邀,將文稿撰完,投文入刊,給我們在世的同學和校友一份回憶,也以此文緬懷已離世的校友。
附注:本文之部分文段摘要已在2010年出版的“星光”文集刊出。刊出该文时,我们将由八华校友会举办的JPP学校误写成由Baperki举办,仅此作出更正,望在“星光”文集阅读过该文的读者留意。

4心得感悟第 13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我和巴小
一班 蕭緒民

一個人在一生中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意結,對於我本人來講,『巴中情』這個情意結是一種伴隨著自己超逾半個世紀,充滿著美好回憶的情緣。說起這個情緣,就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椰城城區的宛浪岸(Belandongan) ,它就是在那裡發芽和深根的。
我和巴小結下的這段情緣說來也有一段古。當適齡讀書的時候,家裡把我送到離住家甚近,位於班芝蘭(Pancoran)的日新小學就讀。也許注定要與巴小結下不解之緣,我在日新上學的頭幾個月裡,竟多次扭計,每每送學的母親一轉身回家,便又哭又啼,不安心讀書,十足廣東人講的『裙腳仔』。家母無奈,便特地把我領去Petak Sembilan的金德院拜過觀音娘娘,在讓菩薩管教之後,就將我轉到較日新遠一點的,位於Belandongan的宛華小學(即後來的巴中附小)讀一年級。這一轉,上學時竟再也不扭計,一直順利讀到小學畢業,菩薩顯靈呼?!
記得宛華小學轉為巴中附小這一重要轉折是發生在我們升上五年級的時候,也就是巴小簡史所述『一九五二年七月在宛朗岸分校加辦附屬小學』的那個時期。不論是宛華或巴小,在這裡就讀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住在Belandongan周邊地區的anak kota. 我們家所在的Gg.Torong(依稀記得它有一個不成文的中文街名,叫徑多朗) ,就有不少是巴小生。而巴小的教師隊伍中,有一個學生們都熟悉的,由宛華到巴小一直都在那裡任教音樂的趙美盛老師,她就是Gg.Torong的街坊。對於我們這條街的學生來說,趙老師可說是一個也師也友的好鄰居和長輩。
在巴小讀五、六年級的那二年間是小學學習生活中最豐富多彩的階段。那時,下課鈴響後,操場旁邊甲乙丙丁.. 班班相連

的一整排的教室,充滿著開始『大個仔』的小學生調皮打鬧,四處嘻笑的喧嘩聲;教室旁邊的乒乓球桌邊經常圍著正輪候打球的同學;操場籃球架下面,常見小小籃球健兒的蹤影,這些片斷為我們譜寫了天真無邪的小學篇章,甚至留下個人難忘的回憶。
記得有一次在校園的操場上學玩騎腳踏車花式,一不小心,車倒人跌,左胸正好撞中車把的左柄,當時痛徹心肺,翻開上衣一看,左胸撞擊之處一片紅腫,稍作深呼吸便覺陣痛,心裡直呼可能內傷了,可又不敢告訴家裡人,擔心會挨打受罵,只偷偷地找藥酒自行搓揉紅腫處,就這樣折騰了一段日子直至腫痛消失。這段經歷可說留下了難於磨滅的記憶,在往後的日子裡,每每左胸偶而地突然而來一陣莫名其妙的痛楚時,都會令我想起那日在巴小發生之腳踏車事故。
從小學畢業直上巴中唸中學,直到1960年高中畢業回國那段時期,就再沒有回過巴小的校園。在往後的歲月裡,在數次回印尼探親的時候,曾有若干次,與親友同車路過Belandongan,並在親友指點下,朝舊巴小校址的方向多望了幾眼。也許癡於與巴小的這段情緣,我二〇〇六年三四月回椰城探親時,毅然決定單槍匹馬重訪在這裡認識了許多巴中『嫡系弟子』,甚至有緣由小學一路同班到初中、高中畢業從未分開班的同門師兄弟姐妹的故地 - 舊巴小。
二〇〇六年四月六日上午,我帶著裝了當地電話卡的手機,隻身沿著依稀還記得的路線,冒著炎熱的天氣徒步向Belandongan走去。當時我由Gg.Torong II出到金德院正門的那條街,再沿著Jl.Toaseibiao一直走到街尾,看到一座橋,那里有一條頗為混濁的河向前延伸。見到此景,兒時對Belandongan的記憶越見清晰。但為免走冤枉路,便向路邊的一位印尼老漢問路並確定了沿河往前走那一帶便是Belandongan.河的一邊近Toaseibiao

4心得感悟第 14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一排排平房那里有一條只能供行人和腳踏車行走的小道,另一邊是不太寬的,汽車和摩托車卻駱驛不絕的馬路。沿小道走視野不寬,難尋找目標,於是我沿馬路邊往前走,行到另一邊橋頭前的一段路,這時那兒時熟悉的一個小橋就出現在眼前,我肯定要尋找的小學舊址就在左近了。
自已還記得那時我們的巴小就座落在小橋的那一邊,於是便沿梯級走上小橋,當時簡直是慷慨萬分,想不到半個世紀後,又回到小時候不知留下過多少足跡的這座小橋。我在橋上駐足停了一下,環顧四周的環境,五十多年過去了,但感覺上這裡似乎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洗刷而有多大的改變,小橋依舊,小河仍在,依然是那些簡陋的鐵皮屋和疏疏落落的綠茵小樹在點綴著河的兩岸。望著橋下沿伸而去的混濁小河,它靜靜地躺在那兒動也不動,像是在無聲地抗議歲月的無情。見到此情此景,不知是何滋味,只能輕嘆地朝對面走過去,終於在半個世紀後再回到唸小學的故地。
學校的『身形』並沒有怎麼變化,只是做了許多現代化的『整

容』,以嶄新的形象站立在自已的面前。一進門,只見原來樓頂掛有<巴中附小>校名的教研室樓房已經改建成三層高的建築物,左邊的一排教室加蓋一層,成了二層高的教室,右邊原是放腳踏車的一處地方起了同是二層樓的樓房。原在一排教室這一邊的籃球架已經移到三層高樓房的前面。從校內校外穿著校服學生的年齡來看,這裡應仍是一所小學。為了給這次的小學故地實訪留下一點紀念,我在校內和校外拍了五張照片。拍照時,有些學生望著自己,但卻無好奇之舉,大概他們覺得這只是不知從那裡跑出來的老年遊客在到處獵影而已。這時,不禁讓我想起唐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拍罷,我走回小橋,來到馬路這一邊,揮手叫停一輛Bajai,返回Gg.Torong,就這樣完成了重遊Belandongan,回到巴小舊址的心願。要說重返巴小舊地是個多年來的夢想,這次之旅算是徹底地圓了這個夢。然而,我和巴小的這一個情緣將永遠地、繼續地伴隨著我本人今後的人生旅程。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巴小的小門現在不同模樣了

Photobucket

 

4心得感悟第 15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學校內的新教學樓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學校內的新教學樓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Zorpia Photo Sharing: Free Unlimited Storage & Bandwidth
校旁邊的小河依然在

4心得感悟第 16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也談乘火車上學
二班 黃廷鈺

我家十一個兄弟姐妹有九個巴中生、一個華中生,都要每天乘火車上學。原因很簡單,學校在椰城家住茂物,學校離家六十多公里,而且炎熱的椰城氣候以及夜間不斷襲來的蚊子,使許多茂物生不能適應,又不能因此輟學,每天坐車上學就成了多數茂物生的唯一選擇了。儘管有時會遲到,火車不失為最佳選擇,準時、快速、比較安全,價廉,可以買月票,上學的交通費更低。更重要的是三年坐火車上高中的辛苦歷程,使我們煉就了堅強的學習毅力和克服種種困難的意志,對我們以後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兄弟姐妹初中未畢業一般是不能到椰城唸高中的。我讀初中時,看到哥哥姐姐們每天早早隨著鬧鐘鈴聲響便起床匆匆忙忙對付一頓前夜準備好的早餐就騎自行車急急忙忙趕到火車站,存好車便直奔檢票口鑽上車。下午三、四點鐘,有時要到晚上七、八點鐘才回到家。回到家還要抓緊時間溫習功課,做習題、寫實驗報告等,直到把當天的課程復習完,作業等做完才上床睡覺。上床前自然忘不了準備次日要帶的書包,給鬧鐘上發條等。後來父母看到姐姐們這樣天天早出晚歸太辛苦,也不十分安全,就讓他們在堂兄那裏寄宿。那時候我是多麼羨慕過這種坐火車上學的日子啊!總覺得這樣又旅行又上學才有意思、有滋味呢!
這個日子終於到了。1957年7月我在正中學校學完全部初中課程,乘火車上學的願望要實現了。先是乘火車赴椰城報名參加入學試,幾天後又乘車看發榜。榜上我以高分被錄取,使我心滿意足,也覺得考試最後一天被椰城的tukang copet偷去的Pelikan金筆帽有了補償,心裏也得到了安慰。
(二姐為了祝我考試成功,將父親給她新買的一對Pelikan金筆借給我答卷用。
因筆帽常常鬆動,我又沒有防備扒手的經驗,將金筆別在上衣兜裏,被小偷用報紙捲的紙筒將筆身筆帽強行分家了。)不然,考試不及格或不夠分數不被錄取,無法向二姐交代,也無臉見爹娘了。
記得有一天早晨二姐起床晚了,估計自己騎自行車到車站,還要先存車,時間不夠用,她便將仍熟睡的我叫醒說明用意。我顧不得換下睡衣便由她載我到車站,到了檢票口時離開車只剩幾分鐘!她把自行車給我,便匆匆進站,我羨慕地目送二姐檢票進站便騎車回家了。當時我並沒有真正親身體驗乘火車上學有多辛苦,而且有時還有危險,直到盼望已久的開學日期。
的確,從六十多公里以外的家乘火車趕時間到學校上學並不是我當初想像的那樣浪漫有意思的差事。除了每天要比其他弟弟妹妹們早起外,每天還要擔心火車會不會晚點上課遲到,遲到時候還要面臨進教室時的尷尬,更重要的是要少聽老師講課,特別是課中的關鍵。每當火車在不該停的小站停下時,我們大家的心裏就會犯嘀咕。因為當時印尼列車裏沒有廣播,列車裏鐵路上發生甚麼事,我們乘客都被蒙在鼓裡,一點也不知道。上學時如此,放學時也如此。記得有一回上學時,火車Manggarai站不久便又停下,一停就是好幾個小時,我們白白在車上等了半天,沒有到校上課便又回家了。後來才得知是前方的鐵路工人罷工所所致。那時我們在車上忐忑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了。還有,一次下午做完物理實驗已是五六點鐘了,回家時火車竟在『上不著店、不著村』的地方停下,而且一停就是好幾個小時,車裏又沒有燈。還好火車最後還是開回茂物,回到家已經晚上十一點來鐘了。雖然當時有賴華源、

4心得感悟第 17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許利華等陪伴,但心裏還是有點害怕,不過現在回想起這些來,也別有一番情趣。
從茂物坐車上學到了椰城,為了節省時間,自然要就近下車取最短路線,因此我們都在Pintu Air小站下車。下車頭一件事是和beca車伕討價還價。久而久之,我們同學中便形成固定的組別同乘一輛beca了。我們組郭平輝、何美遠和我同一車伕也熟悉起來;他身體壯實,人也好,騎車速度不低,是我們三人看中的條件,價格也合理,後來我們同他定了『君子協定』,每天由他包了我們三人從Pintu Air到校門口的路程並且固定車費,省去了每次先找車,討價還價的時間。不過,若遇到火車晚點,這位印尼朋友就不能一直等下去了,我們就不得不另找一輛……不過,到現在我還很感激這位印尼朋友的。
後來,為了搶時間,也為了省去坐三輪車的費用,賴華源、何美遠和我等幾個男同學決定將家裏閒置的自行車存放在Gambir火車站存車處。這樣,我們幾個每天便在Gambir站下車,再騎車到學校,放學後再把車存在Gambir站,再坐車到Pintu Besar總站回茂物。上學時不僅比坐beca提前幾分鐘到校,有時放學時還可以趕上晚點的椰城經茂物到萬隆的快車。但是,這樣的便宜有時也會遇到不必要的麻煩。因為學生月票規定必須乘坐指定的車次和三等車廂,除非有特殊情況,並且有學校的正式證明。不乘指定的車次和三等車廂是要被罰款的。如果遇到好心的檢票員還好,如果遇到認真的就要倒霉了。
為了乘車有座位,我們茂物生主動組織起來輪流值日,輪到的值日生主要更早起床到車上佔座位。有了座位不僅可以輕鬆上學,還可以在一起討論作練習遇到的困難,考試時還可以用小茶几點蠟燭抓緊時間背些沒有背熟的東西。但佔座位也不是天天順利,有時由於來得太早車站未開門,我們不得不從道口進,再沿鐵路到停在站上的列車;有時佔好的座位被不講理的
印尼朋友強佔了,有時印尼朋友(他們也坐車上學或上班)比我們來得更早,我們佔不上座位;有時列車比平時短好幾節,根本佔不上座位等等情況時,同學們只好站著到校了。
有時我們幾個膽大的則到二等車廂,若遇到好心的檢票員,他們會睜一眼閉一眼,高抬貴手,讓我們一直坐到目的地;有時我們會提高警惕,見到檢票員就站起來跑到三等車廂;若遇到認真的檢票員,則難免要遭到月票被扣、被罰款的噩運。我們每天到車站最關心的除了座位以外,還要關心火車頭的類型,若是蒸汽或是電動火車頭,則增加了我們對遲到的擔心,若是柴油機火車頭,我們則比較放心。到考試期間,有的同學則干脆在椰城親戚家住上幾天。
為了上學不遲到放學早回家,我們還遇到過險情。我們曾聽說過,有個家住Manggarai的同學進站時火車剛剛開動,他跳上車,不慎從車上掉下來,被車輪壓了,因流血過多不治而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我自己也曾經歷過一次。記得那天第三、四節考物理,我和何美遠答得快,答完題便快騎車到Gambir站以便趕上椰城經茂物到萬隆的火車。我們快到Gambir站時,火車已經緩緩開動了,何美遠和我手急眼快,一先一後跳上車廂,而我則身體失去平衡,右手緊握車廂的把手,而我的半身則還在車廂外,我的另一隻手還拿著書包,情況十分危急,何美遠看到此景一直在叫我小心一點,幸虧當時車速不快,也幸虧我右手握力靠平時體育鍛鍊還比較強,說時遲那時快,何美遠和一位印尼朋友拉住我的另一個胳膊將我洩進車廂裏,才化險為夷,不然從車上掉下去就難免要成為車下鬼!事情雖然已過去四、五十年,但現在回想起來仍有些害怕!
後來除平時坐火車上學外,我和61年屆的湯錫珍同學還報名參加學校組織的『課餘無線電小組』星期日學習無線電知識,因此

4心得感悟第 18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對我和湯錫珍來說,那幾年裏除新年春節等重要假日以外是沒有星期天的。陸仁雄、江宗龍等組織者毫無保留的傳授使我們懂得不少無線電知識,並自己動手成功地組裝了從礦石收音機到超外差式各種收音機。父親看了,心裏不知有多高興,嘴裏雖沒說甚麼,卻不斷開著滿意的笑臉。
有一段時間,我實在熬不過早起晚歸的辛苦以及冒上下車的危險,也和一些同學一樣寄宿在椰城親戚家裏。不料,沒有過多久,單調的寄宿生活,炎熱的椰城氣候和夜間不斷襲來的可惡蚊子使我又回歸到坐車上學放學的隊伍中去。也只有那時我才真正感受到乘火車上學、放學是人生的一種樂趣。儘管辛苦,儘管有六十多公里的遙途,巴中就像巨大的磁石,每天吸引著我們這些茂物生投到其懷抱汲取知識的營養!
高中三年乘火車上學,火車晚點,上課遲到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也已記不清我們遲到了多少次,曠課了多少次,但母校則非常體諒我們茂物生,信任我們茂物生,從來沒有給我們茂物生記帳算帳,從來不在成績報告單上列出,每當想起這些,我的心裏不由得十分感激,十分溫暖,熱淚盈眶。

4心得感悟第 19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回憶往事 ——我和我的同學們
五班 何壬星
五十一年前,我從巴中高中畢業,我也和眾多華僑青年學生一樣,滿懷愛國激情,告別父母,放棄較舒適的生活環境,奔向遙遠的、新生的、生活相對艱苦的社會主義祖國,決心投入到偉大祖國的革命建設事業。我父親是家裡的長子,而我又是長子,換句話說,我就是家中的長孫。我祖母說我太過老實,不會做生意,她堅決反對我留在印尼發展,堅決支持我回國深造。在這種情況下,我便在1960年6月9日,跟隨雅華回國同學會組織的第五批歸國學生共約300人(分成十五組),另外加上難僑約500人,兩者共計800人搭乘美上美輪北上。記得我們這批北歸的團長是阮衍章同學(他原是雅中學生會主席),他兼任第四組組長,另一位組長是黃志強,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黃種初、余燈桂。黃彩英是福利保健部部長,她亦是第一組組長,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謝習湧、余新華、黎航雲、彭澤南、鄧旋潘。第二組的兩位組長是鄭忠良和蕭緒民,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黃明霄、黃樹權。我是第三組組長,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巫惠宜、莊春觀、梁福良、劉碧輝、張桂芳、黃蘭娘、廖秀芳。我們第五批回國的文娛部長是謝源盛,他亦是第五組組長,另一位組長是廖苾梅(他原是椰城學聯主席),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李環祥、伍國明、陳德福、林璦琳、張翠琴、宋靜華、唐秀蘭。林可風是糾察部部長之一,他兼任第六組組長,這個組另一位組長是林孝成,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黃晉香、姚仕保、李瑞霞、李季芬、林秉流。陳國英是另一位福利保健部部長,他兼任第七組組長,組員中的60屆同學有劉瑞英、鄧群和、馮准珠。盧紹鎢分在第八組。房亞海是第十五組組長。

在第五批歸國學生中,巴中60屆同學有44人,約占全船學生的1/7。除此之外,其他各屆的巴中同學和家屬親戚也不少,約占了全船學生的1/2,其餘是華中和其他華校的師生和家屬,同船的還有500多位難僑。
我們乘坐的美上美輪,原訂6月8日起程,但因某些原因,據說是疏通不夠,我們都已到達碼頭,就是不給上船,折騰了一天,只好回家,再次與父母團聚。第二天一早,我們又到了碼頭,通過再次疏通,總算給我們上船了,6月9日晚上11點,氣笛一聲長鳴,我們乘坐的美上美輪裝載着800多人,徐徐離開雅加達丹絨不綠(Tanjung Priok)港,駛向海詳,奔向遙遠的北方。船剛駛向大海不久,我們的船就遇上五級大風浪,我們分到船頭住的同學,就首當其衝,大部份同學都暈船了。我是組長仗着運動員的強壯身體,開始還能拿著水桶去接同學們的嘔吐物,但到了後來,聽到和看到的到處都是嘔吐聲和嘔吐物,我也差點頂不住了。幸好從第三天開始,大海恢復平靜,一路上風平浪靜,經過七天七夜的航行,我們終於在6月16日順利到達廣州黃埔港,我們在廣州等行李落倉,等待了好幾天。在廣州的幾天裡,看了介紹雲南昆明的風光片及聽了介紹後,在專程由雲南來的接僑幹部的遊說下,除個別投親靠友的同學及少部份去廣西南寧、福建廈門集美外,大部份同學在原日新學校的老師李源凱(原第五批歸國學生副團長)的帶領下,都被分配到春城昆明。當時(60年)雲南昆明還未通火車,我們這一批人從廣州坐火車到達貴陽後,再由昆明汽車運輸總站(我大學畢業後工作的單位)派松菱牌客車到貴陽接我們,行李則由帶掛斗的貨車運載,浩浩蕩蕩的車龍在彎彎曲曲、好多地方是傍山險崖絕壁的貴昆公路,經過三天的行車,在第三天順利到達春城昆明。因當時昆明華僑補習學校尚未建好,故把我們暫時安置到雲南大學附屬

4心得感悟第 20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中學補習,經過短暫的補習,我們參加了全國統考和全省統考(這是專門為了趕不上參加全國統考的6月2日乘芝萬宜輪回國的第四批同學設立的考試,其中就有洪喜吉、李振謙、游榮輝等一大批同學)共兩次,我和黎航雲及其妹黎景芳(巴中61屆)、楊慶雄(巴中59屆,楊檀華的哥哥)、林金滕(巴中61屆)共5人被雲南大學數學系錄取,後來又增加了林榮載、郭啟全(巴中59屆)、陳漢羅(巴中55屆),在數學系一年級歸僑新生26人中,巴中的有8人占了近1/3的名額。
我和黎航雲是體育積極分子,我是校籃球隊主要成員,而黎航雲則是校足球隊主力,我們倆一直在同一個班學習,大學畢業後又同時被分配到雲南省交通廳,華羅庚先生當時在全國推廣線性規劃,故當時一共有十人分配到省交通廳搞線性規劃運輸調度,其中國內生7人、歸僑生3人,國內生內定2人留昆明省交通廳,昆明還有一個名額,其餘都要下到專州汽車總站、航雲及另一梭羅來的女生都已有對象,且他們的對象都已留在昆明工作,我那時還沒有對象,省廳人事部門考慮到昆明只剩下一個名額,分配給他們其中一個都不好辦,於是只好把女生分配到離昆明約100公里的玉溪汽車總站,而航雲則被分到交通較便利,總站規模較大,離開昆明約400公里的下關汽車總站。我填分配表時,只說明我的行李較多,只要把我的行李運走,分到哪裡都行,在填特長方面我說我會打籃球,是雲南大學校隊成員,孰不知,幸運之神就這樣降到我身上,我被分配到昆明汽車運輸總站運調科,從普通科員一直幹到總調度。
1980年暨南大學復辦,中央有關部門向全國各省市要人支援暨大,我愛人被選上,為了避免兩地分居,我只好作為隨軍家屬調入暨大數學系,後又到電腦系工作,先是在系資料室,後到系辦

公室工作,曾擔任系辦公室主任,後又兼搞系裡及理工學院的工會工作,曾擔任過理工學院教代會副團長一直到退休,退休後,曾擔任學校退休協會常務理事、理工學院退休協會主席。
當年搭乘芝萬宜輪北上的第四批同學,到達廣州後也和第五批同學一樣,絕大多數分往昆明,因錯過了全國統考時間,由雲南省組織了一次省考,我屆大部份同學都分配在昆明上大學。大部份人在昆明工學院、雲南大學、昆明師範學院、昆明醫學院、張順昌、陳泗甘考上雲南藝術學院。
在雲南大學上大學的有,數學系:何壬星、黎航雲、林榮載。物理系:游榮輝、蔡昌斐、陳德福、陳榮輝。 化學系:莊春觀、鄧群和、曾序玲、唐秀蘭。 中文系:蕭怡燕、林發金、黃淼祥、房亞海。 生物系:胡顯源、侯圓成、吳韻香、黃玉珠。
在昆明師範學院上大學的有 蕭緒民、李若蘭、吳捷揚、鍾秋蘭、…… 等人。
在昆明醫學院上大學的有 伍國明、鄭忠良 …等人。
在昆明工學院上大學的60屆同學有洪喜吉、陳松堅、李振謙、楊檀華、梁國湘、林秉流、張翠琴、張漢泉、何炳祺、洪玉燕、許經浦等幾十人之多。
記得在1961年春節在昆明大觀樓內,我60屆同學拍了一次集體照,參加人數竟然達到200人左右。可惜當初大家都忙於上學,沒有時間串門,因此只有在各自學校各自的系裡同學接觸較多,工作後,也各分東西,疏於聯繫。我記得我調到廣州工作後, 1985年廣州在全國率先成立印尼雅加達華中巴中廣州校友會,在參加校友會活動時,巴中60屆校友只有我孤零零的一個人,直到幾年後才陸續見到蘭玉、南香、利華、智安、守涂、雲妹、遷基、春梅、瑞治、韻香、淮珠、新華、志仁等人。

4心得感悟第 21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有人說中學生時代是人生最愉快、最單純的時代,中學同學的人際關係最純潔、最真誠,以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十分同意這種說法。
直到1990年,時值我們畢業30年之際,由香港同學牽頭並在經濟上給予資助,我們內地同學得以赴港參加集會,這次集會,在我腦海中深深印著那些又出錢又出力的同學,使我們又緊緊相連,哪種同學間的友誼實在太感人、太激動人心了、所以以後集會,只要身體健康允許,我都會積極參加。1995年香港第二次大聯歡、2000年深圳大聯歡、2003年印尼大聯歡都取得了圓滿成功。2005年11月在廣州舉行了第五次聯歡,作為東道主,我充分調動了廣州同學的積極性,為大聯歡盡力做好各項工作,使大聯歡取得圓滿成功。2007年4月廈門大聯歡、2008年9月蘇州大聯歡,我也盡力完成分配給我的工作,使大聯歡獲得成功。
2009年9月12日,我突然暈倒,入院當日,醫院即發病危通知,過了半個月9月27日在廣東省第一人民醫院當天動了兩次手術,做了心臟搭橋手術。經過五個月的療養,我在2010年春節,嘗試到香港參加香港巴中60年屆的第37次春茗。從香港回廣州後,自我感覺良好,使我信心大增。
在我病中,喜吉、衍章專程由香港趕來看望並帶來補品,蘭玉也來了,經浦自巳還在病中也委託他愛人來看望,從印尼來的劉贊詩聽說我住院也跑到醫院來看望……,在我回家休養當中,因我住的地方沒有電梯,我就暫時搬到孩子家住,剛好這

段時間中山大道又在修BRT(城市公交快速通道),我住的地方恰在其中,車輛塞車很厲害,廣州同學知道我病倒後,紛紛要來看我,都被我謝絕了,殊不知劉國璋及其夫人陳淑嬌知道後,專程由香港來到我孩子家看望我,北京許瓊玲同學由印尼回北京途中,在廣州逗留期間,也由衍章陪同到我住處看望,游榮輝同學在我動手術前後多次從印尼打來長途電話問候,後來好多同學也打長途電話來問候,此時此景,真令我感動不已。經過這次大病,我才深知健康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我身體剛痊癒,由於2010年5月8日是印尼雅加達華中巴中廣州校友會成立25周年,我身為副會長之一,自然要為大會做些工作,隨着我負責籌備的大會工作、會標的製作以及特刊編印工作順利結束。隨着25周年工作的結束,我就轉而全力以赴淮備5月20日的我屆第八次紀念畢業50周年北京大聯歡,通過北京大聯歡,我再次感受到我們60屆這個大集體的溫暖和深厚情誼,但同時也看到大部份同學已是七十上下的人了,隨着身體健康欠佳,有些人已走不動了,因此以後在組織大聯歡時不要安排得太緊張、宜休閒些,希望大家保持好健康的身體,努力爭取參加今年的第9次南寧大聯歡。
我這一生,平平淡淡,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回想同學們的一幕幕,百感交集。但恕我愚鈍,又疏於提筆,正所謂「一枝斑筆千鈞重,半幅花絹百尺長」,謹以此文表示對同學們的懷念和敬意吧!

4心得感悟第 22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三班 吳國祥 •

從小就很想成為一名醫生。1960年回國時,卻因為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上自己一顆熾熱的心,就突然改變初衷,選修了電機系,立志要為祖國的電氣化出一份力。
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來到香港謀生,過了幾年,又帶著在香港學到的新技能,為國內高層樓宇建築的電氣設計工作盡我所能。
長年累月的超時工作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令體力不斷透支,加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終於在2004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先後兩次從鬼門關回來,倍覺生命可貴,遂在病魔和死神面前繼續奮力捍衛着蒼天所賜予的寶貴生命。
身患癌症給了我對生命終結和生命意義進行認真思索的機會,就在這時重溫了《龜雖壽》,激起了強烈的反響!《龜雖壽》是曹操在晚年寫的一首詠懷詩,其中一段是:「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的壽命長短,不單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善於修養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有感於此,患病後這些年,除了為延續生命而積極鍛煉身體、修身養性,還積極參加瑪麗醫院癌症中心的義工工作以及社會群體抗癌活動,通過探訪和分享等形式,鼓勵新患癌症的病友積極抗癌。能為癌症病友盡一份綿力,算是安撫了少年時的心願。
憶往昔,多感慨,細回味,方悟蒼天待我真不薄!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心得感悟第 23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轉 眼 五 十 年
五班 李琴芳

我出生於印尼椰加達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技術熟練的鉗工。一九五九年,正當祖國掀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父母親懷着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攜帶着我們姐弟妹一家七口奔向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就在這一年,我便離開了巴城中學,抱着遠大的理想,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回到祖國。
到達廣州後,在舅舅的推薦下,父親很快被聘請到廣州軋鋼廠當鉗工。由於技術高,工作經驗豐富,有貢獻,很快就被提升為最高級別的鉗工師傅。那時我們的生活非常艱苦,弟妹們還小,需要繼續求學,為了減輕家裏的經濟負擔,我和姐姐(巴中五八年屆校友)只好放棄升學的機會,到廣州軋鋼廠化驗室當學徒。回國後沒能繼續再升學,始終感到遺憾。初到祖國,粵語不通,又沒工作經驗,遇到不少困難和挫折。慶幸在組織的教導、關懷和同事們的熱情幫助下,很快克服了困難,白天工作,業餘到夜校進修,努力提高學歷,充實自己。
一九六五年和巴中52屆校友結婚,婚後育有一子一女。一九七四年一家四口移居香港。最初的一段日子,生活艱難,直到我先生在香港理工學院找到一份專業對口的技術工作,後來又被聘請為夜校的兼職講師,生活才穩定,有所改善,才有條件供一對兒女遠赴美國深造。兒女大學畢業,回港後,各自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事業發展順利,總算不負我們的期望。
回想以往艱難的歲月,記憶猶新。當然也曾經渡過不少的歡樂時光,一幕幕在眼前浮現,實在難忘。現在年老的我們,弄孫為樂成了我們最大的樂趣。有生之年,但求全家老小身體健康、平安、幸福、快樂!轉眼五十多年過去了,難得有機會和久別的校友們歡聚一堂,互敘別後情懷.乃不失人生一大樂事!


4心得感悟第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獻 詩 ——為60年屆畢業五十周年團聚而作      三班 許瓊玲

走過了五十年的人生路

今天我們相聚故都

此刻

你我的心情同樣激動

半個世紀的歲月風霜

也不曾

銷蝕和磨滅的是

那份同窗情誼

時間帶走了很多記憶

卻不曾忘記

當年一起上課的情景

一起做實驗

一起打籃球

一起遊Puncak

還在芝靈津沙灘上玩

老鷹捉小雞的遊戲

幾度滄桑歲月

心靈上也留下

辛酸苦澀和傷疤

在我們聚首的日子裡

忘卻所有曾經的不幸和憂愁

珍惜這難得相逢的時光

暢談歡笑吧

人生能有幾次這樣的團聚?

很多熟悉的面孔已經離去

他(她)曾經是我們當中的一個

此刻

我們好像又看見了他們

他們的身影在我們周圍晃動

讓我們悄聲地說:

同學,你走好

我們沒有把你忘記

我們每個人最終要離開這個集體

在一代人裡

雖然平凡得像

沙子一粒

只要是正直的做人

我們也是

澎湃的歷史長河中

奔騰過的小水滴

這次相聚將留下美好的記憶

我們把它珍藏在

歲月的相簿裡

甚麼時候翻出來

細細的品味

它總是新鮮、芬芳

醇厚

又濃鬱

我們沒有第二個五十年了

但是還有六十周年

七十周年

守候著

假如到那時看不到我了

我也要把祝福留給大家:

願每個人健康長壽

下次團聚還有你

4心得感悟第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歲 月
三班 林玉蘭
離開校園已經幾十年了,一直沒拿過筆寫文章,如今這麼老了,拿筆有如握大錘,感覺很重。腦海一片空白,許多中文字寫不出來,這篇不成文的文章,算是我對我三班的班長交個卷吧,就算這張白卷不合格作廢,我都不在乎。
昔日同班情,記憶尤深,我們三班衍章、瓊玲、金雀都是班上的拔尖超才者。如今瓊玲更是作協成員,出版了不少書,退休前是高級編輯;而衍章的文章到如今我還會在國際日報上拜讀。對衍章而言,寫文章確像家常便飯,但對我而言這篇《歲月》是算小學程度的作文。如果打分及格,刊入六〇年屆的刊物上,被同學看了,哈哈大笑,能讓同學們高興一下,也算是貢獻吧。
「樂觀、進取、合作、奉獻」的校訓,使我們無論生活在天涯海角哪一方的每一位巴中生的「巴中情結」特別深,特別濃,深深的溶入了血液裡,無法分離,直至生命的終點。
匆匆的歲月,帶走了我們60年級的同學。不少我們60級優秀的領頭人余文聰同學、三班的童建玲,還有七、八位同學都已去上帝報到了,歲月催人老,世事如浮雲,去了,去了……
我常歎我的人生何價。都七十歲了,事業上也沒有成就。不過我也會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不要消極,不要氣餒,能活一天就要感恩一天,這樣才能快活地生活下去。幾年前在文匯報上看到一位作家寫的文章,以四個樂作為人生的座右銘:「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苦中作樂,自得其樂」。因此我們六〇年屆的同學們,凡事都不必太認真了。用《三國》序裡的「是非成敗轉頭空」來走完我們的人生路吧!我們這老一代已無法改變地球的災難,讓下一代「90後」去努力奮鬥吧!出現眾多的科技人才,去拯救地球的災難吧!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品味人生
五班 陳南香
一個人生活在世上,無論你多長壽,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人平等,人人不可抗拒。所以,活在世上的人,要珍惜生命,快樂生活,品味人生,幸福一生。
巴中六〇年屆同學大部分年屆七十,年紀小一點的也快奔“七”了。每位同學的人生經歷都是一個故事。有人生活平淡,有人大起大落,有人迂迴曲折,其中必有酸甜苦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當我們步入退休年齡,細細回味往事,別有一番滋味,不愉快的事且讓它忘掉,快樂的事細細品味,幸福無窮。
品味我的人生,自我感覺是幸福的。從家門到校門直到社會門,有父母的養育和呵護,有親朋和兄弟姐妹的愛護,有老師的教導,有國家的培養,有同學的幫助,順利的走上工作崗位。在工作崗位渡過了三十三年半,于一九九九年一月退休。在工作期間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下放過農村,自己也曾擔心前途,曾想過去香港。所幸中央政府粉碎四人幫,扭轉乾坤,接著改革開放,中國社會大踏步前進。我在一九八〇年由福建三明市調到廣州珠江水利委員會工作。一路來跟著歷史的步伐走,生活也越來越好,退休金每年都有增加,雖然數目不多,但也分享了社會發展的成果。
我是學水利工程專業,從事水利工程規劃及施工二十三年,退休前十年轉為從事市政工程施工。退休後,我選擇繼續工作。我應聘到某工程監理公司,擔任了十年總監理工程師。一九九六年起中國才開展工程技術人員執業資格考試,我在一九九八年(五十五歲)和二〇〇年(五十七歲)分別考取了造價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執業資格。工作不僅給我帶來經濟效益,還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結識了許多朋友,學習到從前課本上沒有

的新知識。我覺得工作是一種樂趣,所以不覺得辛苦,而感覺幸福。由於國家規定六十五歲以上監理工程師不能註冊,不能當總監,二〇壹〇年六月起我停止外出工作,在家做“家庭廚師”,空閒時看書報,看電視、上網、跳舞、炒股等,偶爾參加工程評標,過著悠閒的生活。但是我並沒有放棄學習,二〇壹〇年九月至十一月我參加公共營養師課程培訓,並參加三級職業書記考試,學習後,對做家庭的營養配餐很有幫助。目前,我對電腦知識一知半解,下一步計劃到老人大學電腦課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會快樂,感覺幸福。
有位賢哲人士認為幸福是:走得動、吃得下、睡得着。愛爾蘭著名的《聖經》注釋學家巴克萊博士指出,幸福生活有三個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愛人。他們說的都沒有錯。我認為幸福是心靈的感覺,身心愉快,有希望,不要有慾望。物質只是幸福的載體,知足才能身心愉快。有句成語叫做“慾壑難填”,慾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東西,而絕大多數的慾望是無用的,只會讓你的生活變得複雜,一複雜就陷入茫然、痛苦。
目前,仍然有人不能區分『幸福 』與『享受』,幸福是心靈的感受,享受是身體的感受。人們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和社會的發展使自身的生活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享受程度』,但不一定能提高『幸福程度』。有錢不一定幸福。如澳門某億萬富豪,到了九十高齡,仍然要經受妻妾兒女爭產官司的困擾,何來幸福?
古語云:『人生七十古來稀』。同學們!我們都已步入或將步入古稀之年,要珍惜晚年,注意飲食健康,適當運動,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最後祝大家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年屆同學聚會聯想
七班 李遷基
今年五月,春光明媚,印尼雅加達巴城中學六零年高中畢業同學相聚祖國首都北京。在這次聚會中,我見到了許多多年不見的同學摯友,如何壬星、田郁蘭、蕭甘泉、劉戰時、張順英、黃晉香……,他們都是我小時候的同學,兒時玩伴,青少年時的書伴。中學畢業後,我們中間,有的北歸獻身於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的留在第二故鄉繼續謀發展。彈指一揮間,高中畢業至今已經整整半個世紀,人生已經從少年走過青年、中年,步入老年,但我們在相隔五六十年後再次相聚,卻依稀似昨日,甚為歡樂親切。
我從華僑公學,到巴中附小、巴城中學,一路走過來,相識、相交半個多世紀,雖然分隔多方,但同學情誼卻沒有變化。我想這主要是因為那是我們孩提時代的感情最純真與樸素;我們的友誼最純潔,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我們之間沒有身份的差別,只有人格的平等,彼此相處沒有任何拘束。只要有機會相遇,都會勾起我們對當年人與人之間那種親密無暇、純潔得像一張白紙、互不設防情誼的深切記憶和懷想。
我們在難得的同學聚會中,共同追憶逝去的美好歲月情懷,訴說工作上的壓力,緩解生活中的瑣碎,排解情感上郁悶以及相互砥礪,從同學那裡尋找一份心靈上或精神上的慰藉,從成功者身上獲得一種的力量,從失意者身上那裡獲得一種啟迪來面對未來。這也深刻地顯示了同學聚會的最大價值,也是人們對同學聚會心馳神往的魅力所在。這就是為甚麼有那麼多同學參加,一次又一次,那怕是在祖國的南方或北方,哪怕在赤道的第二故鄉,或在東方之珠的年屆同學聚會,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青少年時代的友誼,永遠懷念和珍惜這份曾經情同手足、相濡以沫的情誼。

我 想 有 個 家
一班 黃俊利
我喜歡聽歌,喜歡唱歌,雖然到了樂齡的歲月,當聽到演唱者把感人的歌曲表達得淋漓盡致時,我還會激動的流下眼淚。
歌唱對我來說是一種自解自嘲的方式。內涵很豐盛的歌,歌詞又那麼的感人,往往也可以淨化自身心靈深處的污泥積垢。在歌唱的過程中使我學會了善待自己,善待朋友,善待生靈。 當聽到我校友會要成立合唱團時,我毫不猶豫的參加。但事後演變成巴中A合唱團和巴中B合唱團,兩個合唱團隊伍,我也成了B團的成員。
音樂是不分國界的,唱歌也一樣不分彼此,以歌會友,溫馨如一家人。作為我們喜歡唱歌的校友來講,被分割在A和B團裡是非常無奈的事。
第二屆巴中校友會的理事及輔導委員就職典禮已經圓滿成功。新的巴中校友會領導層也正式成立。A和B合唱團的骨幹有許許多多在校友會裡任職。在母校這個母體裡的聯誼機構任職,為全體校友服務。所以我覺得個人之間、單位之間有什麼分歧不能商量解決的呢? 在巴中校友會認可和支持下,作為巴中校友會文娛部旗下的巴中A和B巴中合唱團,由於客觀的條件和環境,他們(A和B團)完全可以繼續存在下去。並以他們各自單位的名義,在歌唱文娛方面,為巴中校友奉獻力量。但對於在文娛歌唱人才濟濟的巴中校友會來說,擁有一個更專業化、素質更高的巴中合唱團,是華族落地生根年代、是歌唱華夏文化成為印尼多元化文化社會的一分子年代、是華族積極融入印尼主流社會年代所賦予的使命。
成立一個統一的巴中合唱團是時代的要求,是廣大校友的心聲 巴中合唱團成立,離不開巴中A合唱團和巴中B合唱團的全力支持。當A和B合唱團極力推動他們優秀的成員參與巴中合唱團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時,巴中合唱團的成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衷心的期望,在巴中校友會的領導下,在巴中A合唱團和巴中B合唱團的大力協助支援下,巴中合唱團的成立是我們全體巴中校友以和諧、團結,一切以巴中的榮譽為依歸的典範,也是現今華社社會裡的楷模。
等待我的家――巴中合唱團的成立。(寫於二〇〇六年九月二日)

永遠的微笑
五班 普 權
凝眸舞台的盎然絢麗,翩翩起舞,飽含深情的歌聲,椰蕉雨島國的回憶重新蕩起來…… 酒是陳的香,醇厚的,濃烈的化不開。舞台上和台下兩百多顆心在一起跳動,大家彷彿忘卻了自己是年過半百的長者了!
負責文娛演出的她說,這是熱心的同學掏出了自己心意,將之獻給巴中六零屆的同學了,貼心,貼韻啊!
朋友,五十週年,在記憶的長河中,擷取了華盛,浪漫,燦爛,您能說出都年已半百的長者心坎中的話語於點點滴滴?
朋友,《椰子樹下故事》譜寫了你、我、他,有我們這一群影子,有我們這一群的深深的情結。一如作者說道:『讓你去回味你曾經走過的年代』這除了是藝術上的享受外,更是心靈的吶喊啊!
朋友,我們都是來自引人無限遐想的椰風蕉雨的島國,您可知道五十年代初《上海的早晨》的名作家周而復說過『印尼是赤道線上的翡翠』。然而我們都因揮之不去的原因『景色殊異』啊!而今都在老班長感召下從中國大江南北、美麗的千島之國、美麗的澳洲、大洋彼岸的美加滙集在一起;並點綴上從大洋彼岸的加拿大的亭亭玉立的姑娘!
朋友,我們能不歡唱嗎?能不讚美嗎?

友,這『巴中』六〇年屆五十週年的大聯歡胸襟的設計者巧思深情的將『巴中』兩字,綉峨在大團圓中,這比遭人非議的幾條彩帶而索取天價更加顯現其深意樸重啊!
朋友,我們就在這生機盎然的大團圓中,可以看到步行街上的歡聲笑語,攙扶同伴的畫面:聚餐中,文娛演出中因力疲嘶啞還要說話的組織者之一,銀絲飄動的長者;暱稱『女婿』參加者;還有成員中的知交者的光臨在歡談;從手術台上下來不久而又投入服務大家的長者;還有在車廂中拿着一扎剛兌換成人民幣用作文娛演出中作為抽獎用,來自舊日叫巴城的長者。
朋友,您能不為這次的人材濟濟而祈願嗎?有桃李滿天下的老師!誰說桃花不沁人心脾啊!有杏林而又慷慨一員;有來自美麗蘇州河畔的,曾周到安排這一群的大夫;有電腦神童之稱的掌管者;有曾是工廠管業者的〇〇〇;有現仍在內地設廠的慷慨熱心的企業家;有曾是顯赫、有名的攝影好手『自家人』;有無師而吹出悠揚清澈的笛聲的『女婿』;有聰穎的他與她在指間泛起悠美的音符,讓人緬懷那青春的碩果;有嫻熟的好似科班出身的司儀;有唱出了我生長的地方、生活了二十二年的峇達山麓之歌,韻味滿滿的峇達民歌——《星星索》(《船歌》),還有那不知名的六〇年屆巴中熱心人,每位讓人動容的六〇年屆巴中人,為這絢麗的畫卷添上了一筆,你能不為昔日的繁盛而激勵嗎!
朋友,您能不迸發出生命的花火嗎?您能不在這地球上瀟灑漫步嗎?瀟洒多走幾步路嗎?
生命綻放如初,夕陽更紅,明天的太陽會更加燦爛、光芒!(二〇一〇年六月)

大型活動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畢業五十周年聚會聯歡散記
四班 林發金

每次聚會聯歡都有它的聚會聯歡的意義,而這次除了聚會聯歡外還有畢業五十周年的紀念意義。試想人生有幾個五十周年?有些同學遇不上五十周年,匆匆地走了。我們有幸遇上了!也許,對我們多數人來說,此生只有一個五十周年了,所以此刻我們須盡歡。
驅使我趕到北京的會場的重要動力就是:情!所以,我到場後首先張目四望五十年前同窗同學的面孔。我見到了五十年來未曾見面的同學,也見到了以前聯歡聚會上多次見過的同學們,還見到了曾使我產生『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心思思的女同學,當然也見到了為公服務、熱情不減當年使我由衷敬佩的老面孔。這這種種『見到』是難得的幸福啊!然而,我也有感嘆:一些同學沒見到。有的在陽世永遠不可能見到了;有的因種種原因而不得會面。尤其使我感 嘆的是:由於歲月不饒人,到場的一些人,如我,一樣顯現老態:曲腰步艱,目滯語窒。我們是一群在閻羅王門前排隊報到的人,趁著還未被召見的時候——須盡歡!
我們聚會共十天。在北京五天,六月廿五日轉遊承德、秦皇島、北戴河、山海關。廿九日結束,三十日各回原居住地。在北京的五天,共有二百二十五人參加,後五天仍然有一百七

十三人參加,真是難得一見的旅行大團。尤其難得一見的是這大團人員來自國內外,影響面廣。難怪引起三地旅行社的注意。有的旅行社的老總親自出馬,秦皇島的平安旅行社尤其做得細緻,老總親自隨行外,每車還派兩名導遊(共八名)。集合時他們為各自車組服務;遊覽時他(她)們分工合作,在我們要奔去的景點都見到他們我們提供導遊服務。在每個景點門口,平安旅行社都會張掛歡迎紅幅,橫掛在野生動物園大門上的紅幅尤其醒目。
我對歌舞節目演出不感興趣,即使僱我去觀看也不會去。但是五月廿五日晚上的文娛大聯歡,我卻不能不參加,這是我們難得的大聚會,臺上有我敬仰的同學,臺下的觀眾都是我的同學,我們聚集一堂,雖不言語,卻心靈相通。
演出節目共十八場,場場精彩有趣。為了這次聚會聯歡,節目組的同學認真苦練許久,付出財物和辛勞。看他們在臺上一舉手、一投足、一轉身,誰能想到都是七十高齡的人。我很敬服他、她們的精神可嘉,其次是他們的功底不淺,雖然不是專業人才。
我祝節目組的同學青春常在,健康永駐,使以後的聚會聯歡得以精彩下去。
從五月廿一日起到廿九日止,歷時九天,我們遊了北京、承德、秦皇島、北戴河、山海關五地,暢遊十九處景點…
我們廿二日晚去欣賞雜技表演,所表演的雜技都是傳統常見的節目,但配以聲光科技,使場面予人清新的感覺。
廿三日,我們去參觀鳥巢、國家大劇院。我對歌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舞、體育向來不感興趣,自然就孤陋寡聞。現在置身這兩處,不由驚嘆現代科技發展之快。
廿四日,我們遊覽頤和園。七二年以前,每年的南下探親,北上上班時如果要中轉北京,我必去故宮、天安門、頤和園。七二年後,我有兩次去北京,也是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們有歷史、政治、文化、藝術、科學的綜合魅力。這一次,我本想細細欣賞長廊上的畫,解讀它所含的故事;本來也想去登長壽宮,並俯瞰昆明湖。可是想想時間太短,使前一個『本來』變為『走馬觀花』至後門止;後一個『本來』,因為需另購買票才能進宮,而成為『走馬而過』。雖然如此,也不枉此行,凡夫俗子的我畢竟又進昔日皇家私人園林一遊。
廿七日,我們去遊覽集體農業生態觀光園。、海底世界、觀賞海豚、海豹的表演、廿九日,去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我對動植物向來很感興趣,每開電視機,如有動物、植物節目,我必優先『照顧』。現在置身其中,除了倍感親切外,我驚嘆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們務必要保護好美麗的地球。
我們遊覽了不少景點,只有長城令我震撼。我登上了八達嶺長城上的好漢坡之頂。在老龍頭聽濤潮,仰望『天下第一
關』。長城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國防意識,也體現了我們祖先的智慧和力量。為了可達更多的長城景物,而時間有限,我都是步履匆匆,一路不拍照、不購物,單槍匹馬四處觀賞。
我們也到寺廟去遊覽,去過北京的雍和宮,承德的普寧寺,老龍頭的海神廟。
我很喜歡去寺院宮觀遊覽,不論大小概不捨棄。我去,倒不是為了去參拜。我去的目的是觀賞哪裡的雕塑藝術。那些雕塑,小的只有高不到一米,只須平視即可看清,大的幾十米高,須仰視許久,並且要換位角度多次才能稍稍看到她的一面。同樣是觀音、大小不同,形象各異無不雷同,卻個個栩栩如生。試想,就只有一塊材料,且要各部位比例適當,如果不是大師級高手能雕成嗎?那些雕塑都值得我們觀賞品味一番。
我們先後住三家賓館,而以北戴河的東海灘度假村令我印象最深。
我們到達的那一天已經是夜晚,急需馬上洗浴,可是我們入住的十六棟樓卻缺水。第二天遊罷回來,仍然要等一個多小時才有水。我有生以來住了不少賓館,缺水賓館還是首遇。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不是缺水,這東海灘賓館像個花園。第二天晚上我到園中散步,在彩色燈光中看到園中錯落有致,頗有看頭。第三天大早起來.我就到園中小徑漫步,所見建築物都是一、二、三層,有中式也有中式。在園後,還有三座美國人住過的西式別墅,都列入『國家級建築群落』的保護。五月廿九日,我們離開北戴河,這一天我也起早,再到園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中仔細觀賞一遍。
北戴河的環境極佳,大部分的建築沒有高墻圍住,可以觀賞到圍欄內的漂亮景致,路人仿佛步行於大公園中。路邊的小花園也很精緻。出東海灘向右走,鄰近都是專屬別墅,既有國家的、省府的、也有部門的幹部培訓中心,還有外國專家休養所。路邊除了種上花草外,還樹立石質和木質形狀各異的牌匾,上有警示語,如:『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運動是步行』,等等。
從北京到承德,從承德到北戴河,從北戴河到山海關,最後還回北京,這都是長途旅程。長途坐車是個很乏味的苦差事。但我們卻能苦中作樂。
我們的車組有四十多名同學。三個女人可演一臺戲,何況我們不是各不相識,都是同校出身,語言相通,這情況跟坐普通客車大不一樣。所以我們一路上都是歡聲笑語。
前一次蘇杭滬之旅,起到活躍場面的是黃柏蘭、張漢泉等人。這一次還是黃柏蘭,而張漢泉為阮衍章所代替。柏蘭、衍章各有專長,柏蘭擅長歌舞,說故事卻是衍章的拿手。這兩人起頭,旅途的煩悶疲勞都消失,而同學情誼卻由此悄然增長。我也在車上串講關於我的名字演變的舊事。我的名字原本是『民金』,在校時卻用『發金』名字,現在又變為『向東』,很多同學不明就裡,這一講就當我對四十多名同學的說明會吧。
從承德出發,我們走上國道,開始了奔向北戴河的行程。長途坐車雖然是苦字當前,但是在異鄉不熟悉的地方長途坐車卻另有

情趣和收獲。我們“走馬觀花”,沿路異域風光俱入眼底,豈不快哉!
這條國道穿梭於燕山群山之間。可能是許久云雨,大河水淺小溪干枯。山雖高而草木石豐。林木經圍細小,種類也不多,以楊樹為主,亭亭玉立於國道兩邊。
難忘的五十周年,難忘的十天,就要成為回憶。但願我們個個珍重,力爭六十周年,七十周年......甚至第二個五十周年(即百周年)再會。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孤兒院義父辦大學

──記陳炳煌創建印尼多摩韓‧舍利弗大學

阮衍章


我經常注意到:事業有成的海外華人發達之後做了哪些反饋社會的好事?揚言捐資創設慈善基金者有之,號召建校辦學者有之,但似乎附帶些條件的為多;拋銀而引利,以圖揚名者為常;再就是唯利是圖、爭名奪利,否則一毛而不拔。
可有一種人則不同:扶貧濟窮、樂善好施,而且低調處事,不聲不響。陳炳煌校友就是這種人的代表之一。他悄悄地協助救濟棄嬰、收容孤兒,主動分擔這些遺孤的贍養費,實實在在投下真金白銀,大興土木建學校,供他們讀書,繼而又辦起了印尼第一所私立佛教大學──多摩韓‧舍利弗大學。此事已過去將近兩年了,仍鮮為人知。
陳炳煌校友現已是小有名氣的美籍華人,頗有知名度的代銷美國、加拿大化肥的香港華商,可以說學以致用、業有所成,名成而利就。然而也許因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印尼僑生,對第二故鄉的土地和鄉里都懷有深厚的感情,他要報謝這裡的山山水水、鄉親父老的養育之恩。也許在他一度經歷艱難歲月時,有幸遇到獨具慧眼老闆的青睞和器重,使他能夠在商場上嶄露頭角,在化肥生意上業績斐然,繼而成為東南亞化肥行業的翹楚。他沒有忘記「伯樂」的恩德;沒有忘記培育他成才、

人際關係最為熟悉的中國大地,撥出經銷化肥的部份盈利,投放在施加磷、鉀肥的試驗田上,培訓中國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發展中國農業現代化貢獻綿力來報謝家國、回饋社會。
可是,顯然不是很多人可以像他那樣,把感恩思想訴諸實際行動,而且是坐言起行,默默地幹、持久地做,並不加任何條件、不圖任何回報。

萬鴉佬的「希望工程」


陳炳煌校友的業務是以香港為中心,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和第三世界國家來回穿梭,不時會飛到他的出生地──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北部的萬鴉佬﹝Manado﹞,探望老爸和親友。
萬鴉佬近鄰喀咖斯喀山﹝Kakaskasen﹞市有位鄉里叫萬德‧達爾瑪‧蘇爾約﹝Bhante Dharma Suryo﹞,受過荷蘭教育,拿到博士學位後,北渡台灣進修佛學,終而皈依佛門,獲賜佛名:釋光成。釋光成法師返鄉後在蘇爾雅‧達爾瑪寺廟任住持。他仁愛善良、慈悲為懷,路見無人領養、流浪街頭的孩子,便領回家收養,認當其監護人,靠當地善男信女捐獻的供果、祭品、善金來供養它們,教他們認字讀書。他自視為「普渡眾生」的具體表現。
陳炳煌校友被萬德大師這一行動所感動,全力支持他,包括財力和物力上的支援。1995年初正式成立了孤兒院,名為班帝‧阿蘇韓﹝Panti Asuhan﹞。建孤兒院的目的是使那些被遺棄的孤兒,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均可在孤兒院裡得到照顧,受到起碼的教育和訓練,以期將來能自食其力,對社會有所作為。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收留在這孤兒院的孩子有的是剛出世才10天的棄嬰,由萬德法師領回來;有的是來自完全未開化地區的山溝溝裡,被善心人士或外地教會、慈善團體送上門……。好事傳得很快,周圍村莊、鄉鎮眾信徒施以援手,凡遇到沒人扶養或遭遺棄的孤兒,就往班帝孤兒院送。一些無依無靠的老人知道了也主動請纓,到孤兒院當義工、雜工,願與孤兒們相依為命,組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北蘇拉威西省的消息傳到中蘇拉威西省,有一批11、12歲共18個孤兒千里迢迢被送到班帝孤兒院,失去親人照料的孤兒生性好玩、孤僻,養成了不講衛生的壞習慣,比一般兒童更難調教。但是萬德法師並沒有放棄。他深知要把孤兒引向正道,必須建校,借助佛力、灌輸教義、學習文化,幫助他們成長。
首先,將他們按學齡大小劃分班級,分別施教。豈止分班,由幼兒園到高中水平的學生都有。據1996年統計,當時就有學生70名:幼兒園7名,小學15名,初中17名,高中20名,師範專科班5名,會計學班6名。
於是孤兒院變成了一所學校,孤兒監護人萬德法師自然就是一校之長,院內義工、雜工都成了該校的教職員工。他們為學校制定生活紀律、學生守則、勞動手冊等一系列規章制度,自編校歌《孤兒感恩歌》:不知父來不知母 / 降世已在此院裡 / 這是我的家 / 兄弟姊妹、相親相愛 / 努力學習、報效社會 / 感謝善心人的幫助和栽培。
除了學習文化課,學校還安排農業勞動課,種甜薯、木薯,種菜,多少解決班帝「大家庭」自己食用的糧食、蔬菜和水果,有時還可拿到城鎮集市上販賣,連同銷售自製的曲奇餅和糕點、手工藝品,換取一些生活零用錢,如毛巾、肥皂、牙刷、
便鞋之類日常用品,幫補家用。遇喜慶日子,學生還可吃上葷菜,他們倒不受宗教戒律的約束。陳炳煌校友夫婦逢年過節回鄉,從不空手,總要帶些衣服、糖果、巧克力、餅乾、飲料等洋貨分給孩子們。孩子們非常歡迎義父的光臨。
當時,建校的目的並不是想辦華校,只想以輔導孤兒為主,使不同膚色的孤兒能與其他的兒童一樣得到社會的關懷,受到基本的教育,以期將來有利於社會,減少罪惡,因此以宗教行善、扶窮濟貧為由,在孤兒院的基礎上,申請辦個非牟利性質的私校,課程設有華語和英語,宣揚中華文化,發揚華人風俗、孔儒理念。想不到此想法受到北蘇拉威西省省長的大力支持,申請很快批准。省長還親自到校址工地安放奠基石。

印尼第一所佛教大學


1995年到1998年建成小學、中學之後,1998年由開始籌備建大學。因為亞洲金融風暴的襲擊,建校計劃受到衝擊,停頓了一段時間。五月暴亂的發生使印尼華族賢達意識到,加強社會基層文化教育刻不容緩,應該積極參與國家普及教育的百年大計。讓印尼的這一代和下一代人真正了解華族和華人文化,促進印尼多民族、多文化之間的交流,相互了解、和睦共處。
陳炳煌校友將籌建大學的想法向朋友們廣為宣傳,發起慈善捐款的「獻柱運動」,以「一人捐一柱」的口號動員印尼爪哇島的熱心人、旅港Manado華人、旅港巴中校友支持他此一義舉,募款集資。除了教學大樓、師生宿舍等基本建設外,還要購進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電腦、圖書、實驗儀器等辦學用品,聘用講師、教授,開銷不菲,沒有籌集大量的資金是辦不成大學的。
1999年下半年,已有兩名孤兒唸完會計專業課程,可以走向社會,就少一張大專畢業文憑。他們向政府申請辦大學的同時,要求教育部承認大學的畢業文憑。經多方努力,印尼地方、地區政府的協助,省長也參加籌備組建基本領導成員的工作,終於12月5日獲得批准。Universitas Sariputra Indonesia Tomohon 正式成立,簡稱 “UNSRIT ”;中文譯名為「印尼多摩韓‧舍利弗大學」,簡稱:文舍利弗;英文譯名為 ”Sariputra University of Tomohan, Indonesia” 。
多摩韓﹝Tomohon﹞是Manado郊區的學校所在地地名。
以宗教命名的大學,在印尼首都已有天主教大學、基督教大學、回教大學,多摩韓‧舍利弗大學是第一所私立佛教大學。
該大學目前僅設五個專業系:經濟系、科技系、社會科學系、農業系、漁業系。當地雖然已有醫學院、國立綜合性大學、基督學院、海洋漁業學院等四所高等院校,但是專業學科並不重複,海洋漁業專業偏重航海,培養船長、航海工作人員為目標;多摩韓‧舍利弗大學的漁業專業偏重於捕魚。千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海域遼闊,還需要大量航海捕撈專家。
多摩韓‧舍利弗大學各系編制均設四年。學生多是就地取材。政府只作象徵性的贊助。各系設有中文、英文、電腦和宗教等普通課程。第一屆畢業生基本上來自孤兒院的孤兒和北蘇拉威西省、馬魯古各島的貧窮學生。由於非牟利私校,學費很便宜,貧窮學生可以減免學費。教師的工資相應也很低,有的教師參觀學校後很受感動,自願兼職授課,免費或半費來教學
的。學生的求學熱情很高,雖然教學大樓未落成,簡易課堂難不倒他們,他們勤工儉學,邊學習邊勞動、參加社會服務工作,收入充作學校教學經費。老師看到學生這麼渴望求學,認為這些學生是可造就的社會棟樑之才,也就不計較薪金酬勞而認真備課、講學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陳炳煌校友在經商之餘,還千方百計物色、聘請大學訪問教授來多摩韓‧舍利弗大學講學。學校的八套電腦設施全是他分批分期購買送去的。
如今,多摩韓‧舍利弗大學已擁有184名學生,其中只有一名是華族子弟。憑著「無錢讀書」證明書要來報名的青年斷有來…… 背山面海的兩層教學大樓,剛剛蓋成第一層。落成以後條件許可的話,他還想再蓋第三層……從照片上看,校園近看翠綠如茵,遠望碧波逐浪;環境幽雅、寧靜,不失是一塊人間樂土。
我採訪時,陳炳煌校友給我看一本本影集:他在中國大陸一些省分特別開闢的實驗田,施用他代表美國、加拿大廠家銷售的化肥之後,莊稼和經濟作物都長得茁壯、茂盛,綠油油、碩果累累,他臉上流露出無比的自豪。此時,他的秘書送來一份發自多摩韓的電郵,他看了之後遞給我,原來是一篇孤兒大學生用漢語拼音書寫的作文篇章《可愛的印度尼西亞》,它像是向義父兼校董匯報的一張成績單。這時的陳炳煌校友喜形於色,看得出他是那麼滿足。我心裡想:這滿足感大概就是他所追求的那種回報吧!
﹝稿於2002年6月30日﹞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4心得感悟第 頁






五班

鍾聲

直疑歸夢再狂顛

追憶同窗原不老

赤子情懷閱歲年

凌雲壯志堪昭日

青春熱血灑江天

少小純真留海外

蕉雨椰風斷復連

韶華逝水遠無邊
巴中追憶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六〇年屆《紀念冊》收稿一覽









班級

作者

題目

備註

張貼位置

字數

601

章民生

馬到休言成 天涯路漫漫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1200

彌勒佛

已貼

校友作品


彭澤南

忘不了的昆明

已貼

校友作品

2600

蕭緒民

我和巴小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人生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蕭翠芳

已貼

懷念追思

15/3

阮衍章

丹青世家章民生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28/3

黃俊利

我想有個家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22/3

林民祥

五十年

已收

涂棋通我的一生不用涉個人糾紛

602班

溫曼瑛

巴中六〇年屆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非一般的生日禮物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蔡松興

憶當年 情難忘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黃麗良

團結、奉獻、關愛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3300

謝國英

赤子之心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黃廷鈺

也談乘火車上學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符和群

歡聚時光 歡聚一堂

未收

蔡昌斐

廖苾梅

網站二周年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昆明櫻花之戀

已貼

校友作品

饒宜康

巴中電學組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我的媽媽

未收

張茂榮

許燕忠

已貼

懷念追思

21/3

603

許瓊玲

獻詩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64

盡情歌舞 歡樂良霄

1600

他們在幕後

未收

3300

李官雲

回眸往事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9300

林發金

從教歲月散記

6300

畢業五十周年聚會聯歡散記

4900

我的名字

未收

葉金雀

我的巴中情緣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阮衍章

特首榮譽勳章獲得者余文聰

已收

送別智安

未收

1960年「美上美」記憶

未收

童建珍

已貼

懷念追思

21/3

曹光賢

黃柏蘭

我的母親

林玉蘭

歲月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604

黃淼祥

我們此班,往事碎拾

不用

絕句

已貼

自我簡介

陳滄浪

自語

已貼

校友作品

林保英

夕陽有感

已貼

心得感悟

13/3

605

李冠華

我這五十年

已貼

心得感悟

2700



陳平永

虎年說虎

已貼

校友作品

1900

謝源盛

成事在天 謀事在人

未收

2200

何壬星

回憶往事——我和我的同學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4/5

陳南生

品味人生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10/3

蕭怡燕

  

巴中追憶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七律

廖童興

鳶尾花

已貼

校友作品

李琴芳

轉眼五十年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徐尚傑

抽象畫兩幅

已貼

校友作品

黃燁璇

國畫兩幅

已貼

校友作品

張超

我們應該反省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20/4

606

鄭紀益

我的乒乓緣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1800

「友誼第一 比賽第二」與體育精神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1600

朱伍妹

快樂行

已貼

校友作品

13/3

蕭逸強

與印尼代表相處的日子

已貼

校友作品

余文聰

《給可敬的人》(64.5.1)

已貼

校友作品

607

詹月紅

三十春秋再回首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4400

  

孤兒院義父辦大學  ──記陳炳煌創建印尼多摩韓‧舍利弗大學

未收

江宗籠

房亞海

  

永遠的微笑

已收

夢想際遇感悟

31/3

李遷基

年屆同學聚會聯想

已貼

夢想際遇感悟

22/3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我的乒乓緣
六班 鄭纪益


我的一生可分三個階段: 十九年在印尼,十六年在大陸,三十五年在香港。三個階段都与乒乓结緣。

幸福的童年


我出身於小康之家,父親在印尼雅加達僑界小有名气。兄弟姐妹共八個,我排行老三,父親早出晚歸忙做生意,母親在家忙着打理家務,把我们拉扯大。我上有老大下有老幺,似乎也很難照顧到我這老三。從小我就野,無王管,整天放學後抛下書包就顧着玩,所有儿童玩的玩意兒,風箏,陀螺,彈珠,彈弓,鬥蛐蛐等等,我都算是童党中的高手。 有一天,路过我家附近Tongkangan大街,那里有一間叫「同益社」搞文藝體育的社團,看到有人在裡頭打乒乓球,一下我就看得入迷,回家就央求父親給我買球拍,父親爽快答應。原來他是當時的椰城(雅加達舊稱)華僑乒協主席,也是「同益社」創班人之一。我樂得招呼我的童党們一起打球。從此注定我這一生与乒乓球結下不解之緣了。
1955 年我首次入選椰選選手,1956年 至1959年連續當上椰城冠军。迷上乒乓後常常為了到外阜比赛而影響了學習,但父親還是一直支持我。
1957年日本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和亞軍田中利明來訪椰城,我有幸在當時的「快樂世界」球館与他們比赛,結果我都以非常接近的比分輸了,但心裡并不太服气,心想世界冠軍也
无非如此而已。1959年在梭羅的全印尼錦標赛上我奪得團體冠军及單打亞軍,同年容國團為中國奪得了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这两件事激勵了我投奔祖国深造的决心。

報效祖國


1960年6月我搭上美上美號抵廣州黄埔港。8月趕到福州福建省體育學院運動系,其實那不是大學而是全福建省體育專業隊伍的营地。當時許多印尼歸僑運動員都在那裡,有羽毛球精英王文教、陳福壽、湯仙虎等等。到福州的第二天,恰逢福建省乒乓球錦標賽開賽,我臨時僅参加單打一項,取得全省冠军。
1961年底,我被調去國家隊。國家隊裡高手如雲,才知道自己未曾經過系統訓練,基本功薄弱,經過努力還能跟上去,直到1973年 我被提升任國家隊教練。
1973至1976 年當上國家女队教練,成绩比當運動員時好很多,带出了三届女單全國冠军。1973至 1976年的反右傾翻案風中,由於我站在保鄧的一派,被當時的極左當權派逼我下課。心灰意冷之下,很無奈地申請出國。

香港創業

1976年10月,携妻及6歲女兒伫立在羅湖橋上良久,感慨萬千。向北望似乎已無我立脚之地,向南望前途茫茫不知往後該如何安生,心中無限彷徨。
1977 年我代表香港参加英聯邦乒乓球锦标赛取得團體冠軍,回港後受到港督麥理浩的接見,可喜的是借此我找到了一間中學體育老師的工作。課餘時間我還做港大、理工學院及另外4間中學的乒乓球教練,收入尚算稳定1984年,印尼和馬來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西亞乒協為了1985年的曼谷東南亞運動會,同时邀请我當他們的國家乒乓球隊教練。父親為了能一家團聚極力要我去印尼,但我考慮到印尼隊已是强隊每屆都拿7項冠军,我去了無非是锦上添花,没有意义,馬來西亞却没拿過金牌,我决心要雪中送炭挑戰自己的能力。结果我真给馬來西亞取得了男團金牌,女團铜牌,男單银牌的空前好成绩。
1987年我和朋友合資開了一間乒乓器材專賣店,一邊賣器材一邊開班授徒,積累了一點資金,1988年和天津橡膠研究所合資生產及代理友誼729 品牌,出口外銷。
1991年在秦皇岛獨自開廠創立自己品牌PALIO(拍里奥)還獨家代理日本著名品牌YASAKA,以馬琳任品牌代言人,至今生意還算稳定。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與體育精神
六班 鄭紀益


70年初周總理提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當時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尚未取得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體育要為政治服務,通過體育比賽爭取友誼尤其是亞非拉各國的支持。因此在這個時期提出這樣的口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便是這樣,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是會出現許多偏差,有時是正面的有時是負面的。為什麼?因為友誼和比賽是不能被劃分為第一或第二。
體育競賽必須在公開,公平,透明,全力以赴,不摻假的環境下進行。它必須符合奧運精神那是:更快,更高,更強。通過比賽體現友誼和團結。請看奧運五環會徽它象徵了

五大洲各民族的團結和友誼。我認為友誼和比賽沒有第一或第二,它是融合在一體的。
當時我在國家隊親身體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現在想起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往往有許多偏差,有時取的很好的效果,有時反而違背了高尚的體育精神。

勝之不武

1971年 第31屆名古屋世乒賽,李富榮對匈牙利約尼爾,決勝局打到20:19 李領先一分,約尼爾發球插網,他向裁判舉手示意要求重發,裁判沒有表示,他或許看不見是插網球,李看裁判無表示當然必須接著打下去(否則要丟分),李扣殺得分,結束比賽。約尼爾非常氣憤,在簽字時大力打了一個X,此事外電媒體都有強烈報導。回國後周總理及部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南海接見國乒隊全體。周總理點名李富榮,問他當時處理這個球是什麼想法,李想了很久頭上直冒冷汗,回答說:總理,我錯了,我當時太想贏了,我有私心雜念,我應該告訴裁判這是擦網球。周總理立即起立大力鼓掌說:年輕人有勇氣知認錯,我們要向他學習!(大意)。此事教育了我們全隊。
許多乒乓球迷都知道張燮林有一個秘密武器 – 長顆粒膠,日本隊見到就像見了鬼似的,輸的很莫名其妙。後來林慧卿,鄭敏芝,粱戈亮也都用了一時間稱霸乒壇。周總理知道後,下令不能搞秘密武器要把武器公開,要公平競爭,否則“勝之不武“。
1975年我帶隊到日本訪問,為貫徹總理指示臨走前隊裡讓我帶一包長膠去送日本隊。訪問結束後我把一包長膠膠皮贈送給了日本乒協的原藤先生。他先是驚訝萬分然後九十度鞠躬,感激涕零,非常佩服中國隊能把秘密武器送給他們。

4心得感悟第 頁






印尼巴中六〇年屆高中畢業五十周年紀念冊

心得感悟

比賽碰上政治需要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被邀訪華,震驚全球,各方媒體嚴重關注。
當時美國乒乓球隊的水準與中國隊是相差的太遠了,怎打比賽?真打一定是剃光頭,如果這樣,似乎太不給美國面子太難看,也不符合中國的傳統“禮讓”之待客之道。眾所周知,結果中國隊5:1 “禮讓”了一場。美國隊也很滿意,乒乓外交也取得了圓滿成功。這似乎是很正面的結果。
但是,同樣的“禮讓”發生在 1973年夏天,瑞典隊訪華。在全國巡迴共打了7場友誼比賽,前6場全部0:5被剃了光頭。最後一場在天津,當場上比分0:4時眼看又將是0:5結束,瑞典隊的7場來華訪問結果即將是0:35被剃光頭回家了。此時中國隊決定“禮讓”,給瑞典留點面子。這時場邊的瑞典隊教練及運動員發現端倪,中國隊要“放水”打假球,他們立即起身離開場地表示抗議,他們認為你讓球不盡全力就是侮辱,非常不滿。顯然“禮讓”適得其反,產生非常壞的負面效果。

反思


友誼第一是否意味著可以打假球?打假球是否符合體育精神?政治是否可以淩駕於體育精神之上?友誼和比賽是否一定要被劃分為第一和第二?它們之間是否不能融合?
除了政治,體育精神還常常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企業利益,等產生矛盾。目前讓球,假球,“黑哨”,興奮劑等等風氣已充斥體育市場,體育競賽常被冠以冠冕堂皇的藉口,它已

演變成越來越多骯髒交易的平臺,扭曲及違背了奧運精神。這還不值得讓人深思嗎!

4心得感悟第 頁






水乃宇宙中至神奇之物,集滲透、稀釋、分解和清滌之能於一身。交換是人類社會的水,互聯網是演繹交換的最廣泛、最具滲透力平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