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可愛的印度尼西亞



《可愛的印度尼西亞》
— 陳平永 —


    今天是印尼國慶75周年,大慶日子一定有文章、音樂、視頻和圖片熱熱鬧鬧貼到本網站。印尼國歌《Indonesia Raya偉大的印度尼西亞》自然成為慶節歌曲首選。這首1928年荷印時代創作的歌,華人創辦的《Sin Po新報》不畏荷蘭殖民者的恐嚇和惩罰首先鄭重發表。整首歌旋律動人,充滿對祖國的歌頌和對獨立自由的嚮往,鼓舞了印尼人民爭取獨立的鬥爭,很多人都覺得她應列入世界最佳國歌之一。不瞞各位,我至今仍能背唱這首激情又莊嚴的印尼國歌的第一段。

    印度尼西亞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們這一代印尼歸僑生於斯長於斯,對這片故土自然刻骨銘心,雖然六十年前離開了她,但在我們身上不知留下多少對她的情意結。一提起她,自然想起曾經吃過的美食,曾經唱過和聽過的悅耳民歌,曾經到過的名勝風景,曾經的街坊鄰里,曾經的母校、老師和同學,曾經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那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在回憶的境界中還那麼親切難忘。若把中國比作我們的母親,印尼應該是我們的養母,忘不了啊,親愛的印度尼西亞!

    翻開老舊的《56首》歌曲集,有一首張江作詞作曲的歌《可愛的印度尼西亞》,當年回國浪潮時很多人都會唱,如今我只會哼哼它的曲,歌詞只記得第一句。只是六十年歲月已逝,作者張江在哪裏呢?以下是這首歌歌詞︰

    可愛的印度尼西亞,
    你有美麗的沙灘海灣;
    我們就在你的懷裏成長,
    你是我們第二個故鄉。

    可愛的印度尼西亞,
    你有無數的青山田園;
    幾百年來我們和平相處,
    我們得到了你的溫暖。

    可愛的印度尼西亞,
    你有豐富的自然寶藏;
    你是群島人民的樂園,
    你是我們親密的友邦。

文字敘述


回復 1# 陳平永代貼




悼張江 2009年7月19日

鍾 聲

撫琴譜曲有知音
萬里傳情遊子吟
椰島之歌成絕唱
遽然絃斷淚沾襟




<<椰島之歌>>是張江創作的一首歌曲,眾多學子廣為傳唱.



TOP

本帖最後由 CPY 於 2020-8-21 20:45 編輯

《紀念張江先生》

— 陳平永 —



    鍾聲兄的貼文讓人心裏一沉,原來《可愛的印度尼西亞》歌曲作者張江先生早已去世。根據其朋友所述無誤的話,張江原名張錦江,印尼勿里洞(Belitung)華僑。回國前在雅加達振強學校教過音樂課。六十年代北歸後曾在華僑大學藝術系執教,文革時下放到雲南,1973年來港,在音樂家林克昌為總監的香港管弦樂團榮任小提琴手。於林克昌赴澳洲後,離團開班招生教小提琴為生。2009年7月19日不幸在港與世長辭。

    這位有音樂才華的前振強老師雖已撒手人寰,但留下的這首《可愛的印度尼西亞》,動聽的華爾滋輕盈節奏讓人容易唱上口,歌詞充滿「華僑人」對印尼的熱愛,故此成為我們那一代不少歸僑學子心中的歌。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這首歌仍然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不時浮現出來。

    為紀念張江先生,特將這首歌用電腦軟件編輯成標準簡譜在此上帖,同時製出模擬鋼琴的MIDI聲在帖文背景中播放,各位如有興趣大可隨着琴聲看歌譜唱唱,借此亦可一慰張江先生在天之靈。

文字敘述




TOP

回復 3# CPY
忆张江
平永兄:
      您回忆并刊出张江作词作曲的《可愛的印度尼西亚》,我们读了十分感慨!
      我在椰城巴中读初中时就知道张锦江,当时他在《生活报》社做印刷部手民(即根据稿子检铅字排版的工人),我是个卖报童。每天到报馆发行部等待报纸出版时,会到印刷部看看报纸的印刷情况,还会和工人一起帮助把大张报纸折叠成24开大小。当时就知道有一位年轻工人喜爱音乐,自学拉小提琴的张锦江。
      巧的是我于1953年高中毕业后在椰城振强学校教书的第二年,新学期开学时来了一位新音乐教师,他就是张锦江老师。从此我们在振强学校共事多年。他为人活泼热情且多才多艺,还兼任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当时我在振强兼任中学部的训导主任,负责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因此我们成为配合默契的好同事。除了拉小提琴,他还熟练地弹简谱钢琴,吉他等。即便在课后,只要他把放在大堂的钢琴弹起来,同学们就会跟着音乐一起歌唱,甚至载歌载舞,把课外活动的气氛营造起来。课余时他还辅导学生练小提琴,有时还应邀到印尼国家广播电台演奏。
      张锦江用张江的笔名填词作曲,记得开始时他给同学们教唱自己的作品《海燕》,词曲都很励志和抒情。我们至今都还记得这首容易朗朗上口的歌:

“我的名字叫海燕,我生长在大海边。我在海上飞,飞得高、飞得远。我不怕海浪高海浪险,我要和海打成一片!”

      不久他又教唱《可愛的印度尼西亚》,由于此词曲很抒情,富有热带海岛的浪漫情调,很快就唱遍振强全校和传到全椰城华校,以及椰城以外的华校。这首歌反映了华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热带故土的热爱和依恋,成为归侨常常吟唱以抒发感情的歌。我回国后听说有人把歌词翻译成印度尼西亚文,从而也在印度尼西亚国民学校传唱。
      他住在椰城Asem Reges,那里的铁路和公路平行,而他家则在铁路另一侧杂以椰子树和“阿答屋”村(pondok rumah atep)里,那是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有一天下午,那里又闹火灾,我和十几个师生赶到时,只见张锦江已爬到自己的屋脊上了望越烧越近的火情,他不停地呼叫着。幸好来了红色的消防车,他家才免于被大火吞噬。那时椰城的pondok闹火灾(kebakaran)是常有的事。
      他举家回国后,先到北京,在北京的「华侨艺术学院」執教。文革爆发后下放到西南边远地方。出到香港后,曾在香港管弦乐团任小提琴手,但因没有正规学历文凭在乐团受到排挤而离职。最后由香港振强校友会安排入住一位校友开办的老人院终老,期间由振强校友轮流到老人院探望照顾,并协助申请政府的综合援助,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
      张江是贫苦出身自学成才的音乐家,可惜的是在中国和香港,他的音乐才华都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斯人已逝,但他的名曲仍为人们所怀念和吟唱,流传深远,张江泉下有知,应可安息。
一一戊草、紫梦

 

TOP

返回列表